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成都体育代表团 | 图源:省十四运会
1
发展目标
“西部领先、全国一流”
《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我市竞技体育发展取得新突破,全省“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省队、国家队人才输送率大幅提升。2023年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成绩实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力争2025年全国第十五届运动会成都运动员成绩实现“超越上届”,2022年杭州亚运会、2024年巴黎奥运会成都运动员成绩在上一届基础上“积极突破”。
其中,三年内全市开展奥运、亚运、全运的项目数量要从28个增加到50个,四川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数量(含重点)要从9个增加到21个,运动员、教练员培养及获得大赛奖牌目标均有较大增长。
2
五项行动 多项举措
为保障《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市体育局将重点实施以下行动。
项目布局优化行动
提出重点项目提升计划和项目突破发展计划。
成都艺术体操运动员 黄张嘉洋
积极扶持射箭、滑雪、赛艇等15个潜优项目。
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探索与国家体育总局相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共建国家队,争取部分项目省队市办,实现借力发展。
“四员”培优行动
加强优秀运动员培养,推动教练员梯队建设,强化管理人员和裁判员培养。
通过完善市队运动员选拔机制,组建国家队重点运动员跟踪保障领导小组,实施金牌护航计划。
通过引进一批外籍、外地高水平教练员或邀请来蓉培训,选派青年教练员进修、交流学习等方式,培养本土青年精英教练员,强化教练员梯队建设。
坚持专项分类培训与综合素质提高相结合,强化运动项目管理人员和裁判员培养。
训练质量提升行动
提升科学训练水平,加强科技助训,强化基础阵地建设。不断巩固市体育运动学校、市级单项体育学校和各级体校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
采取“区校结对、校校结对、体校社会俱乐部结对”等多种形式,盘活各方资源。
到2025年,全市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不少于800所,体教融合高水平运动队示范校不少于50个。
赛事体系升级行动
加强赛事体系改革,发挥赛事对项目普及和竞技体育的推动作用。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青少年“三星赛事”,自2023年起全市每年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不少于100项。
在有条件的公园、社区建设一批运动项目标准场地或迷你体验场地,定期开展运动嘉年华、公益表演赛、冠军面对面等活动,鼓励将更多项目纳入社区运动会或社区家庭亲子活动。
积极引进3-5个国际性、全国性高水平体育赛事落地成都。
综合保障提升行动
增强竞技体育发展的要素保障,建立体教融合选拔育苗后备人才培养体系,鼓励、规范青少年社会体育机构发展,实施高水平训练基地建设计划,加大国内外交流合作,讲好“蓉城”体育故事,加强考核评估。
《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将为世界赛事名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 点击“阅读原文”↓
查看《成都市竞技体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