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十多天前的一个中午,当导诊器里叫到“张雪”的名字时,段秀玲惊喜又惊讶,“怀二胎?生病了?”——这是她十二年前接诊过的一个孕妈。
“段妈,我不是来看病,也没怀二胎,就是来看你的。”二人像当年一样哈哈大笑,紧紧地拥抱对方。
十二年前,无原因腹痛一直伴随着孕期的张雪,最痛苦时,她甚至要借助吸氧机。在产科医生“段妈妈”的陪伴与鼓励下,她最终诞下健康的宝宝。
如今,孩子已11岁,张雪总会和孩子说起她的“救命恩人”,但时光流转、事过境迁,想“见一面”却总被“改天”搁置。“改天改天,老是改天,想去看段妈妈,你就挂个号去看她。”女儿的一番话,促成这场“十二年之约”。
这场特殊的相遇也记录着一位产科医生对一位普通孕妇无微不至的关爱。
在段秀玲4月21日的朋友圈里,记录着当天她“最开心的事”:“以往总觉得这是故事,妈妈和宝宝讲述孕期故事,宝宝催促妈妈来看我,妈妈说医生太忙没空,孩子建议挂个号就可以看看,感谢有心的妈妈、宝宝,也感恩遇见”。
采访中,数位孕妈妈对段医生的印象是细心、温柔、暖心。在段医生的诊室里,她把自己的工作微信二维码做成立牌放在显眼位置,患者可以随时添加,有任何问题,都可在微信里询问。她翻看微信人数时有些惊讶,四五年下来已有3500多人。
▲段医生
段妈妈现在每天要接诊100多名患者,常常要忙到下午一两点才能吃上午饭,同时还兼顾着医院部分的行政管理工作。下班后,她依旧坚持回复孕妈的疑问,“有些报告不给妈妈们说清楚,怕她们心里哽得慌。”现在,工作号早已替代私人号成为她的常用号,工作量虽大,但她认为,这是一种责任,更是一份信任。
在她的微信列表中,像张雪这样默默关注她的人不在少数,有来自武汉的二胎妈妈,有从雅安包车产检的孕妈,也有从北京来做试管婴儿的孕妈……段妈妈与孕妈间的对话并未因孕期结束而终止,许多孕妈在逢年过节发来真诚问候,视频中孩子奶声奶气地向她问好,段医生觉得“这是一种幸福”。
采访时,拿出当年守护的小生命为自己精心准备的杯子,段秀玲感触颇多,“这么多年过去了,别人还一直记着。”她说自己并未做过什么特殊的事,只是在医生的职责范围内尽力做了自己该做的,能被他人一直挂念,她很感动,“小朋友的妈妈一定经常说起十月怀胎的故事。”
张雪说,“我们无亲无故,就是一个普通的患者。”但段医生成为她少有的在就诊结束后还想要有交集的医生。
她还希望女儿长大了能当医生,她认为“医生可以做得很好,像段妈妈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