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星艺一样,服务成都大运会的志愿者,共有2万名,来自35所高校,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小青椒。
“青椒”谐音“青交”,他们就像一把把通往世界的钥匙,联系着一场盛会与一座城市,牵连着一群人与另一群人。这个七月,他们将在成都大运会这个世界舞台上,开启与世界青年的交流。

↑成都大运会志愿者誓师大会上,青春多彩的志愿者们。
志愿者梁明哲是比赛场区助理,他的职务还有一个简单易懂的称呼——“快擦手”,主要负责篮球场地板的清理和擦洗工作。在别人眼里是再简单不过的工作,却也被他总结出了门门道道。赛场上,人们激动于球员的精彩扣篮,他的目光则始终聚焦在地板上。如果人的眼睛是一部高速摄影机,那他一定记录下了一滴滴汗水砸在地板上的每一个瞬间。尔后,他见缝插针,几无存在感地快速擦掉,一点也不影响比赛的进度。
约莫两个钟头的服务时间,他会赛前准备好水、篮球等物品,赛时来来回回跪地擦上几十次地板,甚至条件反射般形成特殊的“肌肉记忆”。有些枯燥无聊,且耗费体力,但梁明哲喜欢这份工作。任何事情做到极致,就能通向精神的愉悦。
倘若换一个视角,就会发现,正因为“快擦手”的存在,球赛才能丝滑地进行,运动员才能心无旁骛地比赛。这一点儿也不夸张。以梁明哲服务的凤凰山体育公园篮球场馆为例,这里将承担大运会的篮球比赛项目。这座可容纳1.8万人的综合体育馆里,配有数百名大运志愿者。除了梁明哲这样的通用志愿者外,赛场还有语言、竞赛、颁奖礼仪、升旗手等专业志愿者。
不同的志愿者如空气一般分布于球场边、看台上……他们各司其职,各尽其用,或许会站在台前,或许只隐于角落,但都是一场球赛不可或缺的存在。
与6488名运动员(截至今年5月16日统计数据)相比,2万名志愿者就这样分布于竞赛场馆和大运村、开闭幕式、技术官员驻地、机场车站等场所。他们将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运动员一起,绘就一幅活力十足的青春热血画卷。这画面正如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所说,“运动员的盛会也是志愿者的盛会”。
实际上,志愿者与运动员一直是相辅相成的存在,他们合力创造了精彩的体育赛事,书写着现代运动会的历史。所不同的,他们是一群真正的无名英雄。
时间回溯到1896年,那一年顾拜旦创立了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人们关注参赛的311名运动员在赛场上各显英姿,或许忽略了他们的身旁身后,还有900名志愿者。这群不图名与利的人,参与了体育俱乐部和体育联合会的活动,协助组委会组织奥运会。
一百多年后的2004年悉尼奥运会上,志愿者的出色表现大放异彩,受到了时任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高度赞扬。他们用熟练的技能,热情、耐心和积极的态度,个人的责任感,绘成了悉尼的城市名片。同样在北京,热情专业的志愿者队伍,在双奥期间也得到了“一张最美的城市名片”好评——这,大概也是为何2008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开创“向志愿者致敬”这一环节的诱因。

↑北京冬奥会期间,志愿者及工作人员在跳台滑雪比赛结束后清理赛道。图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