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活动预告

Policy Information

协会动态

共赴大运之约 | 重返英语班、以“扇”会友……成都迎大运氛围拉满!
2023-05-21 16:06:15

青春作伴,共赴大运之约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将于2023年7月28日至8月8日
在成都举办
为迎接这场盛会
一群远离书本多年的成都市民
聚集在社区组织的英语培训班
一起来看看
成都人是如何迎大运的



大运英语班火热

10年没碰英语的全职妈妈也来听课


5月18日上午,成都五根松社区举行了大运英语培训班,全职妈妈傅丽已经10年没有碰这门外语了。作为2个孩子的妈妈,她和英语最近的接触,估计就是收拾女儿英语作业本的那一刻了。现在,2个孩子都在上学,她也开始思考“自己”。“今天听了一下课,我感觉真是太久没碰英语了,基本都不会。”不过傅丽露出了愉悦的神色,“学习很快乐,我感到自己的兴趣再次被激发了。”


据了解,大运会英语培训班聚集了40多位社区青年,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年龄分布在20-35岁之间。为了让这场英语学习会达到较好的效果,社区很早之前就找到了加拿大人Dan担任英语教师。


↑Dan在上课


“我们上周开始上第一堂英语课,当时面向的群体是孩子,今天是青年人。”社区工作人员周雷说,最理想的是把整个英语学习面铺开,把大家的兴趣提起来,这仅仅靠一两次的培训会是远远不够的。大家都清醒地认识到,不是因为大运会要举行了才要学英语,更重要的是身处在一座国际化都市中,英语会慢慢渗透到所有人的生活工作中。



当前,成都“全民学英语”氛围浓厚,五根松社区此次的英语培训班是其中一个案例。今年3月起,成都市委社治委通过印发英语日常对话学习卡片、拍摄《迎大运·学英语》系列培训视频等,依托“微网实格”机制优势,组织动员广大市民参与英语提升培训活动。国际化社区英语角建设推上日程,据成都市委社治委负责人介绍,5月30日前,成都每个国际化社区将建成1个英语角,常态化开展英语类活动。同时,其他有条件的社区应为英语学习兴趣自组织提供活动空间,目的就是发动社区居民掀起“全民学英语”热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发稿前,成都各地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英语培训1100余场(次),进一步提升了社区居民对外交流水平。


除了学英语的他们

在成都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

都有为迎接大运会而忙碌的身影

每一个成都人都如一缕微光
为全城添彩
👇


3天,336名志愿者,150把团扇

成都市民以“扇”会友


5月13日,武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内,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80多名成都市民们聚在一起制作特殊的“大运团扇”。团扇之“扇”与“善”谐音,团扇也寓意“善良”“善行”。由成都市民们手工制作的团扇,向各方来宾传递着“团圆”“不见不散”的美好寓意。



据了解,本次大运团扇全部由成都热爱钩针、热爱生活的女性亲手制作。“前期,我们面向全成都市各个街道社区招募志愿者,名额瞬间爆满。这次我们一共招募了336名志愿者,其中还包括3名残障人士。在3天时间里,我们一共制作了150把大运团扇。有80名志愿者集中钩花,60名志愿者在家里钩叶子和熊猫,60名志愿者钩芙蓉花,80名志愿者钩月季花,还有56名志愿者做最后一道工序扇面组合。”大运团扇制作组织方、武侯区玉林街道玉林北路社区党委书记向万军说。



向万军介绍,除了钩针爱好者,参与本次活动的志愿者中也不乏初学者,“有很多热心的市民,一听到我们要举办大运团扇制作的活动,就迫不及待地来报名参与了。大家自己携带工具来到教室,在我们的专业老师的带领下,认识工具材料,学会使用钩针、换线等步骤,制作出一朵朵钩针花束,在感受非遗文化的同时,也为大运会献上一份心意。”



文明礼仪进课堂

蓉城少年相约大运


去年,由大运礼仪折页、大运礼仪广播小课堂课件、大运礼仪主题海报等组成的大运校园礼盒,走进了100所成都中小学和在蓉高校的校园。同时,“同上一堂大运礼仪课”系列班会也在成都市中小学间广泛开展,学生们共同收听大运礼仪小课堂广播,争相学习大运礼仪知识,在校园里营造了喜迎大运盛会的浓厚氛围。




4月15日,“幸福成都•美在文明•大运有礼”成都青少年大运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大运文明礼仪课堂专题培训会正式举行。来自成都市中和职业中学的CVCC高级礼仪指导师陈星谷老师,为成都市30所学校的老师们带来了大运知识和文明礼仪的专题培训,介绍了成都大运会的基础知识,并讲解了文明礼仪的相关知识。在她的带领下,30位老师们分组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查阅并学习了大运会各个项目的观赛礼仪,充分了解了大运知识和礼仪常识。



随着成都大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作为城市的小主人,蓉城青少年们积极学习大运知识和文明礼仪,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大运会之中,相约以“礼”相待,热情迎接这一盛会的到来。


成都大运会
正在点燃这座城市的运动激情
“爱成都 迎大运”的氛围愈加浓厚
一场呼唤全民参与
大家动起来的系列活动
已经在全城热“练”起来
👇

“马术之旅”超炫酷

热“练”迎大运

5月1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休闲运动文化节在四川旅游学院举行。马术体验活动现场,之前没有机会亲自体验骑马的师生们也踊跃上马,感受与马儿“亲密接触”的乐趣。



5月18日至19日,“爱成都 迎大运”“运动成都”成都市第十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旱地冰球比赛,在成都龙泉驿区大面小学校举行,来自成都市各区(市)县的15所学校22支代表队400余人参赛,旱地冰球运动已然成为校园冰雪项目新宠。



5月20日,“爱成都·迎大运”“希望之星”第三届成都市青少年(学生)运动会(中学组)篮球比赛在郫都区落下帷幕。来自成都23个区(市)县的151支队伍,2400余名学生运动员相聚郫都区,用一场酣畅淋漓的青少年篮球盛宴为即将到来的大运盛会助力。



5月13日-14日,“爱成都·迎大运”“希望之星”第三届成都市青少年(学生)运动会排球比赛在郫都区第一中学顺利举行,来自20个区(市)县中小学的139支代表队,近2000名领队、教练、运动员参加。



自2月起,一场让“万千叔叔嬢嬢动起来 敬老成都飒起来”的“大运有我 熊猫动动操”健身舞蹈活动在全市各地开展起来。在大运会推广歌曲《panda之城》活泼欢快的旋律中,社区中老年居民们共同起舞,生动展示悠久的巴蜀文化、闻名世界的大熊猫形象,满满的都是公园城市居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



另外,小布了解到,2023年四川省“百城千乡万村·社区”大运主题社区活动暨“体育之光”文化推广活动5-7月将在成都市的100个社区开展,影响带动100万人次为成都大运会打call。


智慧管理场馆、人工干预天气……

“成都造”用科技赋能大运会

“开河”数字化云支撑平台

为大运会场馆构建“最强大脑”


在成都古河云科技有限公司的办公室里,研发人员正在分析三维仿真模型上的建筑设备运行状态与能耗记录。这套以“数字孪生”为核心技术的三维仿真模型——“开河”数字化云支撑平台,集合“端+云+大数据”,是为成都大运会主场馆凤凰山体育馆搭建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平台,将场馆建筑结构、设施设备位置布局等精准地还原在体育馆虚拟仿真空间模型上,为场馆构建了一个强大的智慧“大脑”,可做到实时、动态、可视地对凤凰山体育馆内的建筑设备集中运维管理,形成宏观把控、微观可视、全方位覆盖的运维管理模式,提升场馆运营运维效率。


该公司总经理彭安介绍,“在‘开河’智慧云架构支撑平台上,建筑的设备运行状态实现完整记录,可对能耗进行综合分析管理,实现能耗的有效管控。凤凰山体育馆投用后,将降低约15%的能源消耗,提升约20%的设备运行效率,运维人员成本减少约60%。”


▲人影多网融合安全通信指挥系统观测图


人影通信技术

为大运会天气“护航”


体育和气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运会赛事举办时间,正处于汛期,天气气候形势较为复杂多变。为保障赛事顺利举行,我们将以人影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为核心,为赛事提供保障。”四川天链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带头人杨雄说道。


据悉,四川天链星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影催化弹安全管控”解决方案、人影多网融合安全通信指挥系统、人影固定作业点安全管控系统和气象台站测场无人值守系统等产品,围绕大运会40余个重要点位,部署“硬核”保障。

杨雄介绍,人影融合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将作为大运会气象服务的“神经中枢”,围绕不同赛事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和风险阈值,将作业命令通过点对点的群组高清视频模式,加密传输到各个作业点,再由作业点进行人工干预天气过程,确保赛事顺利举行,为大运会天气“护航”。

规划布局1000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

首批50个已运行

按照大型赛事的国际惯例,除赛事志愿服务以外,成都在大运场馆、公园绿道、商圈景点、交通枢纽等重要点位规划布局了1000个城市志愿服务小站,其中超过7成的小站是依托核酸方舱、党群服务中心、青年之家等固定设施进行融合改造的。目前,首批的50个示范小站已于“五一”期间开始运行。执委会人力资源部(志愿者部)联合市县两级共青团组织共同发布城市志愿服务“伙伴计划”,积极动员广大市民参与大运会城市志愿服务。赛时将在小站开展城市宣传、赛事推广、便民服务等城市志愿服务,传播大运文化,弘扬志愿精神,营造“人人都是志愿者”的浓厚氛围。



自成都大运会筹办以来

新增城市绿地3600万平方米

成都按照“大气美观、功能丰富”“彰显文化、富有特色”“绿色低碳、节约持续”原则,围绕街区风貌改造、重点点位优化、国际沟通交流、消费场景打造等重点任务,既抓好交通枢纽、城市干道、重点景区等提升改造,又做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环境整治“里子工程”,坚决避免大拆大建,坚决杜绝铺张浪费,坚决不搞重复建设,更好满足市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城市增绿和风貌整治上,成都推进公共设施拆违增绿、拆墙透绿、增花筑景,实施桥体立体绿化、营造花卉氛围、设置生态雕塑,提升重要道路绿化景观,做优了城市生态、提升了城市颜值、展示了城市形象。自大运会筹办以来,新增城市绿地360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50万平方米、长效花境30万平方米,有效增加城市绿量、提升景观品质。截至2022年底,共打造60条特色街区,实施101个片区的风貌整治,2023年计划统筹打造20个特色街区,实施15个片区风貌整治,突出改善老旧院落、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场所环境。同时,完善市域内公园运动休闲设施,提升配套服务能力,让公园露营、龙泉山观日出成为市民新的生活潮流。



每个人都是“东道主”
每位成都市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
参加大运
支持赛事名城建设
期待着让这座城市承载
青春与梦想开启新篇章
向世界展现成都的热情和活力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戴佳佳 裴晗 姜山 彭祥萍
综合红星新闻网、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运动成都、看度新闻
成都发布编辑 | 黎孟 格子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