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他们是如何引发疫情传播的?
市民应如何在疫情防控中
尽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
配合做好防疫工作?
小布就此采访了成都市疾控中心专家
外地涉疫地区来蓉后
他私自外出买烟
致200多人被“密接”
今年9月底,宋某某(化名)开着私家车,载着妻子贺某某(化名),从某涉疫地区返回成都。他们浑然不知,出发时自己已较大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此后两天,夫妻俩途经甘肃某市、陕西某县城,期间做了两次核酸检测,均显示为阴性,便继续自驾上路,在出发的第三天抵达西安(注意:奥密克戎株具有隐匿性强的特点,当人体内病毒载量少时,便无法被检测出,而病毒载量是动态变化的,因此需要反复做核酸才能将其检出)。抵达西安后,夫妻俩去了当地餐馆吃饭、逛街、会友,随后继续驱车,于10月1日抵达成都。
根据当时的来(返)蓉政策,从该涉疫重点地区来(返)蓉的人员,自抵蓉之日起,要实施4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如不具备居家隔离条件,实施集中隔离,但宋某某抵蓉后,并未直接去往隔离点,而是自行先返回租住处,在被转运至隔离酒店之前,他还私自步行外出,购买香烟、水等生活用品。
10月1日上午11时许,宋某某核酸检测呈阳性,最终确诊。而他的私自外出,直接造成200余人被判定为密切接触者。由于未遵守来(返)蓉人员规定,引起疫情扩散,造成人员精力的极大浪费,宋某某也因此受到相关处罚。
成都通报多起隐瞒行程
进入公共场所案例
均被依法立案侦查
近日,成都市公安局锦江区分局、成华区分局就相继发布对马某某、叶某某、卢某某等人的通报,以上人员均因自涉疫地区来(返)蓉后“3天3检3不”期间隐瞒行程进入公共场所而引发后续疫情,因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依法立案侦查。
如何加强对来(返)蓉人员的管控?近日成都多次升级对来(返)蓉人员的管控措施,11月25日晚再次升级:除高风险区来(返)蓉人员及其他重点地区来(返)蓉人员按“健康成都官微”每天公布的来(返)蓉人员疫情防控最新政策执行外,其他来(返)蓉人员,在抵蓉前或最迟抵蓉后的24小时内,需通过“四川天府健康通”小程序完成社区报备,并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来(返)蓉。
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的“3天3检”不同,目前的管控措施中,还新增了“3不”,即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可有序流动,但不得聚集,不得聚餐,不得前往酒吧、歌舞厅、KTV、棋牌室(麻将馆)、网吧、电影院等空间密闭、人员密集的重点公共场所。此外,还增加了“1检”,即在来蓉后第5天,来(返)蓉人员还需再完成一次核酸检测,对不主动报备、隐瞒行程轨迹,导致疫情发生和扩散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由上述多起案例我们看到,一人不配合防疫,就可能会导致前期防疫成果毁于一旦。一座城市的防疫成效是由千千万万市民共同努力铸就的,需要人人配合,人人出力。
Part.1 隔离
·接到隔离通知后,不要慌张,尽快整理好个人生活物品及药品(特别是老人、小孩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员),在家等待,不得外出。
·听从防疫人员安排,规范佩戴口罩,将有专人上门协助闭环转运至隔离点。
·转运期间做好个人防护,与他人保持距离。
·若为密接,应告知自己所在的工作单位。
·在集中隔离酒店,所有人员足不出户,除核酸采样、取餐、扔垃圾外,不得打开房门。
·期间做好自我监测,如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觉减退、腹泻等症状,请立即如实向防疫人员报告。
Part.2 流调
·遇到流调人员登门拜访或电话询问时,应积极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仔细回顾近期行程,如实报告行程轨迹、居住地址、近期接触的人员等。
·若实在无法回忆,可通过手机支付宝、微信、信用卡等消费记录信息,尽可能详细、准确回忆自己所到过的场所、所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等。
·接到流调电话后,应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流动,避免增加疫情传播风险。并立即向属地社区报备,告知工作单位,说明相关情况。
特别提醒:因刻意隐瞒行程、隐瞒流行病学史造成疫情传播的,将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追究法律责任。
Part.3 核酸检测
·根据当地疫情防控指挥部要求,按规定时间、规定频次参与核酸检测。
·排队采样时,请戴好口罩、做好个人防护、保持“一米线”社交距离,听从现场工作人员安排,自觉有序排队,不与他人闲谈。
·检测过程中,避免触碰检测台上的物品,不把手机、身份证、钥匙等个人物品放置在台面上,检测完毕立即戴上口罩。
·核酸采样后立即离开,不在采样点逗留或丢弃废弃物。回家后做好手部清洁卫生,并使用酒精对手机、身份证等物品进行消毒。
快评:
“落地检”后主动“隔离”
承担公共责任每个人都不能心存侥幸
每个人的选择和配合,实际都关乎着一座城市的防疫“大局”,最终又与每个人的生活便利息息相关。所以,这道辩证题,还需每个人慎重作答。
11月14日,回绵竹探亲的毛先生休假结束,返回成都上班,自驾汽车离开后,他在绵竹的居住地通知核酸检测。得知这个消息的毛先生,在抵达成都后,第一时间骑自行车到核酸检测点进行了采样,并将自己“关”在车里一整夜,直到核酸检测提示异常,防疫工作人员从车里将他转移到隔离酒店、定点医院。
返蓉后的毛先生,按照防疫规定第一时间去做了“落地检”。而检测结果出来前,他一直把自己关在车里“隔离”,这一做法其实并不是防疫政策的硬性要求。但毫无疑问,这种看起来似乎有点过度的谨慎,又恰恰是理性的,是对自己和对他人的高度负责。用他的话说,之所以把自己“隔离”起来,是怕万一自己感染了,给其他同事造成麻烦。而结果也表明,这一举动确实是最大程度降低了疫情传播的风险。
与谨慎相对的,是侥幸。事实上,如果说毛先生这样的“过度谨慎”属于个案,那么,对防疫要求的侥幸心理,则算得上是时有发生。比如,今年9月底,外地涉疫地区来蓉者因未按规定隔离,还私自外出买烟等致200多人被“密接”。这一行为不仅造成了较大的社会疫情传播风险,也让当事人自己承担了法律后果。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不应该的。
一正一反的两起案例,真实地反映出对于防疫规则的尊重差异,可能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个中经验、教训,确实值得咂摸。防疫是一盘棋,每个人既是自己的健康第一责任人,也担负着一份“公共负责”。当我们在侥幸之下,舍弃了肩上的“公共责任”,实际也将自己置于更大的麻烦和风险之中。在这个问题上,所有人都应该多一份审慎。
防疫进行到今天,什么情况下需要“落地检”,什么场合需要出示核酸报告,何时应该报备轨迹,在规则层面早就非常明了了。很多时候,违背规则或侥幸“逃离”规则,看似是给自己增加了便利,但从结果看,恰恰带来的是更多人的不便。对于这一点,每个人都应该有理性权衡,避免随意化、情绪化。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强对来(返)蓉人员的管控,最近成都的相关防疫措施又有所升级。如与以往的“3天3检”不同,目前的管控措施中,还新增了“3不”,即第一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具后可有序流动,但不得聚集,不得聚餐,不得前往酒吧、歌舞厅等重点公共场所。此外,还增加了“1检”,即在来蓉后第5天,来(返)蓉人员还需再完成1次核酸检测。
这样的要求,需要大家及时掌握并认真配合。它可能会给正常流动增加一些不便,但对于当下的疫情风险来讲,它又是避免让更多人陷入“不便”之中的必要之举。可以说,每个人的选择和配合,实际都关乎着一座城市的防疫“大局”,最终又与每个人的生活便利息息相关。所以,这道辩证题,还需每个人慎重作答。
温馨提醒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