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去桥下打球
到屋顶跑步
打造城市金角银边
体育一直在助力赋能
日前
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
《城市更新典型案例》(第二批)
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
打造“金角银边”系列工程
作为四川唯一城市功能完善类优秀案例
获全国推介
在案例集介绍中
展示了成都多个社区运动角
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实施城市更新重点任务,总结推广城市更新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住建部组织遴选了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并编制《城市更新典型案例集(第二批)》。
其中,案例集公布了既有建筑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改造、城市生态修复等8个大类41个案例,推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的城市更新可持续模式。
在“城市功能完善类”案例中,成都市更新利用城市剩余空间打造“金角银边”系列工程入选。
案例集介绍,为推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精细化空间治理模式,成都充分挖掘桥下、街旁、地下、基础设施周边、屋顶、滨河、低效用地7类空间,在2021年至2023年期间,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完成了632处城市剩余空间整治提升。
作为改造提升后的主要呈现形式之一,社区运动角不在少数。包括成都市民耳熟能详的府青运动空间、双桥子立交桥下的T立方·社区篮球公园、坐落在金沙公交枢纽站停车楼楼顶的T立方金沙天空森林体育公园等热门健身打卡点。
金沙天空森林体育公园
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以来,成都一直致力于“家门口”运动空间打造,不断扩大体育场地面积,构建“运动成都15分钟健身圈”。
早在2021年,市体育局就会同市委社治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市公园城市局共同编制形成《成都市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并在全国首发。《导则》鼓励和支持利用桥下空间、街旁空间、地下空间、基础设施、周边空间、屋顶空间、滨河空间、低效用地等城市剩余空间布局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鼓励利用“金角银边”打造示范性的“社区运动角”,明确“金角银边”体育设施建设标准和布局规范。
随后又印发《成都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有据可依。确立了“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体育公园和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为特色,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金角银边’建设社区运动角等为补充,加大学校等存量运动场地设施开放共享为支撑的成都市‘家门口’运动设施体系”。
近年来,社区运动角这个“关键词”,连续出现在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和民生实事项目中。根据成都市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提出目标,在推动体育惠民方面,今年成都将新建、提升改造体育公园不少于30个,新建社区运动角不少于100个,打造社区智能运动健身点不少于80个。
博钰社区运动角
以去年为例,成都建设社区运动角110处、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209个。截至目前,成都已改造提升体育公园69个、建设社区运动角407个、新增天府绿道健身新空间830个,成都人的“家门口”运动空间实现新拓展。
一句“走,去桥下打篮球”,早已成为双桥子街道居民的日常招呼。位于双桥子立交桥下的T立方·社区篮球公园,不受“风吹日晒”影响,每天都热闹不已。
T立方·社区篮球公园
其实,以前这里是桥下废弃空间,通过“小更新”“微改造”,摇身一变成了篮球主题体育公园。同时还植入了儿童体适能、运动轻食、体育装备篮球教育培训等商业消费场景,成为了网红运动打卡点。
和T立方·社区篮球公园相距不远的府青运动空间,也是如此。这条全长约一公里的桥下运动长廊,配有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场、羽毛球场、滑板区以及儿童游乐区。夜幕降临时,前来运动健身的男女老少比比皆是。
从“灰色高架桥”实现到“绿色运动场”的转化,像这样的场景和案例成都还有很多。包括由老旧厂房、楼顶空间等剩余空间焕新改造的运动空间,也在不断兴起。体育赋能城市“金角银边”,成都社区运动角的呈现形式越来越丰富,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充盈。
打造城市“金角银边”,并不仅仅是在空间上做加法,更要吸引人、留得住人。通过植入体育主题,打造可供市民运动健身、交流互动的公共空间,提供商业、文化等多元业态服务满足市民需求,围绕节庆、赛事开展相关活动,促进空间价值转化和共建共享……在体育助力城市可持续更新上,成都走出了一条特色路径。
给运动君点个赞吧~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