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石室中学文庙校区即为汉文翁石室旧址所在地
如今,走在成都的文翁路上
石室中学的仿古建筑依然引人瞩目
石室中学里书声琅琅,弦歌不绝
缔造了中国教育史
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
文翁,何许人也?
文翁姓文,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人。西汉景帝末年(公元前145年),文翁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担负起了治理蜀地的重任。文翁到达蜀郡时,看到的却是“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力图改变这里的民风,让儒学之风进入蜀地。思量再三,文翁决定从教育入手,开办中国第一个地方官办学校。
办学首先得有校舍。文翁因地制宜,用成都最常见的石头垒起了石屋,名曰“文学精舍”。因为讲堂全用石头建筑,故又称“石室”,史称“文翁石室”。文翁兼任了学校的首任校长。他当校长,并不是挂职,而是亲力亲为,为学生授课。
文翁石室旧址 图据图虫创意
“蜀学冠天下”
如果说,首创私塾的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教师”,那么首创公立学校的文翁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校长”。
在文翁的倡导下,儒学在蜀地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传播,并与蜀地的本土文化有机结合,使蜀文化成功转型,蜀人习俗也随之大变。班固在《汉书》里评价说:“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文翁兴学也在成都掀起一股空前的办学热。东汉时,不仅州、郡有官办的学校,广汉人冯颢为成都县令时,也“立文学,学徒八百人。”成都州、郡、县三级官办学校齐备,而且规模都较大,在全国都属罕见。
隋唐至宋,蜀地重学风气更加浓厚,蜀学发展在宋代达到顶峰。“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时就有了“蜀学冠天下”的盛名。
“古今一校,扬辉千秋”由季羡林1999年为石室中学建校2140年所题写,2015年刊立
“自古文人皆入蜀”
袁庭栋说,李冰治水让我们有了千年丰收的物质保证,而文翁兴学则让我们以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世代传承,“李冰治水让我们经济一下子大大地发展,文翁兴学让我们的文化一下子大大地提高。不止是在主城区,郊外有些地方,比如很有名的文家场,他们当地传说他们就是文翁的后人。比如说在彭州还有文翁的祠堂,这些都是后人敬仰文翁而修建的。”
《温江县志》载:“文谷故宅在文家场北,谷文翁后,官后蜀侍御史,里人以谷故名,其乡为安谷乡”。
文翁兴学是蜀地教育的里程碑。文翁化蜀后,蜀中文人群星灿烂,江山代有才人出,出现了赋圣司马相如、“汉代孔子”扬雄以及王褒、严君平四大家,汉以后至今更是人才辈出,数不胜数。而这些才人无一不赋予成都这座城市文学的底气。
图据成都极美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