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大运英语班火热
10年没碰英语的全职妈妈也来听课
5月18日上午,成都五根松社区举行了大运英语培训班,全职妈妈傅丽已经10年没有碰这门外语了。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她和英语最近的接触,估计就是收拾女儿英语作业本的那一刻了。现在,2个孩子都在上学,她也开始思考“自己”。“今天听了一下课,我感觉真是太久没碰英语了,基本都不会。”不过傅丽露出了愉悦的神色,“学习很快乐,我感到自己的兴趣再次被激发了。”
据了解,大运会英语培训班聚集了40多位社区青年,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分布在20-35岁之间。为了让这场英语学习会达到较好的效果,社区很早之前就找到了加拿大人Dan担任英语教师。
↑Dan在上课
“我们上周开始上第一堂英语课,当时面向的群体是孩子,今天是青年人。”社区工作人员周雷说,最理想的是把整个英语学习面铺开,把大家的兴趣提起来,这仅仅靠一两次的培训会是远远不够的。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不是因为大运会要举行了才要学英语,更重要的是身处在一座国际化都市中,英语会慢慢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工作中。
当前,成都“全民学英语”氛围浓厚,五根松社区此次的英语培训班是其中一个案例。今年3月起,成都市委社治委通过印发英语日常对话学习卡片、拍摄《迎大运·学英语》系列培训视频等,依托“微网实格”机制优势,组织动员广大市民参与英语提升培训活动。国际化社区英语角建设推上日程,据成都市委社治委负责人介绍,5月30日前,成都每个国际化社区将建成1个英语角,常态化开展英语类活动。同时,其他有条件的社区应为英语学习兴趣自组织提供活动空间,目的就是发动社区居民掀起“全民学英语”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成都各地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英语培训110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居民对外交流水平。
除了学英语的他们
在成都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都有为迎接大运会而忙碌的身影
3天,336名志愿者,150把团扇
成都市民以“扇”会友
5月13日,武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80多名成都市民们聚在一起制作特殊的“大运团扇”。团扇之“扇”与“善”谐音,团扇也寓意“善良”“善行”。由成都市民们手工制作的团扇,向各方来宾传递着“团圆”“不见不散”的美好寓意。
据了解,本次大运团扇全部由成都热爱钩针、热爱生活的女性亲手制作。“前期,我们面向全成都市各个街道社区招募志愿者,名额瞬间爆满。这次我们一共招募了336名志愿者,其中还包括3名残障人士。在3天时间里,我们一共制作了150把大运团扇。有80名志愿者集中钩花,60名志愿者在家里钩叶子和熊猫,60名志愿者钩芙蓉花,80名志愿者钩月季花,还有56名志愿者做最后一道工序扇面组合。”大运团扇制作组织方、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说。
向万军介绍,除了钩针爱好者,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中也不乏初学者,“有很多热心的市民,一听到我们要举办大运团扇制作的活动,就迫不及待地来报名参与了。大家自己携带工具来到教室,在我们的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工具材料,学会使用钩针、换线等步骤,制作出一朵朵钩针花束,在感受非遗文化的同时,也为大运会献上一份心意。”
文明礼仪进课堂
蓉城少年相约大运
去年,由大运礼仪折页、大运礼仪广播小课堂课件、大运礼仪主题海报等组成的大运校园礼盒,走进了100所成都中小学和在蓉高校的校园。同时,“同上一堂大运礼仪课”系列班会也在成都市中小学间广泛开展,学生们共同收听大运礼仪小课堂广播,争相学习大运礼仪知识,在校园里营造了喜迎大运盛会的浓厚氛围。
4月15日,“幸福成都•美在文明•大运有礼”成都青少年大运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大运文明礼仪课堂专题培训会正式举行。来自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的CVCC高级礼仪指导师陈星谷老师,为成都市30所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大运知识和文明礼仪的专题培训,介绍了成都大运会的基础知识,并讲解了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在她的带领下,30位老师们分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查阅并学习了大运会各个项目的观赛礼仪,充分了解了大运知识和礼仪常识。
随着成都大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城市的小主人,蓉城青少年们积极学习大运知识和文明礼仪,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大运会之中,相约以“礼”相待,热情迎接这一盛会的到来。
“马术之旅”超炫酷
智慧管理场馆、人工干预天气……
“成都造”用科技赋能大运会
规划布局1000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
首批50个已运行
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
新增城市绿地3600万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