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今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
多次提到“体医融合”工作目标
建设成都市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230个
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000名
国民体质监测12万人……
就在几天前
2022年成都市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出炉
成都人的体质达标率为94.61%
再次实现稳步上升
助力健康成都建设,体育在行动!
昨日下午,市体育局举办第17期“赛事名城智汇大讲堂”专题培训,这也是今年大讲堂的“开学第一课”,培训主题为“体医融合的发展愿景及实施路径”。市体育局局领导、市体育局机关各处相关负责同志、市体育局所属事业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区(市)县体育行政部门分管负责同志以及有关体育运动协会、社会体育机构负责同志参加培训。
培训主讲人:侯乐荣
曾任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院长,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
体医融合,体育人该怎么做?
同时,要加强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站点建设,开展国民体质测试,完善体质健康监测体系,开发应用国民体质健康监测大数据,开展运动风险评估等。
成年人健身,保持这个强度
体医融合的实践基础是“全民科学健身活动”,在侯乐荣看来,所有成年人都应定期进行身体活动,限制静坐少动的时间。
每周进行至少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的较高强度有氧运动;或者两种强度的身体活动的等效组合。
培训中,还安排了提问环节,参训人员踊跃提问,课堂氛围热烈。市体育局社体处一位参训人员就表示,听完这堂课受益匪浅,让他更清楚地了解到体育工作者在体医融合中的定位,有助于在接下来工作中更好地开展科学健身指导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体医融合,成都取得这些成果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提升市民健康生活品质,体医融合是重要工作。近年来,市体育局在构建体医融合新机制方面,取得诸多成果。
2021年,市体育局、市卫健委和成都体育学院共同建设打造了全国首个“运动促进健康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科学、有效、专业、安全的健身指导及服务。
同时,探索推动市民健康“关口前移”,启动“社区运动健康师”培训工程,以去年为例,培训“社区运动健康师”1332名,下沉社区开展科学健身指导1074场次。
去年,成都还组织国民体质监测12.5万人,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5867名,完成建设运动促进健康服务站点315个。
在社区,运动健康红利惠及更多居民。市体育局会同市委社治委联合印发《运动健康社区创建实施方案》,成功打造了23个运动健康社区,实现全民健身,全民健康。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