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护士长 杨琴:
希望每个人都平安、健康
在重症医学中心,每天,都上演着医护人员与死神的拉锯战,生命所系,全力以赴。
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中心护士长杨琴,也是四川省第一批援助武汉医疗队的队员,从疫情之初,就参与到重症感染者的照护工作中,不舍昼夜,为生命奔跑。
杨琴说,疫情防控三年,无论是她本人,还是科室,都经历了巨大的挑战。对于重症医学中心,在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还要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正常救治。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CU、整个医院,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繁重的任务,医护人员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尤其最近,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危重症患者又合并阳性感染的患者越来越多,医护人员也受到了第一波疫情传染的冲击,只要不是高烧得太严重,都坚守在岗位,并没有因为医护人员减员而减少床位、减收病人,甚至还为了收治危重症患者,临时增设床位。
最近的一位特殊患者,让杨琴回忆起来仍觉得高度紧张。原来,ICU不仅要收治危重症患者,还要负责大手术后的患者收治。
就在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不久,ICU就接收了一位由肺移植中心转运过来的肺移植手术后患者,需要重点照护。
“一边,科室里有合并阳性感染的危重症患者,另一边,肺移植手术后患者又属于重点保护对象。”杨琴说,为了确保肺移植手术后患者的安全,除了单独隔离区域外,每天照料其的医护人员,也必须是抗原阴性。“所以,只要是抗原阴性的医护人员,都放弃休息时间,能在岗位上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
好在,经过一周的救治护理,这位肺移植手术后患者,顺利安全地转回了普通病区进一步康复治疗,这也让ICU的医护人员们松了一口气。
作为护士长,除了临床工作外,杨琴还要负责调度安排科室的人员工作,但2022年,科室人员长期处于四处支援的状态,从上半年的黑龙江,到下半年的海南、四川内江、阿坝州。此外,还有3位同事,在新疆支援工作,一待就是60多天。
而杨琴自己,除了科室的正常工作外,还要参与医院应急病房的管理,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初期,尚未明确所有医院都能收治阳性患者,四川省人民医院划定城东病区的两层楼作为负压病房,定点收治合并阳性感染的患者,杨琴在负压病房支援长达三周。
回望这一年,杨琴说,她看到,坚持、坚守,是同事们、同行们对职业的敬畏之心,是对服务患者、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护航的责任感、使命感,也是践行选择医疗职业初衷和承诺。
2023年,杨琴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是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其次,这三年,医护人员们都放弃休假、休息,希望新的一年,同事们、同行们都能休息一下,多点时间陪伴家人,如果能外出感受自然风光,那就更好了。
在专业上,杨琴说,疫情三年,重症医学科也经历了飞速发展的三年,比如透析技术、ECOM(体外人工膜肺),越来越多成熟和完善的高精尖技术,用于救治重症患者,带来更多生命的希望。希望重症医学科发展越来越好,也希望更多的医护人员、有志之士,选择加入重症医学科的团队。
青羊区新华少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副主任医师、家庭医生 陈锐:
今年,跨年之约
心愿上塔活动正式启幕
👇
2023年将至,你都有什么愿望和心里话?报名参与,我们将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心愿,在跨年夜的天府双塔上呈现,让各色各样的梦想与祝福,成为跨年夜里最璀璨的灯火。
GO!
征集攻略
上下滑动
成都发布、天府双塔微信公众号等
共同开启征集通道
内容在12个字以内哦!
征集时间
12月15日起至12月31日
快来许下你的2023年心愿吧~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征集通道
策划 | 张凌、谢佳君、叶燕
执行 | 杨欢、唐倩、周霖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 | 于遵素
受访者供图
设计 | 凯霖、寒昱
成都发布编辑 | 周霖 实习编辑 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