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活动预告

Policy Information

协会动态

混团世界杯再次点燃乒乓之城
2024-12-05 20:45:12

世界杯公园一周引来2.9万球迷、球票全部售空、集章活动有近17000人打卡……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简称: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正在省体育馆激战,乒乓之城成都,也因此再次沸腾。在建设世界赛事名城过程中,成都引来了像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这样的世界大赛落户,而这些世界大赛也反哺了世界赛事名城建设的影响力,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现场生机勃勃的景象就是二者相互赋能的生动注解。

世界杯公园一角 图据乒向未来





混团“第二现场” 一样热闹





世界杯公园的民谣里互动区,对重要赛事进行赛事直播。这里,就是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的“第二现场”。

观众在世界杯公园民谣里观看大屏直播 图据用户@樱樱白雪


12月4日晚7点的民谣里,随着演出乐队和观众合唱的《成都》结束,这里迅速切换成了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的模式。乐队清空了表演器材,场地两端的大屏开始直播中国队第二阶段循环赛首场对德国队的比赛。不光座席爆满,在两侧的过道还有一些球迷驻足观看。据现场的安保人员介绍,每次大屏观赛基本都是这样。


和在赛场得到的“待遇”一样,中国乒乓球队一出场就得到了欢呼与鼓掌,每赢下一局也引得观赛球迷大声叫好。


成都市民李先生和妻子专门从东门跑到民谣里来参与大屏观赛的活动,“很巴适,气氛很好。”李先生是多年的老球迷,此前也在现场看过不少乒乓球比赛,他认为在比赛现场有热烈的氛围感受,大屏看球能把运动员的动作、球的线路看得更清晰,各有好处。和单纯来看球的李先生不同,来自贵州的徐同学目前正在西南交通大学上学,她和同学们下午看完中国香港队的比赛后,从开放麦、乐队演出一直看到比赛开始,她和同学们觉得世界杯公园在民谣里这个系列活动特别有意思,符合当代年轻人的喜好。





世界杯公园 一周内引流近3万人




大屏观赛活动是世界杯公园主题活动的一环,自11月28日正式启动一来,以民谣里为中心,世界杯公园准备了“乒向未来”的乒球互动游戏还有开放麦活动,有参赛球队与成都学子的“青春对话”活动,定期组织乐队演出并在重要赛事进行赛事直播活动,成功为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引流。据统计,11月28日-12月4日,在一周内共吸引观赛球迷、游客2.9万余人参与世界杯公园,发放线下活动集章卡16900余张,累计兑换奖品8329份。

世界杯公园“青春对话”架起沟通桥梁


一走出省体育馆南门,世界杯公园的热闹景象就映入眼帘,随处可见打卡拍照、集章领奖的球迷。今年创新开办的世界杯公园活动,既丰富了球迷的观赛体验,也为聚集起来的球迷们提供了一个有趣好玩的去处。

市民们在世界杯公园参与小游戏 图据乒向未来


市民们在世界杯公园打起了乒乓球 图据乒向未来





多年打造 “乒乓球运动卓越贡献城市”





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火热的氛围,也是成都多年打造乒乓球之城的成果之一。就在比赛开赛前几天,采用了同样赛制的“一带一路”成都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在成都进行,部分参赛选手也参加了这个比赛,为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进行了最好的热身。

“一带一路”国际乒乓球系列邀请赛


在成都,高能级乒乓球赛事经常上演。从2014年到现在,成都举办了成都大运会乒乓球比赛,四届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中国乒乓球公开赛(成都站),三届国际乒联女子世界杯,一届国际乒联男子世界杯,一届国际乒联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决赛),一届世界警察和消防员运动会乒乓球比赛,5次自主品牌赛事“一带一路”成都乒乓球公开赛等国际国内乒乓大赛。这些比赛的成功举办,也让国际乒联和中国乒协共同授予成都“乒乓球运动卓越贡献城市”,成都也获颁2016年度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全球唯一“最佳赛区”殊荣。


作为成都乒乓球运动的中流砥柱,成都市全国重点乒乓球学校在2008年投入使用以来,30余次承接了国家乒乓球队来蓉备战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等世界顶级大赛封闭训练,实行赛训、食宿、运动康复、交通安保、医疗卫生等一体化保障,国乒多次包揽金牌为国争光,期间成都乒校(国乒成都基地)被授予“突出贡献奖”,市委市政府多次收到中国乒协感谢信。成都也因此被称为国家乒乓球队的“福地”,中国乒球队巴黎奥运会前在国内的最后一练,也选在了这里。

中国乒乓球队在成都乒校(国乒成都基地)集训 图据成都日报


作为一座有着深厚乒乓球底蕴和群众基础的城市,成都常年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市民超过300万人,几乎每7个成都人中就有一个是乒乓球爱好者。乒乓之城,实至名归。


这个周末,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将举行半决赛和决赛,无疑将为这座城市狂热的乒乓氛围再添一把火。让我们一起为中国乒乓球队加油!



记者:向晖

编辑:许梦婷

  给运动君点个赞吧~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