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当大部分社区的娃娃
还在院坝头追逐嬉戏时
这个社区的少年们
已经登上了国际赛事领奖台
8月28日
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
在峨眉山市圆满落幕
由黄石社区青少年武术队11名运动员
组成的温江区万春镇代表队
获得7银14铜和一个集体项目二等奖
一支“平民队伍”,何以惊艳世界?
其实,这一切并非偶然……
以社区运动员为班底出征
他们表现自信斩获7银14铜
作为目前全球武术界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大型体育盛会,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每两年举办一届,是集中展示中华传统武术的重要窗口。
在本次赛事中,邀请了53个国家和地区的6649名运动员、教练员参加,涵盖传统武术多个流派。温江区万春镇代表队教练周滔告诉运动君:“我们共有11名队员分别参加儿童、少年和青年三个年龄段的比赛,他们全部来自黄石社区。最小的6岁,最大的23岁。”虽然本次比赛属于国际赛事,但四川作为东道主,允许各市州派遣代表队参赛。以黄石社区青少武术队为班底的温江区万春镇代表队,就是来自成都市队伍中的一支。
黄石社区青少武术队在比赛中
“我翻看了参赛队伍检录,我们是唯一一支以村、社区运动员为班底参赛的队伍。”周滔骄傲地说。在持续三天的比赛中,黄石社区的孩子们表现出了相当的自信。他们在参加的南拳、剑术、棍术、初级棍、峨眉拳、峨眉刺等项目中,均拿到了奖牌,共获7银14铜,并在集体项目上斩获二等奖。“这个成绩符合我的预期,让孩子们参加这种国际赛事,就是想拓宽他们的眼界,让他们感受大赛氛围,历练一下。”周滔说。
为备战大赛苦练一年多
明年还要冲击市运会奖牌
在总结比赛经验时,周滔认为,取得好成绩离不开队员们平时刻苦训练和社区提供的良好场地保障。从去年7月开始,为了备战这次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黄石社区组建了青少年武术队,常年有40多名孩子在训。周五、周六、周日周末三天时间,孩子们每天都有不少于两小时的训练。一年多以来,从无间断。
在黄石社区的网红运动打卡地——耕者俱乐部,铺上蓝色地毯的多功能排练厅,就是专门的武术训练地点。在这里,黄石社区的孩子们扎马步、练踢腿,从嗲声嗲气的萌娃,成长为虎虎生风的武术健儿,多次在成都市武术比赛中获奖。
黄石社区武术队多次在武术比赛中获奖
成都大运会期间,一些来自黄石社区的功夫小子,还在城北体育馆现场见证川籍运动员曹茂园独得两金。至此,这群少年有了自己的偶像,武术梦在心中启航。
明年,他们还将参加市运会武术比赛。“我对这些娃娃夺得奖牌,充满信心!”周滔胸有成竹。
武术何以在社区“出圈”?
开设公益课堂,老少皆“武”
在成都,或许很多市民对黄石社区知之甚少。但在武术圈,黄石社区绝对是成都4000多个城乡社区中,最具“功夫气息”的。
温江区万春镇黄石社区,2007年12月成立,地处北林片区,辖区内有4800余名居民。2014年,市体育局“太极蓉城”系列活动开始走进行政村和社区。2016年,“太极蓉城”成都行政村太极拳总决赛来到温江区万春镇,在区各级政府大力支持下,黄石社区开始与武术结缘,开启活力社区之路。
耕者俱乐部是黄石社区的网红打卡点
黄石社区全民健身活动吸引了全龄段居民参与
除了武术教练,周滔的另一个身份是成都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2015年,他落脚黄石社区,从事武术教学指导,同时也将武术的精神和运动的魅力,一同带到了社区村落。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纷纷在这里开枝散叶。
黄石社区青少年武术队功夫小子在比赛中
早上6点过,天刚蒙蒙亮,在黄石社区耕者俱乐部的多功能排练厅和广场上,就已经聚集了不少中老年人在打太极拳。伴随着晨曦,呼吸吐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一个小时后,这群大爷大妈“打完收工”,开始买菜、做早饭、接送孙娃子,开启忙碌的一天。傍晚,他们又会来到俱乐部,继续打拳健身。只不过这时身边,已多了许多放学的儿童和下班归来的中青年。老中青幼,四代人同框打拳的场景,成为黄石社区每天“循环播放”的画面。
近几年,黄石社区还开展了武术公益课堂,免费为中老年人和少年儿童提供教学。每年从武术公益课堂走出的不同年龄段学生,达到数千人次。
从武术走向全民健身
黄石社区成为“活力社区”
周滔所言,并不夸张。近年来,黄石社区组织太极队参与省市各项比赛,取得了逾百枚金牌;举办了“成德眉资”太极拳交流赛、成都市太极锦标赛、成都市五城区太极交流活动,累计参与活动人数20万余人次。
其实,不仅仅是武术。黄石社区的居民,早已实现“运动自由”。杨小冬介绍,黄石社区从2010年开始,连续举办了13届全民健身运动会。以耕者俱乐部为依托,黄石社区还组建了羽毛球、乒乓球、气排球、太极、足球、舞蹈、武术、骑游队等文体队伍,月均参与活动人数达5000人次。
黄石社区全民健身氛围浓厚
记者:蒲囝
编辑:黄楚涵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