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5.7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25期)
2025-05-06 14:34:36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会员单位LOGO轮播

会员单位:四川千竞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体育消费、全民健身、体育教育,2025体育产业迎政策“春风” | 盘点

近段时间,中国体育产业迎来新一轮政策红利期。在“十四五”规划收官与“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节点,国家体育总局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完善政策体系。先后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金融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等政策文件,推动体育产业向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


随着经济稳步复苏和消费潜力释放,体育产业被赋予更多新使命。从激发全民健身活力到夯实青少年体育根基,从适老化设施升级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政策布局呈现出多维度、全周期的特点。本篇文章,联合会系统梳理了近期有关体育产业的政策,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与思考。



图片

体育规划


《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体育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16项具体举措强化体育金融服务,支持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要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保障,支持体育场馆、体育服务综合体、冰雪运动场地、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加大体育用品制造业、体育服务业等领域金融供给力度,发挥金融促进体育消费增长功能,支持金融赋能职业体育、冰雪经济发展,提升体育赛事金融服务质效。


图片




图片

促消费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其中,《方案》明确提及了不少体育产业的细分领域。包括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推动冰雪消费,促进动漫、游戏、电竞及其周边衍生品等消费,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等。


图片


《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


商务部等12部门发布《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十个方面重点任务,培育和发展健康消费领域新质生产力,提升健康商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更好满足人民健康消费需求。其中,在健康饮食、银发市场服务、体育消费方面,政策提出了多项举措。


在丰富健身运动消费场景方面,政策提出:支持地方建设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全民健身中心、社会足球场等场地设施,组织实施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开展社区运动健康中心试点,提供健康测评、健身指导、运动康复等服务。推动各类体育场馆开放共享,鼓励机场、公园、购物中心等引入微型健身房。积极培育冰雪、马术、赛车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


在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方面,政策提出:深入实施“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户外运动 活力山水”等行动。加快运动用品制造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赋能和智能应用,推出小体积、便携式智能健身和户外运动装备器材。鼓励优质科研团队开展科技攻关,重点支持可穿戴运动电子产品与运动器械发展与迭代、数字体育平台、业务系统等。


图片



图片

全民健身


《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印发《2025年群众体育工作要点》,明确在2025年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推动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在推进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中迈出新步伐。


《要点》提出,以增进人民群众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性、可及性,引导各类资源、经费向基层延伸,发动各方面力量,调动基层各方积极性,培养和锻造一批扎根基层的群众体育工作者,形成全民健身事业蓬勃发展的火热局面。配合做好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测评,建好用好国家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进“运动码”有关标准研制和试点工作,以信息化、数字化助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各要素融合发展。


图片


《江苏省“全民健身强基工程”实施方案》


江苏省体育局、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江苏省“全民健身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要提高提高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保障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强化体育民生建设。梳理、补齐基层体育工作短板,积极做优长板,全面提升基层体育场地设施建管护、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群众赛事活动举办、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图片



图片

体育教育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加快补齐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短板。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图片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印发,提出到2035年造就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体育教师队伍,并对体育教师的师德师风、培养培训、优化补充、评价激励等方面作出具体要求。《通知》对体育教师在数量与质量方面的强化提出了重要举措。例如,要求落实教练员岗位,采取多种方式配足补齐校园足球、篮球、排球专(兼)职教师等。


图片


广东省《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


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的通知》,明确要求切实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两小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通知》宣布,从2025年春季学期开始,全省各中小学校普遍开展“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全面落实每天校园体育两小时,推进落实中小学校每天1节体育课。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校于2025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每天1节体育课;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于2025年秋季学期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的学校比例不少于50%,202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面实施。


图片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赛”、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等八条举措。


文件明确,北京市小学和初中每天1节体育课,高中每周3-5节体育课,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不少于45分钟的体育锻炼。每节体育课安排不少于10分钟体能练习。在体育课的实施过程中,“体育八条”明确要求强化运动负荷监测,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不得以任何形式挤占体育课,杜绝“阴阳课表”。


图片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体育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的通知,办法适用于上海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自2025年3月10日起施行。


《上海市中小学体育工作管理办法》提出,本市各中小学校要开齐、开足体育课。统筹用好各类课程课时和课后服务时间,鼓励探索长短课结合等方式创造条件开展体育锻炼,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保证小学每周开设5节体育课、2节体育活动课,推进落实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1节体育活动课,落实中职校每周3节体育课,推动高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不得占用体育课、体育活动课时间。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利用课后服务时间以兴趣小组、体育社团等形式组织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并覆盖所有参与学生。


图片



图片

户外运动


《关于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指导意见》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关于做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印发,从建设任务、建设程序、建设条件、工作要求等四个方面,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建设工作给出了详细的指导。


《通知》对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区提出了四点明确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具有发展户外运动的积极性;具有广阔的户外运动发展空间;地方财政状况稳定。同时,按照地市谋划、省内推荐、国家复核、建设实施、政策支持、总结推广等程序有序推进。


图片



图片

银发体育


《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试行)》


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了《老年人健身器材配置指南(试行)》,在服务老年健身群体、完善和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方面迈出坚实一步。


《指南(试行)》围绕心肺类、力量类、平衡类、律动训练类和柔韧拉伸类等功能训练,分别就老年人室外健身器材和室内健身器材,提出具体的适老化要求,引导各地配置适宜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更好地满足老年人健身需求。同时明确,《指南(试行)》适用于指导社区、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养老院等公共场所老年人健身器材的配置,所配置器材适用于60岁以上、具有自主行为能力,适合体育健身运动的人群。


图片




图片

体育制造


莆田市《关于支持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莆田市工信局、财政局、商务局、科技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鞋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主要包括七个方面17条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莆田鞋业品牌培育、创新提升、数字赋能和强核提质,做强“莆田鞋”区域品牌,打造“中国鞋都·莆田”产业名片,全力推进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片



图片

竞技体育


《北京市体育局构建新型青训体系实施意见(试行)》


《北京市体育局构建新型青训体系实施意见(试行)》发布,包括指导思想、任务目标、主要措施和工作保障四个部分。其中,总体目标是:到2027年,全面建成新型青训体系,北京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竞技体育实力显著增强。具体任务是:部市合作全面推进;青训体系格局更加开放、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全生命周期战略人才梯队全面组建;全要素融合发展的生态体系构建完成。


主要措施包括:从实战出发,全面布局“633战略”项目;从战略布局,加强全生命周期人才梯队建设;从改革入手,构建全要素融合发展生态体系3部分9条。具体是:聚焦国家竞技体育“633战略”;满负荷布局奥运战略项目;全覆盖建设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探索“双优”训练模式;构建“双元”培养体系;打造“四优”人才队伍;突出赛事引领;加强科技助力;扩大国际交流。


图片


*本文来源于各省市相关部门官网、媒体报道等,联合会整理发布。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