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part1
点燃蓉城夏日激情
MV中,成都人民热爱运动的身影穿梭在体育场馆和成都各个城市场景中,串联起了对成都大运会的期待,整个城市中处处洋溢着对世界的热情和欢迎。
成都街头,来自世界各地的友人和本地市民与陌生人分享微笑,透过肢体语言传递属于这座城市的温暖和幸福。微笑是一种共同的语言,它不分国界、种族或信仰,让人们能够真实地连接在一起。每个微笑都代表着一种希望和信念,它传递着对梦想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无论是年轻人还是年长者,每个人都沉浸在微笑的海洋中,彼此之间流露出真挚的喜悦和关怀。
用大运音乐,点燃蓉城夏日激情。6月15日,大运会音乐情景剧《爱在成都》在成都高新区五岔子大桥唱响,青春的乐曲在横架于江河之上的蜿蜒桥体回荡,串联起两岸灯火,点燃蓉城夏日激情,同时也拉开了“爱成都 迎大运”成都大运会主题音乐剧进社区巡演新一场的序幕。
在五岔子大桥听音乐剧,观众们都感到非常特别。“一幕幕发生在成都的‘有爱’场景融入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好像就在自己身边。”“这一刻大运音乐与城市的脉络肌理仿佛共同跳动,青春的激情也感染到了我们每一个人。”“今天深深地感到,成都大运会就在我们身边,真的要来了!我们准备好了!”音乐像一条纽带,串起了城市烟火、大运激情和青春的躁动,每位观众都被调动起了最高的热情,融入成都大运会的氛围,感受着青春的美好和热烈。
6月16日晚,由成都大运会执委会主办,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承办的“大运有我 乐动蓉城”大运主题歌会激情唱响,来自成都各行各业的600余位代表齐聚一堂,释放成都活力,燃放大运激情,共邀青春之约。
“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登峰凌云处,众星竞争光……”在众多的精彩节目中,戏歌《成就每一个梦想》一登场便吸引了全场观众的注意力。《成就每一个梦想》是成都市川剧研究院为迎接大运盛会,结合川剧特色唱腔推出的原创新派戏歌。该戏歌由梅花奖得主王玉梅、王超、虞佳以及国家一级演员孔刚领衔演唱,潘乃奇作词,周玉作曲,徐冬编曲,可谓聚集了“川剧名角超强阵容”,歌曲将川剧特色、大运精神、成都表达融为一体,弘扬川剧文化,唱响成都大运会,展现青春成都和文化自信。
今年4月,在大运会倒计时100天之际,《成就每一个梦想》MV重磅发布,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大家对“戏歌”这一新颖的表演形式纷纷点赞。“成都大运会是全世界的盛会,川剧当然要发声。”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宣传策划部主任熊剑表示,“我们每一位演员和创作者都感到非常自豪,都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创作表演中,希望可以为成都大运会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大运会这个舞台,让世界看到川剧,认识川剧。”
part2
在成都大运会的“宣传阵线”上,有这样一群特别的人,大家都喊她们“共享奶奶”、“共享阿姨”。 这群成都孃孃们大部分已经退休在家,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和“社区姐妹花”唱歌跳舞,喝茶聊天。随着大运会落地成都,她们也坐不住了,纷纷下场助力,用百分百的热情呐喊着自己的“大运声音”。
今年83岁的黄美英,是成都市武侯区晋阳街道吉福社区的一位“共享奶奶”,可能是因为年轻时是一名医生,习惯于忙碌了,退休多年也还是“闲不下来”。
黄奶奶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跟“社区姐妹花”们唱歌跳舞。当得知大运会将落地成都时,黄奶奶激动坏了,“我当时跟身边人说,哦呦,这种世界级的运动会能来成都开真是太好了,让世界更多人了解成都,了解中国。”
为了跟更多人分享这份喜悦,黄奶奶开始向社区的同龄人宣传成都大运会,后来经社区书记推选,成为成都大运会第一批市民推广大使之一。得知消息后,黄奶奶不禁调侃,自己大概就是占了年龄优势。此后,在各种活动上,总能看到黄奶奶宣传大运会的身影。
part3
曾是三军仪仗队最小女队员
作为大运会中充满仪式感的重要环节,营造隆重、庄严、热烈的颁奖氛围,“有特色、高水平、零失误”完成所有颁奖仪式,给获奖运动员留下终身难忘的记忆是成都大运会颁奖仪式、升旗手的工作目标。
在升旗手培训团队里,24岁的曹玉蕊是唯一一名在校学生,也是唯一一名女教练员。曹玉蕊告诉记者,自己入伍志愿是希望到艰苦地区服役,在体检过程中由于176CM的身高被直接划去参加三军仪仗队的面试,并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的一名军人。当年三军仪仗队选拔女兵全国只招40人,18岁的曹玉蕊从千余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成为年龄最小的女仪仗队员。现在,她是西南石油大学的一名大学生,在大运会的舞台上继续发光发热。
↑曹玉蕊正在指导升旗手
“去年我报名希望成为一名大运会升旗手,那个时候为能够参与进来感到非常的骄傲,在今年因为无法满足非毕业生的要求,本以为会留下遗憾无缘大运,但非常感谢组委会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以一名培训师的身份继续参与、见证大运盛会。”曹玉蕊告诉记者。
“我能够参与到培训大运会升旗手的工作中来,为此次盛会的成功举办、为更好地展示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贡献我自己的微薄之力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于我而言也是军旅生活的另一种延续。”
↑曹玉蕊正在指导升旗手
在大运会期间,曹玉蕊将具体负责东安湖体育馆的升旗仪式工作。在她看来,成都大运会是一场跨越山海,连接青春的盛会。“作为一个成都女孩,我能够特别清晰地感知到成都这一座城市的巨大变化,此次大运会是中国展示自己的窗口,我们所有的志愿者以及工作人员都在努力提升自我、精心筹备,希望能够为大家展示一个充满活力的大运之都。”
part4
6月16日上午,“迎大运·动起来”2023年成华区全民健身运动会趣味体育比赛暨成华区社区运动节启动仪式在城东体育公园足球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共计报名26支代表队,近400人参加比赛,共同助力迎接成都大运会的到来。
点燃运动激情,共赴青春之约。6月17日,水井坊杯·城市网球赛(2022)总决赛在成都开幕,来自全国16个“幸福城市”的300余位网球爱好者齐聚蓉城,共享网球快乐,共迎大运盛会。
6月15日上午,锦江区塔子山公园西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成都大运会主题推广歌曲《Dare to Live》律动的旋律和舞蹈演员热情洋溢的舞姿中,“共享大运盛会·悦动活力锦江”系列主题活动启动仪式暨媒体发布会正式拉开序幕。
启动仪式上,锦江区发布了活动的4大主题内容,即锦江全民运动趣味挑战赛、“时尚打卡耍锦江·商圈潮GO享大运”快闪、锦江区街头艺术活动、锦江区大运主题摄影巡展。通过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比赛、展览、演出和文化交流活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大运会,将“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理念贯穿始终,把全民健身理念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特色、生态环境、文化艺术巧妙结合。
交通是链接城市的重要纽带
交通保障工作作为大运会
各项筹备工作的重要一环
也是体现绿色低碳办赛的重要板块
成都以举办大运会为契机
以“赛事侧”交通保障
联动“城市侧”交通运输结构调整
加快构建“结构合理、低碳环保、智慧高效”
的超大城市绿色交通体系
👇
part5
规划大运交通保障线路486条
增购28列骨干线路列车
成都大运会高效利用现有公共资源,将城市侧更新的一批新购公交车短期用于大运会期间交通保障,大大减少车辆采购支出。总共落实1340台新能源大巴和1000余台新能源小车作为运动员、技术官员及媒体等交通服务车辆,大运村到中心城区场馆交通90%使用新能源车,大运村内部100%使用新能源摆渡车。
↑龙泉驿赛区配备氢能源燃料车用于赛事应急保障
结合赛事保障需要及城市交通实际,梳理了连接49个场馆的公共交通线网,科学规划大运交通保障线路486条,在保证赛事期间运动员高效往返比赛场馆的同时,尽量减少赛事交通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助力市民绿色出行、低碳观赛,成都轨道集团增购28列骨干线路列车,并对50个乘客服务台进行双语引导、末班车查询等功能升级。
part6
智慧大运,科技赋能
170余项技术,覆盖30余个场馆
可身兼数职的大运“蓉宝”机器人,会跳舞、有特技的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可以与大熊猫零距离互动合影的AR装置,堪比同传级别的智能翻译机……智慧大运,科技赋能,这些满满“科技感”的产品将为即将举行的成都大运会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6月14日,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成都大运会执委会城市工作服务部主办的“科技赋能大运产品展示暨媒体体验日”活动举行。
在现场,围绕赛事保障、辅助训练、生活服务、绿色出行等领域,筛选出5G智慧城智能驾驶、AI智能健身镜、智慧体育AI互动空间、智能乒乓球教练系统、大运“蓉宝”机器人、“掌上大运”终端、智能翻译机、双足仿人形机器人、大熊猫AR互动体验、AI督导垃圾分类智能机器人等十余项体验项目进行展示,30余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及所属新媒体平台记者代表和市民代表通过互动体验,直观感受科技魅力。
赛场上,驰骋于体育赛道,来自全球的大学生们将共赴这场活力之约;赛场外,集结于科技赛道,自主创新的硬核科技成果正加速融入。
5G技术、8K高清、大数据、人工智能、卫星互联……这是一次“科技让城市更美好”的“创新接力”。
智慧大运,科技赋能。围绕主场馆、大运村等空间,在场馆建设、赛事保障、数字观赛、智慧服务、辅助训练、文化交流等方面,成都实施共计170余项技术产品,覆盖30余个场馆,将为精彩大运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part7
助力赛事名城走向世界
“对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太棒了!成都的美丽与众多可能性,为我们记者提供了很多可写的故事,我们可以将这些故事传播到我们国家,讲好中国故事。”北马其顿国家广播电视台编辑记者迪梅·拉塔伊科斯基在游览东安湖体育公园时说道。
6月13日至15日,中国国际新闻交流中心记者团一行来蓉参加采风活动。来自中东欧和非洲共26个国家的29名外国媒体记者近距离认识、体验、感知成都这座公园城市,并与社区居民、企业员工、大运会工作人员、国内媒体从业者等展开交流与分享。
三天的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记者们走进成都玉林街道,品小酒尝美食逛街巷,与社区居民热情交流,体验“最成都”的生活方式。在金沙遗址博物馆,记者们在遗迹展陈前驻足聆听,全面深入了解了古蜀文化的辉煌成就,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所震撼。在历史保护街区宽窄巷子,大家一起品盖碗茶,赏川剧表演,在特色的民俗文化中,感受成都的烟火气息。
“高端的设备,完善的系统……走进这些体育场馆真的太惊艳了!我很高兴能够来到这里。”来自黑山的记者拉扎尔·马克西莫奇对大运场馆赞叹不已。在大运会主题调研期间,外国记者一同游览了东安湖体育公园、大运村,实地了解大运会各方面准备情况,场馆设计理念、运行模式,参观大运村建设情况,感受大运会服务细节。
参访期间,记者们纷纷参与体验大运场馆设施,走进大运村注册中心、食堂、住宿、健身中心,与大运会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全方位感受此次大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以及“开放、融合、绿色、智慧”的场馆建设理念及大运惠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