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汉书可下酒。案头有好诗文,怎么能缺少一缕隽永的夏日之味相伴?
说起夏天的味道,当然少不了这份大自然赋予这个季节的馈赠,栀子花以洁白无瑕的花朵和浓郁的香气,总是伴随夏日一起到来。今年夏日,你在成都街头闻到栀子花香了吗?
△成都街头的栀子花
除了观赏外
你知道栀子花还有什么妙用吗
悄悄告诉你
它和成都也是渊源颇深哦
😏😏😏

图源:上海植物园
“栀子比众木,人间诚未多”,正如苏轼所言,栀子花是人间少见的全身都是宝的植物花卉,不但可以提取黄色染料,还可以入药治病;果实经霜变红,枝叶遇雨露而更显青翠。
中国栽培栀子由来已久。据史料记载,秦汉以前,栀子是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汉官仪》记载:“染园出栀、茜,供染御服。”说明当时最高级的服装染色要用栀子。
大家都知道,成都还有一个别名为“蓉城”,这个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一说是因为花蕊夫人喜欢木芙蓉,所以成都遍植芙蓉花。
其实,据说花蕊夫人喜欢的花有两种,木芙蓉之外,还有一种就是红栀子花。花蕊夫人就曾作过一首有关栀子花的诗,“大臣承宠赐新庄,栀子园亭东柳傍。”是不是又get到新知识了?

图源:文旅成都
夏天的味道,多元而丰富,它不仅仅停留在花香,更是延伸到了舌尖上的清凉与甜蜜。
夏日的清爽除了首先就能想到的西瓜,当然还有成都大街小巷都可以听见的叫卖声——“卖冰粉啰!”消暑、冰粉,这两个词汇与夏季牢牢绑定。
图源:吃出马甲线菌
若把时间往前拨个十来年,那时的冰粉配料有的仅是一勺红糖,以及少许的山楂和葡萄干。再往前一些,冰粉里甚至没有冰,只有冰糖和醪糟作伴。若还要往前一点,冰粉就得回溯到明朝。
冰粉籽,也被叫作石花籽,原产于秘鲁的一种叫假酸浆的种子。据考证,这颗神奇的种子是被明朝大航海时代的船只无意间带回的。在明末清初的武阳西北部(今眉山彭山区),一女子在采摘野果时,假酸浆的种子掉落进她的香囊。清洗香囊时,她发现口袋里竟全是透明的果浆,冰粉就此诞生。

图源:视觉中国
如果说夏天是在
空调房里连着wifi刷短视频
手里还不忘一勺一勺挖着
刚从冰箱里端出的半个西瓜
(没错,又在你房间装上监控啦)
那你知道在没有冰粉凉虾的古代
人们是怎么享受到凉爽的吗?
和我们现在一样,让食物保持冰爽还得靠“冰箱”啦。1977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一个青铜冰鉴,由铜鉴、铜缶组合而成。缶套置于鉴内,这就是原始的冰箱。冰鉴的工作原理是依靠装在鉴内的缶四周的冰块,使缶中的酒、瓜果等降温,鉴内的冰块也同时降低室温。

△战国 · 青铜冰鉴 图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用瓷做的枕头你见过吗
你的内心os是不是
“这个硬邦邦的东西枕着睡能舒服?”

△宋定窑白釉孩儿枕
其实用瓷做的枕头,表面施有一层釉,中空透气,枕在其上,清凉舒适,宜于入眠。(至于,用瓷枕睡觉到底硌不硌脑袋,这还是需要靠个人体会~)
古人利用自然条件和手边材料,创造出了各种降温的小技巧。他们的避暑良方,无不彰显着他们创意、智慧与独特的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