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成都大运会测试赛全部结束
各大场馆即将进入封闭期
“绿色、智慧、活力、共享”
是成都大运会的办赛理念
大运场馆应用了哪些低碳科技?
运动君今天带你去看看

戳视频
带你看三座“黑科技”大运场馆
▼▼▼
图
因“最牛主场”闻名全国的
凤凰山体育公园
由“一场两馆”组成
拥有大运会篮球比赛场馆
从空中俯瞰
就像一个“莫比乌斯环”
凤凰山比赛场馆不但颜值高
其应用的大量绿色科技
也征服了国内外建筑设计师

凤凰山体育公园篮球馆 | 摄影:张云钶
采用了索膜结构屋盖系统
穿孔铝板外遮阳系统
蒸压轻质混凝土条板隔墙系统
等多项绿色建筑新技术
达到保温隔热降噪
提高建筑寿命和舒适度等效果
场馆外立面设计灵感
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
荣获中国钢结构金奖
摄影:谢辉
在造型宏伟的
成都高新体育中心
有一个形似泡泡的建筑物
这是个乒乓球气膜训练馆
为运动员们比赛期间日常训练用
这种装配式气膜结构的设计原理
是将膜材固定于地面基础结构周边
利用供风系统让室内气压上升
使屋顶内外产生压力差以抵抗外力
无需任何梁、柱
可得到更大且净空的建筑空间

气膜结构训练场有多种优势
采用轻质材料更易保温和空气流通
减少能源消耗
天花板上设有排水系统
雨水可以被收集再利用
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搭建时间短、可拆卸可移动
可减少建筑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
图源:成都2021世界大运会
一座流畅弧形结构的白色建筑
极具现代美学观感
近观
外墙如同篇篇书页
远望
柔美的曲线如同水中的荷叶
俯瞰
一座椭圆形“连体双馆”静静伫立
这就是香城体育中心
在体育中心外
围绕场馆一周的灰沥青混凝土
地面看起来似乎平平无奇
实则内藏玄机
每当雨水落地
水在接触到地面的瞬间
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种“黑科技”就是
透水混凝土技术
可以使地面高效渗水、透水
持续保持地面干爽

香城体育中心是成都市
最早应用透水混凝土地面的场馆
留存雨水经过雨水回收系统处理
又可以转换为场馆绿化养护用水
海绵城市发展理念
让体育与科技巧妙融合
该技术可全年节水3000吨以上
耗水量降低20%
能基本满足场馆绿化养护用水需求
记者:徐昌宇
编辑:黄楚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