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AI辅助决策模型,简单来说就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田间监控设备、环境监测数据,实时收集作物生长数据,然后经AI处理,生成相应的生产决策意见。种植户可参考该意见,进行播种、施肥、打药、收割等操作。
这个模型究竟长什么样子?6月14日,记者来到成都崇州市天府粮仓核心区,在一个名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所人工智能农场的约2000平方米大棚内,看到了这个神秘设备——一个边长约为20厘米、大致为正方体的盒子,盒子上方有一个透明小球,下方有两根线连接着基质条。
“这个就是温室大棚光、温、水、气、肥的数据收集装置,该装置将收集到的数据发送给AI辅助决策模型,该模型根据这些数据经过算法得出相应的管理方案,种植户仅需‘傻瓜式’地落实该方案就能种好作物。”现场管理人员赵辉告诉记者,大棚里有3种小番茄和一种丝瓜,都是根据AI辅助决策模型的指导来种的。
“我们利用这些传感器、摄像头甚至卫星遥感技术,即使不到现场,也能够实时掌握作物的生长情况。”赵辉说,AI辅助决策模型会靠谱地告诉种植户怎么设置肥料配比、加多少水、打什么药等,“比如我们的摄像头,它会实时监控秧苗的病虫害等情况,AI会根据摄像头捕捉到的图像信息,自动产生相应的解决方案。”
记者看到,这些由AI种出来的小番茄个头饱满、颜色鲜红、大小均匀,成串地挂在藤蔓上,甚至每一串的颗数都被精准地控制在了10颗左右。“如今已经到了采摘末期,我们的采摘时间是从每年的一月份一直到六月份。”赵辉说。
据了解,利用AI技术种番茄已经由来已久,早在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所团队就已经利用该技术参与了全球人工智能农业控制挑战赛,“我们发现,按照AI决策指令种植出来的番茄,比人工组种植的番茄产值更高,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在农业方面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把技术带回国内,并逐步将其适用范围拓展到室外大田。”团队成员康子秋告诉记者。

▲用AI辅助决策模型种出来的小番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