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举办此次盛典意在为全国工业遗迹搭建一个交流展示的平台,对各地工业遗迹活化创新过程中涌现的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进行宣传推广,为中国工业文化遗产的创新性保护与创造性利用,提供可参考可复制的方向引领和经验借鉴。
▲东郊记忆登上CCTV-2《工业遗迹创新创意盛典》节目截图
据该节目制片人桂佳唯介绍,在进行了缜密的筛选和考察后,从全国范围内选择了其中比较突出的在工业遗迹活化利用方面的典范案例,汇集了成都东郊记忆、景德镇陶溪川、青岛啤酒博物馆、长影旧址博物馆、福建船政、沈阳铁西区、重庆涪陵816工程遗址、上海杨浦滨江、北京首钢园等9家工业遗迹。
▲东郊记忆 陶轲 摄
本次盛典于北京首钢园一号高炉录制,在曾经辉煌的工业遗迹旁,记录着今日工业遗址焕新的盛况。
东郊记忆,前身为成都红光电子管厂,这里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支黑白显像管、第一支有电子工业“原子弹”之称的彩色显像管、第一支投影显像管。一时间,“北有首钢,南有红光”的说法传遍大江南北,成都工业发展的轮廓跃然纸上。
历经60余载时代变迁,原先存在于电子管厂工业遗址中的废旧钢铁、斑驳墙面、被遗弃的管道等专属工业美感的元素,在成都传媒集团接手后,构建文旅新场景、发展消费新业态,那些伴随城市一起生长的斑驳得以焕发新生。
▲东郊记忆南大门的红砖 王效 摄
新与旧的碰撞,形成了如今东郊记忆工业遗址专属的景观美感。
东郊记忆园区运营负责人熊锐作为分享嘉宾,讲述了东郊记忆为何能够汇聚年轻一代、为何充满动感活力的故事。
他表示,除了注重颜值经济、潮流指数之外,东郊记忆还提倡“没有寸土寸土,就没有寸土寸金”,致力于XR、数字艺术等更具科技感、世界性的多种业态,以科技和国际氛围令商家相互赋能。“我们只有去了解年轻人,向年轻人学习,园区才能够拥抱这个时代的风尚。”熊锐说。
现场,熊锐还展示了东郊记忆自主文创IP“东郊天团”的代表“玻弟”,“玻”是玻璃显像管的玻。过去,红光厂生产的黑白显像管一度占了全国产量的97%。
带着显像管的荣光穿越到今天的“玻弟”,如今既是东郊记忆纪念品商店的玩偶,更是园区内的人形机器人,不但负责扫地、巡逻,甚至还担任园区快递小哥的工作。
▲东郊记忆登上CCTV-2《工业遗迹创新创意盛典》节目截图
据悉,“东郊天团”家族分别由玻弟、橘妙妙、呼噜噜、喀喀、CECE五位成员组成,它们的形象或来自园区文物建筑,或是一景一物,表达着时光与记忆、科技与未来,创意十足。
桂佳唯表示曾多次来过成都东郊记忆。“我并不是成都人,所以我可能会以一个更‘抽离’的视角去看待东郊记忆,在我看来,这里的悠闲感、潮流感和成都的城市调性非常契合。一方面,这里有城市的记忆,你可以一边看着工业遗迹,一边和家人朋友坐一坐,聊聊天,其实和老成都的茶馆文化很像。另一方面,这里又嵌入了最时尚、最潮流的一部分,而成都本身就是一座非常时尚的城市,让人能够感受到城市不断向前的活力。”
▲东郊记忆登上CCTV-2《工业遗迹创新创意盛典》节目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