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活动预告

Policy Information

协会动态

乒乓球之城,“乒”出新精彩!
2024-12-08 22:01:01

伴随着国乒成功卫冕

2024年成都国际乒联

混合团体世界杯

今晚在省体育馆落下帷幕

8天时间,52场比赛

场内场外好戏连台

丰富多彩的“混团黄金周”

不仅让现场球迷大饱眼福

点燃乒乓之城冬日新活力

更以赛为媒,互鉴文明,书写友谊

展示了烟火成都新魅力

助推火热的赛事流量

转变为澎湃的消费增量

这其中,“创新”二字贯穿始终

一届精彩、圆满的乒球国际赛事

再次展现了创新之城的奋进之姿


赛场新魅力

金牌球市,精彩中见精心


说起本届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炸裂的现场氛围,绝对算其中一个。

省体育馆现场座无虚席


从赛前一票难求、入场排起长龙,再到看台上“国乒加油”“国乒雄起”普通话与四川话两种呐喊模式来回切换、各种花式助威层出不穷……成都金牌球市的魅力,从来就不只限于足球。8个比赛日,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每当国乒亮相赛场,省体育馆便处于“爆满”状态,来自全国各地的球迷和成都本地球迷联袂营造出了巨大声势,震撼全场,让人肾上腺素飙升。

省体育馆门口早早等候在此的球迷们


“很会来事”的国乒,也给足现场球迷“情绪价值”,人气和呼声最高的“莎头组合”,巴黎奥运会过后首次在成都“合体”,五次首发出战混双比赛,让人大呼过瘾。在与韩国队、中国香港队的强强对话中,国乒还多次奉上了多拍相持“名场面”,让观众们大饱眼福,将乒球盛宴演绎到了极致。

看台上为中国队加油的观众


全新的赛制,升级的场馆,暖心的服务,则是此次赛事精彩的有力保障。国乒等强队迎来“一天双赛”以及“中韩巅峰对决”的两次上演,就让乒乓迷直呼“过节”了。而为了更好地提供竞赛、观赛服务,省体育馆增设了64组专业运动照明灯光,实现单台/双台模式的切换;针对媒体运行办公区、转播工作区、EFP制作室以及配套办公用房,均优化调整了原有功能用房布局。从去年场内媒体席布置的覆盖着柔光纸的小台灯,再到今年赛事组委会向媒体记者精心准备的“素笺心语”“城市攻略”,纸短情长,真切表达了成都的热情好客与温暖友善。

赛事组委会向媒体记者精心准备的“素笺心语”


赛事组委会向媒体记者精心准备的“城市攻略”


本届赛事中再次亮相的小台灯


正如国际乒联主席佩特拉·索林所说,“每一次来蓉都能收获新的惊喜。今年也不例外,成都再次提升了办赛标准,让我们所有人都深感敬佩。感谢如此出色的主办城市,期待在未来很多年里,能够继续重返这座美丽的城市。”


城市新活力

乒乓之城,同热爱共生长


在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这个大舞台,创新与拼搏不仅体现在赛场内,也迸发在赛场外。小小乒球,点燃了城市运动新活力,书写了中外体育新友谊。


今年,在省体育馆周边的玉林片区,主办方创新打造了世界杯公园暨“混团黄金周”活动,一系列乒乓球场景打造和活动举办,让成都“乒球热”持续升温。在世界杯公园,人们可以体验乒乓球“人机对打”,打卡乒乓特色场景,尝鲜麻辣鲜香的川味美食,观看民谣音乐演唱。还通过大屏直播,为没有买到票的球迷免费提供了第二观赛现场。赛事名城的“运动感”和幸福成都的“烟火气”,在此刻和谐相融。

在世界杯公园拍照打卡的球迷


以乒为媒,以蓉为窗,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更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友谊纽带。赛事期间,“球场和校园·来自世界杯的青春对话”活动就在玉林三巷·民谣里连办五场,韩国、美国等五支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参赛队,纷纷走进玉林,与成都学子促膝而谈。展开青春对话的同时,球员们还听四川清音、看川剧变脸、学说成都话,领略巴蜀文化。韩国国手申裕斌被川剧变脸“吓”出表情包的视频,更是在网上走红。后来申裕斌也回应自己是被“惊艳到了!”

玉林三巷·民谣里的“来自世界杯的青春对话”交流活动现场


名赛带动民赛!作为乒乓球之城,成都常年参加乒乓球运动的市民超过300万人,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期间,乒乓球成为这个冬天成都关注度最高的运动,从三岁萌娃到七旬大爷,蓉城乒坛的民间高手也不断涌现。三岁的小午,9个月大就开始打乒乓球,如今在短视频网站上的粉丝已达到25.5万,世界冠军许昕还特意送了他一副小朋友专用球拍;72岁的刘学武,是大龄“新成都人”,因双手持拍打法走红社区,还教会了一群“徒弟”……

三岁半的小午打乒乓球


72岁的刘学武双手持拍“左右开弓”


以往,提到成都乒乓球,人们总会说起荣誉满身、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市乒校,还有摆设了829张乒乓球桌的电子科大附小,以及“挑灯夜战”的乒乓球主题社区运动角——博钰社区运动角。如今在成都,乒乓球不仅是传统运动,更是时尚潮流。与DIY、啤酒、咖啡、社交等相结合的各色创意乒乓球俱乐部层出不穷,受到年轻人热捧。

Standard Nerds Club在成都举办的乒乓球快闪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


在国际乒联第一副主席、世界乒联董事会主席、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看来,各项乒坛大赛落地成都,正是基于这片土地对乒乓球的热爱、举办赛事的专业性以及乒乓球项目在这里的深厚的群众基础。而通过持续举办大赛,也进一步推动了乒乓球项目在成都的普及度、参与度,带动城市经济发展。



消费新引力

赛事经济,赋能创新之城


观看一场赛,玩遍一座城。通过赛事集聚效应,联动“吃住行游购”全链条,把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促进“文商旅体”融合发展,已是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的重要办赛特征。以去年首届赛事为例,带动体育产业、住宿、餐饮、交通和购物等各方面累计共2.6亿元产值。今年在一系列消费创新举措带动下,赛事流量撬动的消费市场,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19岁的深圳姑娘吴林桦,是“跟着赛事去旅行”坚定践行者。她11月30日刚落地成都,就去春熙路吃了火锅,还预约了12月3号去熊猫基地看“花花”。首个比赛日,她就把世界杯公园逛了个遍,还买了不少乒乓球周边产品。吴林桦说,今年赛事,她计划在成都待9天,过完整个“混团黄金周”,除了三天看比赛,其余时间都在成都“吃喝玩乐”。


事实上,以世界杯公园为原点,“混团黄金周”期间成都在全市范围内创新开展了立体化系列消费活动。包括发放线上优惠券、持观赛门票享商家餐饮优惠、免费发放景区门票、发放体育场馆惠民体验券等,实现多业态互动交融、多场景引流促销、多区域共创参与。玉林路附近一家火锅店,就在赛事期间因韩国国手张禹珍、赵大成的突然“造访”而走红。随后几天,很多粉丝球迷闻讯赶来,该店迎来客流高峰,甚至接到许多外地订餐电话,营业额也因此翻番。


同样红火的,还有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的官方特许商店。赛事期间开设了5个点位,分布在场馆内外、商场、地铁口等人流较多的地方。每天上午9点开门前一小时,门口就已经排起长龙。乒乓徽章、特色书签、梳妆镜、乒乒毛绒玩具等特色周边都是大家选购的热门产品。“很多热门产品基本上是上架10分钟、半小时就被抢空了!截至12月5日,5家门店的销售总额已经突破百万。”官方特许商店店长周灏宇说。

特许商店内人气十足


一场乒球国际赛事,孵化一个“黄金周”。据武侯区文体旅局数据显示,11月26日至12月2日,省体育馆周边酒店预订火爆,平均增长15.85%,入住率增长10.78%,营业额增长7.28%;武侯祠、锦里、玉林东路等旅游打卡地客流也实现了增长。要知道,这才仅仅是在开赛后两天。


赛事搭台,消费唱戏。成都不仅是近悦远来的安逸巴适之都,更是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这把火,为全市全力以赴决胜四季度、打好收官战,注入了强劲的赛事经济新动能。


相约2025,成都混合团体世界杯值得更多期待。我们明年见!



记者:蒲囝

图据红星新闻、乒向未来

编辑:许梦婷

  给运动君点个赞吧~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