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活动预告

Policy Information

协会动态

全省首个!回村当“数字游民”!
2024-07-26 15:57:37



在成都,做一名“数字游民是什么样的体验?翻开吴亚男的朋友圈,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阿潜做好了早餐,酒酿蛋花汤、小笼包、豆沙包”


“院子里的这棵树干上长出了三种不同的树叶,很是和谐”


“跨越半个成都,只为寻这一杯咖啡”


“天星‘数字游民’社区的小伙伴发起了打卡,早起就是适合骑行呀”


……


▲社区乡村音乐会


几乎每一条朋友圈,吴亚男都会配上照片或视频。在她的镜头下,棕黄色的树叶缠绕在树干上,细细的枝桠冒出了油亮的绿叶,树叶掩映的背后,是一座素雅白净的咖啡店,正散发出暖暖的光。你很难想象,一个创业者的朋友圈,会对准这么多生活细节。

吴亚男是江西人,去年中旬,她作为一名法律行业创业者正式入驻位于成都市温江区的天星村“数字游民”社区,开启了“游民生活”计划中的第一站。“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在她的朋友圈里,乡村、田野、花草、咖啡和新老村民,都是“常客”,充满了不同于城市生活的松弛感。

▲天星村“数字游民”社区

“我在很多城市旅居过,但却没有真正定居过。”蓉漂十余年,吴亚男对于城市的“归属感”有着近乎“苛刻”的定义,在她看来,人与城市之间的联结并不在于宏大叙事,而在于这个城市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和细节。在天星村待了两个月后,吴亚男决心留在这个距离成都市区数十公里的乡村,担任社区主理人,而天星村,也成为她与这座城市深刻联结的新一站。



“数字游民”指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通过远程工作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移动的人,是一种新兴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依托技术的革新,创业和就业都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办公室环境。



她在成都当“数字游民”

“身心变得更放松了”

“我把手机支架支起来,刚刚线上的小伙伴说想看Tim(张宇轩)老师的直播。”调整好手机镜头覆盖的范围,吴亚男捧着一杯咖啡坐到“在野”咖啡图书馆的书架式阶梯上。下午四点半左右,居住在天星村的七八名“数字游民”也陆续从匠坊、创舍等空间赶来,关于“AI创业”的一场对话就开始了。


这里是天星村,也是四川省第一个“乡村‘数字游民’社区”,社区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游民”,他们借助网线进行线上办公,在乡村开启了“游牧式”生活。这样类似于“AI创业”的分享已成为社区常态,每周末,“数字游民”们都会围绕自己擅长的主题进行分享,实现“技能互补”。


一般而言,“数字游民”社区的人员流动性都很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民’往往在一个地方待两三个月就会离开,前往另一个城市,很少有“回头客”,这也来自于“数字游民”本身自由洒脱的性格,像吴亚男这样决定留在一个地方的人,并不多。


十余年前,她从江西来到成都读书、就业,成为一名“蓉漂”律师。自此,在成都扎了根。


▲吴亚男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企业化的律师事务所上班,每天的工作时间都比较长,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度很低。”吴亚男回忆,后来,她选择辞职并在成都创业,成为“数字游民”,换一种方式生活,“希望能够重获时间的控制权和工作的主导权,当时的第一站,就选择了刚刚开始运营的天星村‘数字游民’社区。”


“自由”是李亚男对‘游民’生活的最大感知,过去的一年中,她清晰地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变化,“身心变得更放松了,我从原来的‘在工作中生活’转变为‘在生活中工作’,专注于社交和自我提升。”


另一方面,远程工作的模式也带来更多空闲时间,“截至目前,社区已经先后入住300余人次,其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民’,也有逐渐被吸引而来的新村民和社群主理人。从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技能。”提到这些,吴亚男如数家珍,“去年9月份,广东潮汕的P老师来到社区,带动了不少小伙伴爱上健身,我也开始进行力量训练。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在乡村小道上跑步,偶尔也会去绿道骑行。”再比如,今年,“数字游民”Tim(张宇轩)以自己的AI创业经历为主题进行分享,这也启发了她学习从前并不熟悉的AI领域。


居住两个月后,她决心留在这个距离成都市区数十公里的乡村,从首批“数字游民”转化为社区主理人,正式融入社区营造和建设的方方面面。


▲天星村“数字游民”社区


待得越久,回忆越深刻

来自外省的“游民”伙伴定居成都

选择城市周边的乡村社区居住,不少“数字游民”是因为对乡村的情感羁绊。有人渴望见到与城市不同的风景,有人则希望在他乡“梦回”故乡,吴亚男就是后者。


“我童年最深刻的记忆,就是和爷爷奶奶在江西的小镇生活,青砖灰瓦的建筑古朴典雅,乡邻间的情感距离是很近的。”在吴亚男看来,乡村的“熟人社会”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结,城市也是如此,“人与城市之间的牵绊,也来源于这座城市里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在成都,“数字游民”与村民们有着更新的相处模式和更深入的融合,“社区以天星村为基础进行运营,大家亲密得就像多年的邻居。成都人仿佛自带一种幽默感和真性情。在社区打扫的村民嬢嬢,经常邀请我们到她家里‘蹭饭’;熟识的当地村民们,会挑着装着水果、豆花儿的货担去镇上叫卖,知道伙伴们爱吃,每天都会特意‘路过’。”吴亚男笑意盈盈。


相比于村民们朴实的善意,社区的运营伙伴和“数字游民”们,则会在每周六晚上举行乡村音乐会,邀请城里的独立音乐人前来演唱,“有时候我们也会在户外放电影,其中最吸引乡邻们的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怀旧影片。”漆黑的夏夜,蝉鸣不断,“在野”咖啡厅前面的草坪上,微风吹动树叶,老老小小的村民笑着闹着,“有种回到家乡的感觉。”


▲社区乡村音乐会


在她看来,在这座城市待得越久,创造的回忆也越深刻。


偶尔有来自广东的“游民”伙伴住在社区,每天早上都会煲清亮的老鸭汤、虫草花鸡汤以及海鲜粥等,配上山西伙伴煎的饼,在微信群里一招呼,大家就欢呼着聚在一块吃早饭,“就像小时候住在院子里,我们端着碗就‘窜’到邻居家打招呼聊天了。”


“成都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从去年开始,有不少‘游民’伙伴待了几个月后,被成都的生态、人文和松弛闲适的生活打动。”吴亚男告诉记者,“目前,陆续有三四个来自外省的‘游民’伙伴在结束社区生活后,直接搬到成都城区,开始了工作。”有时,他们也会在周末回到社区,讲述他们眼中看到的成都,这座城市的面貌,正在他们眼前徐徐展开。


▲“数字游民”一起包饺子


进行社区营造

吸引更多“游民”伙伴前往成都

和之前单纯的“数字游民”身份相比,如今吴亚男的生活更为充实。“每天上午我会花3~4个小时把自己的工作处理完,下午则会待在社区进行阅读和学习,中间穿插处理社区相关事务。”吴亚男说,社区事务包含社区营造、活动组织、联结“游民”等,“比如,开办‘天星夜话’,与伙伴们谈谈职场;举办‘乡村音乐会’,将新老村民集合在一起感受音乐。”


为何会发生这种身份转变?她认为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一方面,社区不断流动的‘数字游民’,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多样性。”在“数字游民”社区,聚集了网络撰稿人、社群主理人,也有跨国的科技团队创业者,大家从职业化的形象脱离,展现出工作之外的更为轻松的生活方式,来自天南海北的人也带来截然不同的性格、习惯、思考和表达,“从他们身上我能窥见不同城市的印记,感受到不同群体好玩的生活方式,这也能给我带来启发。”


另一方面,作为一名律师,吴亚男主要提供案件咨询等服务,偶尔也需要参与线下的开庭,“天星村距离成都主城区不远,走高速一个小时左右就到了,线下工作非常方便。”在吴亚男看来,乡村与城市距离的平衡也是社区汇聚青年人的重要因素。


▲“数字游民”进行主题分享


来自山东的创业者张宇轩就是其中之一。去年,他在春末夏初来到成都,今年7月份,他准备再来这里待上一个半月,继续运营自己的人工智能摄影项目。“满眼都是绿色,田园风景非常治愈,尤其是生活节奏很慢,跟繁忙的创业节奏形成互补,我时常会从大自然中补充能量。”张宇轩去过国内不少城市和“数字游民”社区,成都的乡村社区让他印象深刻,空闲之余,他会约着朋友去成都及周边的景区逛一逛。


作为一名被成都吸引而来的“蓉漂”,吴亚男也正努力营造一个更具有吸引力的社区,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民”们汇聚于此。而接下来,她还有更多打算,“今年,我计划空出一部分时间,前往全国各地的其他‘数字游民’社区走一走,进一步营造社区,满足更多‘游民’伙伴的生活和娱乐需求。”


采访结束时临近傍晚,“在野”咖啡厅前的草坪上,风里伴着吉他和弦荡漾起民谣歌声,宽阔的田野上树林发出沙沙的声音,露营桌上闪烁着的灯光,照亮一张又一张年轻的面庞。未来,还会有更多青年人的故事在这里碰撞。


推荐阅读>>

免费看电影!百花影展预约小程序正式上线

○双流机场即将恢复双跑道运行!

○重大利好!国务院同意!提高→
○四川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简阳、金堂公开招聘!
○明天10点截止!抓紧填报
坐标市中心!这哪里是菜市场,这是美食江湖!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吕佳羽

部分图据受访者

成都发布编辑丨黄璟煜 实习编辑 何梦里

点点在看,点点赞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