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这份由全球知名智库GaWC发布的榜单,表明着不同城市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位置及融入度。
当前,成都正探索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排名跃升背后,有一串长长的密码。国务院最新批复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创造宜居美好生活”、“打造未来公园社区”等成为了《规划》中的关键词。
在城西,随着环交大未来公园社区规划的出台,相关部门、高校、成都蜀都川菜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蜀都川投”)、万科等组成的“政、校、企”合力,正探索出全新的“校城一体化示范单元”,将构建成都宜居美好生活的新场景。
▲环交大未来公园社区效果图
政、校、企三方合力
共同探索未来城市理想单元
何为“校城一体化示范单元”?
“示范”二字,决定着其首层逻辑源于“城”,也就是城市的规划设计。根据成都此前公布的计划,“十四五”期间,全市将建设200个未来公园社区。2023年举行的成都市未来公园社区建设推进会暨工作推进专班全体会议上,相关部门又一次强调,未来公园社区长远的考量在于更好形成城市未来竞争力的微观单元。
环交大未来公园社区正是郫都区规划的7大未来公园社区之一,以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为中心,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定位于校地创新摇篮。这也是成都目前唯一一个以高校命名的未来公园社区。
城市规划设计的确定,带给片区直观的改变,即政、校、企多方资源持续不断地导入:
“校”——西南交通大学的高校优势
2004年9月,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正式启动。对于市民而言,这里除了拥有全国轨道交通领域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有我国第一个高校机车博物园。从近期的几则消息中,更可足见它对于区域的意义。一是犀浦校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开工建设,将承载起会议、演出、教学、展览等功能,成为学校的又一地标。稍早前,西南交通大学更是与郫都等方面签约,将在区域内共建郫都先进科创园,拟建成“引才、育才、聚才、留才”的创新人才集聚地、高新技术企业集群地。
▲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实拍图
有产业,更有生态之美。在刚刚过去的10月,“我在西南交大拍大鹗”登上热搜。仅10月6日一天,就有超过300人聚集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犀湖,其中包括不少专程从外地赶来的游客。
大鹗,俗称“鱼鹰”,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优雅的飞行姿态而闻名。今年选择在西南交大犀浦校区犀湖栖息,无疑映射出片区内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生态环境的优美。
“政”——“15分钟生活圈”的加速兑现
构建“15分钟生活圈”,让城市更加温暖,是创造宜居美好生活的着力点之一。
2023年7月,郫都区人民政府与西南交通大学、成都石室中学举行“办好家门口的好学校、塑郫都教育优品牌”合作办学签约仪式。仅3个月后,西南交通大学实验小学(成都石室蜀都犀方路小学)揭牌,未来将依托石室蜀都现有课程,完善实验小学课程体系,延续“石室系”办学特点,彰显西南交大办学特色,创新探索大学与中小学教育相衔接的新型人才贯通培养模式。
稍早前,郫都区还在“问政四川”回复关于交大路学校进展时称:“学校目前已完成清单编制,正有序推进控价评审等前期工作。”
▲交大路学校效果图
教育,还只是区域建设“15分钟生活圈”的缩影,在相关部门的牵头下,多维度、全方位的资源正在加速兑现。
“企”——探索宜居生活的新场景
在当前的环交大未来公园社区,另一方参与共建的力量来自企业。目前,由区属国企西盛集团负责实施的交大北门片区资源道路工程,3条道路已基本建设完成。
在宜居单元,占地约78亩,由区属国企蜀都川投与万科联合开发的锦上扬华项目已于日前亮相,是万科在成都首个“锦”系项目,也是城西首批次使用《成都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24)》新规的项目。在带来城西居住迭代的同时,更利用深耕片区的资源优势与项目所在的地理位置优势,打造出“公园+居住”、“公园+商业”的全新消费场景。
锦上扬华项目南侧,即是在建中的扬华公园,未来这里将落地扬华书屋、咖啡轻餐店及0公里便利店等。
▲扬华书屋效果图
CBRE西南区战略顾问部董事何雯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标商业的魅力在于‘因地制宜’,项目的文化内涵、产品组合、形象气质等都是不可复制的。”蜀都川投与万科对于扬华公园的商业规划逻辑正是如此——扬华书屋拟与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联合打造,也将引入当地网红品牌。
同时,记者了解到,蜀都川投后续还计划在片区内打造社区邻里中心(交大路学校东侧占地约13亩公服用地),拟规划综合市场、便民配套、消费商业等功能,与周边直线距离2公里范围内的4座大型商业相互补充,提升片区的消费活力和宜居品质。
打破高校与城市边界
有望成为成都宜居新场景
这样一来,政、校、企三方合力,持续不断导入高能级资源,让当前的环交大未来公园社区,已率先呈现出一个“校城一体化示范单元”。
这样一次对未来城市理想单元和宜居美好生活场景的新探索,与此前究竟有何不同?
▲环交大未来公园社区活力地图
万科相关人士表示:“片区共荣、配套共用、人文共享,是其显著的三大特征。核心在于,打破高校与城市边界,形成资源互通、功能互补的城市理想方式。” 一个直观的例子是西南交通大学九里堤校区,学校与社区长期合作,链接校内校外资源,持续开展研学活动、公益讲堂等活动,将高校氛围外溢至整个片区。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陈光进一步谈到,“往往一个社区的品质并不仅取决于它的商务氛围,更包括它的文化设施、教育、交通、商业和居住场景等。在城市和区域发展的道路上,需要有知名大学这一动力源,它的知识扩散、教育扩散效应以及成果转化能力,能显著提升一个区域的品质,实现人、城、产的融合。”
“多方在环交大未来公园社区共建,具备了创新、绿色、高规格配置、可持续发展等特点。”陈光表示,这将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奋进中的创新之城”再添新的标杆场景。
推荐阅读>>
○第25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曹立军调研市级新闻单位并慰问新闻工作者代表
○“成都造”手术机器人加速“出海”背后:一位科学家和他的55万公里飞行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丨谢雯
成都发布编辑丨杜颖
点点在看,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