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活动预告

Policy Information

协会动态

给嫦娥“焊”大脑,上班开“大国重器”……这群成都人太“硬核”了!
2023-05-06 20:26:12

5月5日,2022年、2023年“成都工匠”命名大会召开,集中命名了1248名“成都工匠”。其中,2022年“成都工匠”655人,2023年“成都工匠”593人。(具体名单点击此处查看)


匠星闪耀,逐梦前行
干一行,就要精一行
来自各行各业的他们
百炼成钢,从“工”到“匠”


让我们走近一位位“成都工匠”
了解他们的故事


1

何苗

 精确到毫厘 

 用超强“绣工”为“嫦娥”焊“大脑” 


工匠名片 何苗,男,汉族,1988年2月出生,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无线电装接工,高级技师。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航天技能大奖、航天贡献奖、四川航天贡献奖、四川航天技术能手等荣誉。


作为“蓉漂”一族,何苗在成都从事航天产品电路板装配焊接工作已经十余年了,从普通的电装学徒到“全国技术能手”,他用铁杵成针的精神练成“绣花”般的精细操作,让航天器微循环畅通无阻。


2015年左右,何苗所在的四川航天燎原科技有限公司,就开始承担嫦娥系统部分卫星产品一一太阳帆板驱动线路、中心控制单元以及推进线路盒等的生产任务。何苗及其团队参与了嫦娥五号探测器中心控制单元电路板的生产加工工作,这部分电路板如同电脑的CPU,是探测器的“大脑”。要给探测器“大脑”电路板焊接的器件多达两千多个,且大多是多引脚芯片。其中最小的器件,长只有1.6毫米,宽只有0.8毫米。


“焊接元器件的难点就在于它的‘腿’,也就是引脚的间距和数量。”何苗介绍,此次“嫦五”使用到的超重型多引脚器件,就有256只引脚,且引脚的宽度和厚度均以毫米计,还比以往的器件更加软。在反复地试验和摸索中,何苗练就了一手“独门功夫”:他用手指就能感受这毫厘之间的差别,通过把控手指力度,他能将这些引脚全部压平到0.08毫米以内,同时“心算”好时间,一点一焊,这样的操作用两秒时间就能搞定。


“我觉得是这座城市对我的认可,让我找到了自已的位置。”谈到此次荣获“成都工匠”,何苗感觉特别荣幸和自豪,“平时工作很忙,对小孩照顾少,特别感谢礼遇政策中的教育优待,作为一个父亲,做好了本职工作,也算是给孩子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2

邹景军

 世界上驾驶速度最慢的司机 

 宝宝出生时他开着盾构机与另一条地铁线“擦肩而过” 


工匠名片 邹景军,男,1984年出生。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盾构操作工,高级工程师/高级工。成都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一类大赛盾构机施工技术比赛“第一名”。


当你乘坐地铁时,是不是很好奇,这样巨大的隧道是怎样挖出来的呢?当然是“国之重器”盾构机。盾构机打通隧道,为城市构建起新的交通血脉,而驾驶盾构机的人,就是最靠近城市心脏、聆听城市脉动的人。“我指导和直接挖掘的隧道长度,已经超过了60公里,相当于成都地铁总长度的十分之一。”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盾构操作工邹景军常年工作在几十米深的地下,驾驶“钢铁穿山甲”盾构机,为盾构机核心部位“主驱动”提供装配和维修调试、制造、维保及施工技术,服务于地下空间开发,被喻为新时代的“地下筑梦者”。


“十几年前,德国盾构机‘一统天下’,会操作盾构机的中国人寥寥无几,打破垄断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邹景军坚定地说。17年前,刚从学校毕业的邹景军第一次看见盾构机,望着眼前这个长度有一百多米、重量达上千吨,由5万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庞然大物,既兴奋又紧张。在师傅的指导下,他开始每天待在驾驶室里十几个小时,面对着操作台上的6个屏幕、10多个界面、几百个红红绿绿的按键旋钮,重复练习各种操作。


为了练就过硬的本领,邹景军常年在隧道内工作,白天见不到太阳,晚上见不到月亮,每天都要面对高温、潮湿、粉尘、噪音,吃喝拉撒全在隧道内,手机更是没有信号。在别的盾构司机纷纷想转岗时,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初心。


“我们是世界上驾驶速度最慢的司机,也是最计较的司机,因为盾构机的速度是以毫米来计算,还没有倒档,无法倒车重来,所以必须‘毫厘必争’。”邹景军坦言,尽管自己已经是一名“老司机”,但在挖掘过程中与高楼大厦、居民小区、地铁线路的每次“相遇”,都是巨大的考验。


在他的宝宝出生前夕,他正受命参与一条地铁线路的掘进任务,盾构机要下穿正投入运营的另一条线路,两条线之间最短相距1.8米,风险性极高。邹景军经过42个小时连续作业,终于驾驶着这个庞然大物顺利穿越危险区域。“当测量数据显示顺利通过后,才想起孩子可能已经出生了,凌晨3点我走出隧道打开手机,发现有20多个未接来电,QQ上闪烁出好几张婴儿的照片,让我很激动,也让我觉得亏欠家人的太多,只有加倍练好技能,精心做好每件事情,才能向理解和支持自己的家人作一个交待。”邹景军说。


邹景军先后参与8个地铁项目的施工和盾构设备的技术管理,为全国30多个城市的130余个地铁施工项目提供过技术咨询服务,帮助现场解决施工技术难题650余项。2021年为中铁、中建、中交等单位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解决在灰岩花岗岩地层中的掘进难题。“星光不负赶路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将继续发扬劳动竞赛、工匠精神,继续努力把盾构事业做到极致。”


3

凌曦

 歌唱“百灵鸟”换个舞台 

 扎根发动机附件修理一线18年 


工匠名片 凌曦,女,1983年出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719工厂油料检验技师。成都市装备制造系统油液分析工技术能手、成都市装备制造系统油液分析工比赛第三名、成都市“百佳职工创客明星”。


“制造强市等不来、喊不来,一定是靠我们拼出来、干出来的。”作为一名“航三代”,凌曦扎根发动机附件修理一线18年,尽职尽责,始终在细节的完善上下苦功夫力求新突破。


凌曦从小有一个属于音乐的舞台梦,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却在长辈的无限期待中,走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5719工厂,成为家里的第三代航修人。进厂后,她被安排在附件电器修理班实习,是厂里的文艺骨干,被称为班组的“百灵鸟”。她也利用工余时间不断想方设法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理论知识,取得了机电技术应用本科文凭,技能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那时,凌曦所在的工厂正在争创全国唯一能够实现全套发动机附件修理的单位,点火附件修理却是短板。凌曦每天下班后利用报废的附件,把每根线拆下来、编上号、绘成图,拆了装、装了拆。3个多月的时间,经过上百次拆装,上千次焊接,终于有了突破点,完成了最关键点的精准焊接,一下子将修理周期缩短了四分之三。


从那时开始,连续6年,她没有休息过一日,疯狂学习,终于成为了班组骨干,当选了电器班班长,建立了全厂首个精密偶件自动测量系统,还发明了十余件小工装,为工厂创造经济价值数百万元,电器班也被命名为“凌曦电器班”。终于,她在航修事业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还带领团队建成了全国首个全自动化的信息共享油液颗粒检测系统。


从“音乐人”到“航修人”,凌曦深刻地体会到了“技能报国”这四个字的意义。“现在,我作为制造业的一员站上了这个崭新的舞台,我一定会用自己的双手为成都‘制造强市’建设弹奏出更加动人的乐章。”


4

杨斌

模拟上百种汽车故障,拿下“技能首奖”

 工友叫他“汽修小百科” 


工匠名片 杨斌,男,1984年出生。四川华星锦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成都市技术能手、奔驰技术服务大师、2022年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一类赛)第一名。


18年来,杨斌从一名汽车机电维修的初学者成长为公司的首席诊断技师,并荣获“成都工匠”,他十分感慨,“特别感谢成都这座城市和企业给了我如此宽松的环境,鼓励我们学习,容许我们试错,就像一座灯塔一样,让我们在埋头干活的同时,也能抬头看看路,让我这个‘平凡’人有一天也能成为大家眼中的‘学习榜样’。”


1984年,杨斌出生在成都温江一个村庄。高中毕业后,他本想外出打工补贴家用,一辈子务农的父母却悄悄从亲戚朋友那借来了学费,将他送入了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此,他便与汽车维修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后,他把大部分的空余时间都用于学习和复盘上,不断补充日益更新的车辆知识,琢磨每一个工作流程和细节,上手练习每一个标准动作,技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杨斌坦言,自己的成长离不开技能比赛的锤炼和磨砺。2014年的某汽车品牌全国技能大赛中,有一个项目需要在75分钟内发现并修复车辆上三个不同难度级别的故障,这相当于医生要在短时间内诊断出病人的三个病因并完成治疗,杨斌总是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在工友的协助下,杨斌开始梳理车辆上的每一条线路和每一个信号,把能想到的每一个故障都进行模拟。通过3年多的努力,他终于完成了上百种故障的逐一模拟,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修复手段,成为了国内率先完成这一比赛项目的团队。2022年,杨斌被推荐参加了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并获得了第一名。


杨斌毫无保留地把多年来掌握、练就的维修技巧传授给大家,从2016年开始,他带领200多位工友共编写了4000多例典型的维修案例,参与了国内首个企业TQA技术分享问答平台的搭建。截至目前,平台已形成经验分享3.1万个,发起提问4.5万个,回答51万条,浏览量达500万以上。杨斌也被工友们戏称为平台的“汽修小百科”。


《成都市礼遇“成都工匠”十条政策措施》让杨斌感到十分温暖,“因为工作的原因,我们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政府为我们的孩子提供了更好的教育平台,解决了这个后顾之忧,让我特别特别感恩。”


全市千万劳动者传承蓉城工匠精神
深耕成都发展热土
在产业报国一线
挥洒汗水、建功立业
用实际行动诠释了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
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
致敬每一位平凡英雄!


推荐阅读>>

○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推进活动举行 王晓晖宣布项目建设集中启动 黄强致辞

○10000+免费门票来了!绿道畅游卡等你领

○成都蝉联“大美之城”!

○世卫组织官宣!

○美了美了!成都人的“蓝”朋友是懂浪漫的!



来源 | 成都市总工会
成都发布编辑 | 余小红 田豆
扫码进群↓
点赞,致敬↓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