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通过记录农产品生产经营成本动态、反映真实数据,为国家政策制定提供支撑,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是一条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安全带、一滴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润滑剂、一块奠基乡村振兴道路的路基石,是保障粮食安全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保障。
如果说农本调查工作是一张覆盖全国的神经网络,那么可亲可敬的农本工作者们便是扎根全国的神经末梢,田间地头、大棚鱼塘是他们的工作场所,一本一笔、满腔情怀是他们战斗的武器。他们记下的是日常,反映的是生计,惠及的是民生,为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平凡之业牢筑不朽之大功。
讲好农本调查故事,展现优秀农本工作者的风采,有助于增强农本工作人员职业自豪感、荣誉感、责任感,全面提高农本工作者综合素质,不断完善农本系统网络、提高调查数据准确性,走稳乡村振兴路。
江北“春”风劲,“涓”流抚人心。袁春娟同志,南通市启东市发展改革委农本工作者。以袁春娟同志为首的启东市农产品成本调查组,秉承着脚上有土、心中有谱的工作理念,遵循“早、新、准、精”的调查标准,自承担农产品成本调查工作四年来,不管酷暑寒风、车马劳顿,不辞辛苦手把手指导农户进行数据记录、分析,并请来农业专家进行现场指导,通过与农调户面对面、讲政策、送成果的工作方法,让调查结果更精准,调查工作更有活力。
袁春娟正在与农户交流
田间相语“闻”增收,地头促膝“明”民生。茅文明同志,海门区农调户。他成为一名农调户已有12个年头,从最初“感觉没什么用”到如今“觉得帮助特别大”,全因为茅文明在开展农产品种植、家禽养殖的过程中,将农本调查工作完美地融入到日常管理中。农本工作不仅成为他进行标准化规模生产的一盏明灯,他还通过向周边农户传授这些经验,帮助他们精准施肥、减少农药应用,实现“节水、节肥、省药、省力、高产”,让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茅文明正在记录农本数据、劳作
轻舟穿山虽已“过”,猿啼两岸声犹“明”。袁国明,如皋市农调户。他在1980年高中毕业后就回到家乡务农,当他意识到科技才能实现农业强国时,他参加首届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学习,系统地学习和掌握基础农业知识。在此后的农业科技开发、推广和农本调查的过程中,不仅以多年的努力收获多项农业创新成果,实现“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梦”,而且在农业技术服务帮扶、自然灾害预防与应急救灾等工作中做到了一名农本调查员和气象信息员的好榜样。他将一直坚持以深爱的土地为纸,以汗水为墨,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新篇章。
袁国明正在查看水稻长势、传授经验
“芳”出东篱菊,蜂落漆园“椿”。张芳椿,南通市通州区一名兢兢业业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农调户。他做事认真、一丝不苟,一支笔、一个本子每天陪伴他穿梭于田间地头。如今他已经72岁,且经历家庭变故后的他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但他却从未因此放松过对工作的坚守。因为上了年纪记忆力大不如前,有时会出现忙完一天农活后数据漏记的事情,但他却很较真,立马回到田间将数据补齐。但面对农本调查工作人员对他的特殊关照,他却说:“这是我工作上的失误,不管辛苦不辛苦,工作一定要做好,错记漏记糊在里面,要是人人都这么做事,最后调查出来的数据就差得远了。你们信任我把这份重要的工作交给我,我就一定要努力做好。”朴实的语言展现的是一个老党员敬业的心!
张芳椿正在拔杂草、记录农本数据
走村入户道路“成”,寒来暑“往”问民生。王成网同志,南通市如东县发改委一名资深农本工作者。农本调查工作需要深入农调户家中督促、指导农本记账工作,对于出现的错误,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询问原因、辅导、纠正,不断帮助农调户提高素质和工作水平。他还非常关心农本调查户的生活,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方面的困难来增进与农调户的感情,调动工作积极性。面对高强度的工作,他时常加班加点,吃饭简单对付两口,甚至带病上岗不影响工作进展。王成网同志多次被评为全国农本调查优秀个人、江苏省价格系统先进个人、县级机关“双佳党员”“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王成网正在对农本数据进行审核分析
因知功业谁“成”事,归“美”还有田间翁。袁成美,是南通市海安市南莫镇农本调查点的一名农调户。老袁曾是过去生产队的一名会计。每次农本调查数据汇总时,他总是起早贪黑地干完田里的活,带上账本和算盘就赶紧赶往县城,一项一项地反复计算核对,报的每个数字都是他算盘上核算下来的。直至如今,数十载间,担任组长的他都认认真真地记录着小麦、粳稻、蚕茧的每一笔数据,他说:“我是老会计,农本调查的工作和会计有很多相同之处,容不得半点含糊,我有责任带领大家在农本调查的路上走得更专业一点。”
袁成美正在汇总农本调查数据
执帚临寒暑,蹬车负重轻。农本工作者默默无闻地走在乡间的泥泞小路上,访农家走猪棚、入田间拨算盘,用情怀和汗水将一个个农产品成本数据和国家政策连接在一起。耕耘的岁月与农本调查的时代渐渐重叠,第一代农调人已交出接力棒,第二代第三代躬耕不踔,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但初心从未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