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泽刚告诉我们,医联体政策是镇卫生院发生转变的重要契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省高度重视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持续改善乡村医疗机构办医条件。从医联体切入,全省逐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及水平提升,以医联体之“通”,解基层群众就医之“痛”。
2014年,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先行先试,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结成医联体。在此之前,上世纪90年代,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就获得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定点帮扶,内科、外科和儿科的3名医生长期驻扎,对当地医生进行“传帮带”。
结成医联体后,两家医院的联系更加紧密了。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周政介绍,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每年派医生到第五人民医院学习进修,时间一般为6个月到1年,每名医生有多次学习进修的机会,“反复学习,不断实践,真正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周政说。

▲雅安市雨城区草坝镇中心卫生院病房,医生准备给小朋友输液
2019年,四川省选定37个县(市、区)纳入医联体建设试点,组建由县级医疗机构牵头、其他若干家县级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成员单位的医联体。牵头医院通过下派专家、设置联合门诊、组建联合病房等形式,给予成员单位“医、药、护、技、管”全方位的技术支持,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让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治疗。
得益于不断升级的医联体政策,如今的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有“硬件”:占地约45亩,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医护人员76名,设置有内、外、儿、妇、中医、彩超、放射等18个科室;更有“软件”:医疗水平越来越高,逐渐得到当地老百姓认可,年门诊5万余人次,住院近5000人次。
现在,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对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的定点帮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聚焦应急体系的搭建。
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雷建国对一例急性化脓性重症胆管炎病例记忆犹新。当时,70多岁的患者出现感染性休克,情况极其危重。接到天台山镇中心卫生院的求助电话后,第五人民医院立刻派出由神经外科、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呼吸科和麻醉科专家组成的团队,带着仪器设备赶往天台山镇。“救治过程中对急危重症患者的管理,对于当地医生来说也是一次现场教学。”雷建国说。
“要真正实现乡镇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大医院医疗服务的愿景,远程医疗也是重要手段。”周政说,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目前已经开展了心电、影像和病理的远程诊断,有效补上了乡镇卫生院医生遇见困难病例难以诊断、诊断质量无人把关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