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成都竟然有座“月城”?
在古代,修筑城墙是为了军事防卫,战争时,如果有敌人强攻,那么修筑瓮城则可以延缓敌人的攻势,起到护卫作用。由于瓮城的作用与形状特殊,人们常演绎出许多故事来,西月城街的来历,便是例证。
关于月城的另一种说法,则多了几分浪漫色彩。后蜀主孟昶在城墙上遍种芙蓉,每到秋天,就和夫人登高赏月饮酒,吟诗作乐,琴音竟留在了城墙上。到后来,每逢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从这里走过,还能听到隐隐约约的古乐之声,月城之名于兹诞生。
1952年成都市政建设扩街时,拆除了月城,但仍称此处为月城街。1981年原石灰上街并入,按方位更名为我们现在熟悉的西月城街。
成都还有哪些带“月”字的街道?
古代成都如何过中秋?
说起中秋节的民俗,因时因地各有不同,真给人以眼花缭乱之感。在清代,华阳、温江县人皆以月饼互相馈赠,夜分,洗盘盛上果饼祭月,开宴赏玩,并有彻夜不眠者,谓之“看月华”。
又据傅崇矩的《成都通览》记载,清末,成都的中秋节人们要购买月饼、麻饼、牛肉、核桃、柿子、石榴、板栗、梨子、佛手等,亲友间要送节礼,晚上要敬月光,小孩子们要耍“满天星”。
图据方志四川
此外,成都商家还要收结货账和开账。节日前后几天,各街还要合资演影戏酬神。金堂县的“月光会”更是游人众多,热闹达十日之久,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交易会。每年八月一到,各地商人便云集该县城(现在青白江区城厢镇),以城隍庙和福建馆为中心,四街张灯结彩,好不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