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卡萨达教授曾说过:“20世纪城市打造机场,21世纪机场打造城市”。
天府国际机场已通航两周年,与机场耦合发展的临空经济区也在全面建设中。
在成都东部新区设立之初,就将依托天府国际机场,打造航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写入了总体规划,勾勒出以机场为中心的天府航空经济区。
航线之下,一个个新项目相继落地,为区域航空产业蓬勃发展提供强力引擎。
在此期间,四川省、成都市围绕天府国际机场制定的建设规划,从更高的层面为新区临空经济提供了更明确的指引。
今年1月29日,四川省发改委印发《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建设方案》,其中150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将构建“一核四区”空间发展格局。

↑位于成都东部新区的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
顺应航空货运趋势,构筑特色优势产业,成都东部新区在成都天府临空经济区核心区,规划了面积9.3平方公里的国际空港经济区(东部新区片区),初步构建了航空物流、航空维修制造、临空消费产业集群发展体系。
围绕三大产业集群,成都东部新区已做好了一大批项目储备,以航空物流为例,现已实施和储备项目 20个,总投资超400亿元,为三大产业集群投资规模之最。
打造航空物流与口岸贸易区,加快口岸开放,提升枢纽辐射能力是基础。
2022年11月,成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纳入2022年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围绕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运营,新区正加快航空物流供应链产业聚集,推动顺丰、海晨、丰树等4个项目动工建设,确保国际货站、普洛斯等3个物流项目年内投产运营。
“在速递经济时代,最有价值的商品就是速度本身。”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曹允春分析说,机场深度参与全球资源配置,释放了更多的想象空间,临空经济区早已不是其诞生时局限于航空运输产业的初始形态,产业类型越来越丰富,创新含量越来越高。
于是,在国省战略、世界级机场群建设多重机遇叠加带动下,成都东部新区专注企业敏感性需求,强化对外开放平台建设,在做强运输通道的同时,重点导入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时间偏好强的适空产业,通过货运推动产业提能,形成螺旋式上升格局。
其中,工业总部基地和激光智能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海目星科技公司西部总部基地签约落户并启动建设,百亿项目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将建设国际一流的民航先进技术创新平台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中心,打造中国民航业发展的“智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