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成大街为界,今天我们来说说以天涯石菜市为核心的中道街、天涯石北街、四圣祠北街这一片。
这是个完全不输玉林菜市场的美食地,单说菜市场里面就有开了多年的萝卜干、春卷拌菜、冒烤鸭、甜皮鸭,现做的黑豆花儿、锅盔等等。
01/
先锋郑记萝卜干(天涯庭苑店)
招牌名字虽然叫先锋郑记萝卜干,但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家为王姐萝卜干。早上8点出摊,中午12点前后准能销售得一干二净。
除了零售,附近很多酒店饭店都要来收购她家的萝卜干当下饭菜。还有在市二医院上班的医生也经常来,常常一口气买7、8包,下了夜班回去下稀饭。
王姐的萝卜干又粗又扁,味道更偏酱香型,回口甜辣。
夏天食欲不佳的时候,我们常去菜市场买春卷。你报几个人,老板就准确地给你搭配合适的拌菜和面饼。
围绕这个菜市场的宝藏小店其实都在外面,早上逛菜市场,可以先买个小米粑粑填肚子,皮脆内糯,香软微甜。兔肉被老板宰成大拇指节大小,再盖上几瓢糊辣壳海椒,基本是海椒里捞肉,不过越捞越攒劲。看起来熏得焦干的兔子肉吃起来极香,海椒虽多,却不辣,主要是增香。经常有外地朋友来成都,问我春熙路附近可以带啥,我大概率会推荐他们来买这个。她家还有牛肉干和豆筋,都是私藏菜单,需要预订。开了十年的花花面店,就在王记糊辣兔的斜对面,来吃的都是中道街附近的老邻居,是隔壁康二姐每天必吃的面馆。面馆是一对夫妇开的,老板娘负责调料捞面,老板负责端面收拾桌子。老板是跟康二姐同一个小区长大的“冒根儿”朋友,所以一到中午康二姐、三姐就会自己过来端面,捞泡菜。门口两口大锅用来下面,每天现炒的臊子就摆在灶台上。面不是棍棍面,而是扁粗的碱水面,和转了之后底下的红油、芝麻酱、臊子包裹在面条上,吃起来味道很香很家常。红油水饺跟钟水饺一样是甜辣口,肉馅跟其它的饺子不同,非常的紧实,有种吃肉丸的弹性。中道街最有名的肯定要数康二姐和卢妈了,康二姐先红,带员工上湖南卫视录节目,人们排队等着吃。据说一些等不了的跑到对面把卢妈给吃火起来了,于是,两家成了竞品。这二十年来,各自有各自忠实的拥趸,都相信自己的味道巴适。康二姐串串最火的时候,你下午4点钟去,街上、店上,还有店铺后面的单元楼下,全部坐满了人,并且这个时候已经没啥菜了。康二姐家其实是三姊妹在守店,一般人不太分得清楚谁是康二姐谁是康三姐。三姊妹的衣服貌似是混着穿的,要多酷有多酷。
要说味道,朋友说:都是哭着吃完的,这样说吧,吃卢妈用了15张卫生纸,康二姐用了10张的样子。中道街是条L形的道路,拐个弯再走一段,就到了天涯石的“露天菜市场”,著名的陋屋咖啡就在这里。陋屋咖啡过去是菜市边上的一个闲置小房子,而现在,摇身一变为颇具文艺气息的咖啡店,和周围的市井烟火气融入得非常好。小店旁边就是卖菜的,黄瓜番茄软浆叶鲜鲜嫩嫩,走两步就是鱼摊儿。从陋屋往前走20米,开了27年的无名海椒面就在这个十字路口。为了这个辣椒面,有在茶店子卖面的大叔专门穿城来买,面馆开了十几年,他就买了十几年。这个三轮车辣椒面原本是郭大爷在卖,卖了十几年,年纪大后,他把摊子交给了侄儿小蒋,小蒋接手这已是第9个年头。三轮车上摆满瓶瓶罐罐,搪瓷盘里装的是微辣,不锈钢装的是特辣,2.8元一两。光看搪瓷盆上的使用痕迹就知道有历史。很多从市中心搬到城外的老年人,会执着地专门来买。
中道街走到头,往右是东较场街,有比小谭豆花儿更美味的佳佳豆花面,往左是四圣祠北街有至爱鸡汤。如果要吃豆花儿面,相比小谭豆花儿我更愿意去藏在街巷深处的小店。等嫩得发颤的豆花埋在水叶子面下头,把豆花打乱打散了混进面里搅拌均匀。面条和碎豆花团“抱”在一起,混搭着汤汁入了嘴,香辣爽口。这家的红油水饺也是一绝。蘸水粘稠,典型的复合酱油香中带着回甜,裹着红油的饺子散发着扑鼻的蒜香味,咬开之后,肉馅儿有脆感,是资格老成都的味道。酸辣豆花儿也有小时候挑担子卖的那种味道,上面的几颗花生脆香,碗底的大头菜颗颗是精华。我的同事@谭孃 由于太爱这家店,直接把老板认成了舅舅,经常就是“舅舅那吃不吃?”至爱鸡汤的汤清清亮可见碗底,不着食盐,仅靠烹饪完成后撒少许提鲜。鸡汤面,选用细棍儿面,煮得耙,就着鲜鸡汤嗦面,幸福感顺滑地从口腔滑进心底。不过这家店更适合冬天和雨天,夏天吃了全身几乎打湿完。天涯石菜市除了很有吃头,还有很有逛头,有旧时的老房子、还有成都特色的“爬山虎楼”、花店、咖啡店,围绕菜市场这圈的小街巷都是郁郁葱葱,夏天不怕晒,雨天逛起来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