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活动预告

Policy Information

协会动态

不负青山 和谐共生 绿色低碳发展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
2021-12-28 09:12:48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统揽全局、站高谋远,围绕绿色发展发表系列重要论述,作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提供了根本遵循。


四川省委提出,要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牢牢把握将清洁能源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的着力方向,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胸怀“国之大者”,成都坚定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履行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神圣职责,瞄准未来发展制高点,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主动作为积极实践,探索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在成都遥望雪山


城市活力持续迸发

推动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12月23日,天府永兴实验室在天府新区正式揭牌成立。这个承载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的核心平台,以“碳中和+”为核心,推动绿色产业聚集发展和示范扩散,打造全国领先的碳中和技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引擎”。


↑天府海创园


12月10日,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面对产业发展环境的新变化,此举标志着成都破解产业发展能级不强、质量不高的努力进入了新阶段。


这次会议提出:标定成都在双城经济圈的极核功能,瞄准微笑曲线两端,加快打造一批产业规模大、创新能力强、主体活力强和协同效应强的重点产业集群,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产业的发展带来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就在12月24日,成都市统计局对外公布了成都2021年1-11月的经济运行数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0%,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62.0亿元,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7406.4亿元,同比增长13.5%。


↑青龙湖湿地公园

经济平稳增长的背后,是这座城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突破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抓好稳增长、双城经济圈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重点领域改革以及民生福祉改善等重点工作,努力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市井烟火,人心安稳,社会有序,城市活力持续迸发!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当前,成都正加快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城市发展处于关键成长期、产业发展处在爬坡期,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来谋划,有着重大的战略考量: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加快促进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并以此重构城市竞争新优势、实现更大的发展,对城市未来有着深远的发展意义。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深圳大学美丽中国研究院院长何昉认为,在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中,绿色不再仅是一个外在符号或者独立于城市发展之外的点缀品,绿色低碳本身就是引领城市功能产业、资源利用、生活服务等各方面更加优化均衡的抓手。


↑鹿溪智谷


瞄准未来发展制高点,作为低碳试点城市之一的成都,已然在主动探索积极实践。


来自市发改委的一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单位GDP能耗和碳排放分别累计降低14.2%、21%,清洁能源占比提升至62.6%,森林覆盖率达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人均碳排放位居全国十大城市最低,荣获联合国“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在成都,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日益彰显。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0年,成都森林覆盖率由38.3%提高到40.2%,年固碳量超过200万吨,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森林面积达到112.84万亩。与此同时,充分挖掘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启动546个川西林盘生态管护与修复项目,累计建成各级绿道4408公里。


着眼未来立足长远的重大举措已经开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四五”开局之年,成都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从市民需求的角度,提升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和宜居品质,把“示范区”建设发展成果转化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会认同。


激活城市内生动力

乘势而上发展绿色低碳优势产业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


“双碳”之下,主动破解当前存在的空间承载、能源消耗、生态环境等硬约束趋紧的问题,努力探索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的新路径,强化产业优化提质对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这是成都当下的应有之义。


在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确定了包括集成电路、新型显示、高端软件、创新药等在内的20个细分领域的产业建圈强链,以产业链为主线畅通上下游、整合左右岸,聚焦微笑曲线两端完善产业链发展规划、构建产业图谱,协同推进包括交通、能源结构调整等,最终实现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全方位全过程绿色低碳。


乘势而上的还有绿色低碳产业本身的发展。记者了解到,成都正积极落实“双碳”战略要求,主攻光伏、氢能、锂电池、绿色低碳服务四大领域,全力推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获批工信部成德高端能源装备集群、国家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正在筹建全国唯一国家级氢储运加注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其中,光伏、锂电池千亿级产业集群初具雏形。


创新驱动,则是绿色低碳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之所在。成都出台《关于构建“碳惠天府”机制的实施意见》,探索“公众碳减排积分奖励、项目碳减排量开发运营”碳普惠建设双路径,并将“碳惠天府”碳普惠机制列入生态惠民场景,赋予公众在相关场景消费行为的低碳属性,就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尝试。目前,“碳惠天府”已在微信、支付宝、微博、抖音等多个平台推出,吸引参与用户超60万;被评为全省低碳发展25个优良实践案例,并支撑成都公园城市建设入选全球28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基于自然解决方案案例。


↑市民在公园游玩


创新驱动的关键在于“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用好各类市场交易机制,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强化绿色消费场景拉动,充分激活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


除了产业发展,还有城市的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都坚持公交优先发展理念,促进绿色出行成为市民最愿意、最依赖的出行选择,打造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截至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开通运营里程达到558公里,中心城区“5+1”区建成区内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绿色出行分担率达到79%……“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三网融合的绿色交通出行体系,更多的成都人绿色出行、体验城市、体验生活,推动城市交通向绿色低碳转变。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

成都正加力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

塑造城市竞争新优势!



成都日报首席记者|钟文

图据成都极美小分队

成都发布资料图、天府发布

成都发布编辑|孟孃

扫码进群↓

点赞在看↓转发周知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