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活动预告

Policy Information

协会动态

成都大调研丨一个社区的共治实验:当志愿服务能兑换“消费券”
2024-07-25 22:32:10

7月19日,一个寻常的礼拜五,四川天府新区华阳街道麓湖公园社区正开展着一场有关“垃圾不落地”的居民志愿服务活动。


50名居民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出发,一路行至社区的“桥洞实验室”,现场进行餐前垃圾的收集、称重、记录、温度测量等,进行堆肥操作。这样一场志愿活动结束后,每一位居民志愿者都领到了一份“奖励”——20个志愿服务积分。


活动后已是临近晌午。午饭时间,志愿者邓陵带着外孙走进麓湖一号食堂,选购了一份20元的套餐,但支付的不是钱。她拿出手机打开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平台,商家核销了18个积分。“1个积分抵1元钱,对志愿者我们再让利2元,18分,刚好支付一份套餐。”


除了一号食堂,在麓湖公园社区中,许多商家柜台前都有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在使用“志愿积分消费券”购买牛肉面、水饺、冰美式,甚至推拿理疗服务。


志愿者在麓湖一号食堂兑换午餐


也就是说,一场志愿服务下来,每位志愿者都获得了“消费券奖励”。


“愿意来做志愿服务的人,初心必然不是‘赚取奖励’”,公益人士唐薇说,但“精神奖励+物质奖励”的双重奖励模式,一定能够极大地激起居民的积极性,它让居民更加认同自己参与社区服务的价值。

事实上,构建起荣誉激励与物质激励等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回报机制,来推动社区自治和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这已是社会共识。但问题在于,谁来出这个钱?又应该激励什么?规则如何设计?

于是麓湖公园社区进行了这样一场实验:引入积分兑换平台,拿原本做志愿服务项目的经费补贴商家,再把原本发给居民志愿者的纪念品、环保袋等替换成“积分消费券”,让居民去商家兑换物质奖励。其初衷,是“按规律做事,让各方积极性都能够真正被激发。”


这一创新是否能收获“三方共赢”?

又是否真正能够撬动起

居民、社区商家

共同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

近日

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

对该社区进行了蹲点调研

1

一场实验:
  参与志愿服务,谈物质激励妥当吗?

“居民志愿者参与社区服务、志愿服务,收获物质奖励,这是理所应当的,无需羞于提起”,唐薇说:“其实大多数志愿服务都有物质激励,比如纪念品、环保袋、宣传书册、优盘等等,这些都有着一定的成本”。


唐薇是资深公益人士,曾在麓湖公园社区及成都市的多个社区发起过许多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比如麓湖公园社区的“桥洞实验室”,发起人就是唐薇。


“桥洞实验室”就在社区一处石桥下方,是一处闲置空间。如今,那里专门用于做社区居民餐前垃圾的堆肥。居民们将餐前垃圾主动放入各单元门前指定的垃圾桶内,由志愿者运入桥洞,进行收集、分类、称重,以及测温、堆肥。堆肥后的成品肥料,能用于社区绿地植被的养护,也可以由社区居民申领。而全部流程,都是由社区居民志愿者完成。


垃圾不落地活动志愿者们在学习堆肥


在19日的活动中,一部分社区的居民们来到“桥洞实验室”学习、操作堆肥。另外一部分参与活动的居民,则早已是实验室的“堆肥专家”,他们承担着为新人科普、授课的任务,“传帮带”,手把手教人堆肥。


在以往,类似的活动结束后,志愿者们会收获一份纪念品。但如今不同。邓陵打开一个名叫“益善”的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小程序,点开“我的活动”,里面显示“垃圾不落地”志愿服务活动,“积分+20分”。而邓陵的累计积分已有120分。


记者在活动现场看到,好几名身穿红马甲的居民志愿者,正聚在一起互看手机积分。“我们在比谁的积分高”,谢铁生说,自己目前积累了55分。除了这次新增的20分之外,他还参与过“走访社区困难群众”活动,为困难群众送物资,获得15分;以及参与过上个月的“垃圾不落地”活动。接下来,他还计划报名月底的湖区水质检测活动。


垃圾堆肥实验


“即便积分不能兑换任何商品,我们一样要参加服务,物质收益不是目的”,谢铁生说:“我们的第一目的是‘精神满足’。”但是任何激励在人心中都有个“度”。能坚持长期而纯粹义务劳动的人,毕竟是极少数。而一碗牛肉面、甚至一张三五元的面包代金券,都能让人感受到“鼓励”与欣慰,感受到被认可,有价值。这就是物质奖励的作用。


也正因如此,这一积分兑换平台上已经注册了一千余名志愿者。“这个平台上线不到三个月时间,现在还是测试阶段,但每次社区有活动发出,都有大量新人加入进来。”麓湖公园社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棠棣说,居民的积极性,确实被激发起来了。


2

一种论证:
商家的积极性靠什么激发?
爱心之外,更要尊重市场规律

“我这次做完志愿服务,能拿到20个积分,我想给妈妈换一次推拿,就在我家楼下的按摩店”,6岁的志愿者葫芦马上要上小学了,妈妈戴盛怀带着他一起参加了“垃圾不落地”活动,希望他得到学习和锻炼。当听到葫芦要用自己服务所获得的积分,换取给妈妈的礼物时,戴盛怀差点流泪。她原本以为,儿子会在平台上用积分换一个蛋糕或者玩具。

麓湖公园社区使用的积分兑换平台,像一个简单版的外卖平台,有着五花八门的商家。居民志愿者们每完成一次志愿服务,社区都会在平台上给志愿者用户发放志愿服务积分,志愿者用户可以用积分作为消费券,选择在平台上的任意商家消费。


积分兑换平台


记者在平台上看到,已入驻的商家包含了美食、咖啡饮品、花艺、按摩、健身、培训课程、商超等多个门类,覆盖了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大量基础服务,有集渔、树夏等连锁品牌,也有小微个体商户。


根据规则设定,每1个志愿服务积分相当于1元钱消费券。每个商家则自行设定各自的参与规则,例如有些商家只推出一款指定商品支持“积分消费券”兑换,也有些商家支持“积分消费券”抵扣商品售价的一半,另一半需要现金支付。


19日中午,居民志愿者叶靖走进优迦咖啡店,用19个积分兑换了一杯冰美式咖啡。店长王爽告诉记者,一杯冰美式咖啡售价是32元。但店里将这款咖啡作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的指定商品,将价格定为19个积分,也就是19元,这是普通消费者享受不到的。


麓湖一号食堂专门针对社区志愿者推出了“社区食堂计划”,志愿者使用积分可以兑换两荤两素的午餐,原价20元,志愿者可以用18个积分抵扣。


其实在商家们看来,这样的模式是符合市场逻辑的。商家一定程度让利,除了“奉献爱心”,同时也收获了居民的好感,并增加了客源渠道。麓湖一号食堂主理人李旸说,社区居民的志愿服务方式是亲身服务,社区商家则可以用支持志愿积分兑换的方式参与社区大家庭的共治共建。而从另一个实际的角度来说,“作为第三方运营的社区食堂,我们需要增加与社区居民的粘合度,增加社区居民的认可度,更为实际的是,需要增加客流量。”



志愿者邓陵则告诉记者,自己跟家门口常吃的饺子馆已经说好了,老板已经同意加入平台,支持志愿积分兑换水饺。“因为这对商家而言,百利而无害。”


据徐棠棣介绍,如今已有100多个商家入驻平台,支持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商品。


3

一笔创新账:

“小积分”,能否换出社区治理大效能


“其实商家也可以不让利,比如这杯冰美式咖啡就按32个积分兑换,或者按19个积分+19元钱兑换,规则商家来定,最终核销的积分总数是多少,社区就按多少来拨付给商家”,徐棠棣说,这笔钱的来源,是社区用于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


社区并未增加开销,而是将曾经在活动中用于购置纪念品,或支付其他激励成本的费用,直接补给商家,让志愿者们自己去商家选择自己想要的激励。“以前是社区用活动经费从商家处购买商品,当作居民们的纪念品、奖励品,现在是社区直接补给商家,让居民自己去兑换‘奖励’。”


成本还是那些成本,但效果却大不相同了。徐棠棣说,除了志愿者们更积极了,商家也积极起来了,社区不仅发展了志愿服务,也发展了社区商业,收获的,是三方共赢。


其实,在任何社区中,退休老人、学龄少年儿童,这两个群体都是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主力,徐棠棣说:“大家有参加社区活动的刚需。”这种刚需,是出于居民们需要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进行社交、充实生活,以及共建家园。但必须承认的是,纯靠精神激励,未必能呼吁到很多人参与服务。“志愿服务的激励,应是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徐棠棣说,十元钱一碗面,十多元钱一杯咖啡,这些激励若算成酬劳,对于一名志愿者一天的服务而言,并不算多。但若作为对志愿者精神激励之外的物质激励,那么对志愿者们而言,一定是惊喜的。“所以志愿者谈物质奖励,商家谈流量谈销量,都不该避讳,这很符合实际,符合规律,我们希望按规律出发来做创新。”


在四川天府新区党工委指导下,麓湖公园社区的这项实践已经进行了数月。如今,许多麓湖公园社区之外的商家商户,也纷纷入驻到平台,支持志愿积分作为“消费券”。


“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徐棠棣告诉记者,不仅各地商家可以入驻,各个社区也可以加入进来,发布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发放志愿服务积分,让小小积分,换出社区治理的大效能。


推荐阅读>>

○倒!计!时!顶流天团出战!
恢复开放!成都多个景区最新通告
○成都高新区、新津区公开招聘!
暑假实践新选择!“青春大讲堂”思政大实践活动征集启动啦!
○升至34℃!又要热起来了
首次!动车开进黄龙九寨站!
○把一条街“穿”在身上!成都,真的很chill
○成都又一批新学校来了!有你家门口的吗?

‍‍‍‍

成都发布-红星新闻深度报道组记者丨王垚

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

成都发布编辑丨王映丹

点点在看,点点赞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