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成都人口总量突破2100万人,GDP总量超过2万亿元大关,迈入了超大城市行列。超大城市的发展,需要探索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路径。
2018年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天府新区考察。在兴隆湖畔,他指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发布《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随后,成都编制出台《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从生态、生活、生产、治理四个维度提出27个方面建设重点任务、69项具体工作举措。
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以理念的转变引发城市内生动力革新。2022年,成都绿色低碳产业产值达2500亿元,签约重点项目46个,签约金额达1469亿元。2023年,成都将力争完成全市绿色低碳产业项目投资超250亿元,产业产值超2600亿元,城市经济向低碳转型。
以公园城市形态之变引发城市格局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城市组织结构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一系列关于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的探索,在成都徐徐展开。
扫码查看报道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