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活动预告

Policy Information

协会动态

国内首个聚焦多智能体应用的盛会,在成都举行!
2024-11-17 21:06:55

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技术新引擎。而多智能体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方向,在机器人、低空经济、社会与能源治理等领域不断突破,工业应用潜力愈发显著。

11月16日,“多智汇聚,共启未来”——2024中国多智能体应用大会在成都举行,这也是国内首个聚焦多智能体应用的盛会。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中国计算机学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CCF AI)、腾讯共同承办,旨在进一步建立多方合作生态,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多智能体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应用。


推动成都智能决策人才发展合作

提升人才竞争力

为推动成都AI人才生态建设,CCF AI、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成都人才发展集团、腾讯四方联合发起《成都智能决策人才发展合作》,致力于提升成都在智能决策领域的人才竞争力。

成都智能决策人才发展合作正式发布

接下来,各方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面向全球高校搭建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公开赛事平台及多智能体应用交流平台,促进智能决策政产学研融合交流,推动学术向应用转化;开设智能决策专业及课程,培育专业化AI人才;综合成都人才政策及人才服务,链接资本整合资源,促进AI人才在蓉发展;推动成都智能决策高层次人才培养标准及引育标准建设。


学赛研产联动

腾讯开悟人工智能全球公开赛颁奖仪式举行

作为学赛研产联动的重要一环,2024年腾讯开悟人工智能全球公开赛于今年5月启动。赛事依托腾讯开悟平台举办,围绕人工智能前沿产业真实应用场景,设置智能体博弈算法赛道、智能交通信号灯调度赛道、AI芯片算子开发赛道3大公开赛道,以及移动端AI模型轻量化部署赛道、AIPC高效能博弈赛道2大邀请赛道,吸引来自国内外388所高校超过2000支队伍报名,辐射英国、日本、德国、美国、新加坡等18个国家。

经过层层选拔,来自复旦大学的“五角场三分王”团队获得智能体博弈算法赛道全国决赛(中国内地赛区)一等奖,来自北京大学的“未名芯”和华中科技大学的“芯存高远”团队获得AI芯片算子开发赛道一等奖,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panda”和南开大学的“代码指挥帝”两支队伍获得智能交通信号灯调度赛道一等奖;此外,中国科技大学的“无敌鲨嘴炮”、北京大学的“小模型大能耐”团队分别获得AIPC高效能博弈赛道、移动端AI模型轻量化部署赛道冠军。

什么是多智能体?

它能在哪些领域应用?

为什么这场大会选择在成都举办?

记者专访了腾讯公司副总裁蔡光忠

↓↓


蔡光忠


记者:能不能先介绍一下多智能体到底是什么?


蔡光忠:字面意思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个解释,多个智能体的协作。


多智能体是由多个相互作用、相互协作的智能体所组成的系统。智能体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能够感知环境、进行推理决策并采取相应行动以实现自身目标的实体,这些智能体在多智能体系统中共同存在、协同运作。


比如人就是一个智能体,我们做的许多事情,事实上就是多智能体协作。


当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很快,怎么让多个采用AI技术的智能体一起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当下多智能体应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记者:当下看有没有具体应用的诞生?


蔡光忠:有的。回答这个问题前,我先聊聊多智能体是怎么来的。


初衷其实很简单。《王者荣耀》这个游戏上线之初有个问题,经常有玩家掉线,游戏角色站在那儿不动了,影响游戏进程。


其实竞技游戏就是最直接的多智能体博弈,红蓝两组,每组5个玩家进行5v5对抗,每个玩家就是一个智能体。


有玩家掉线不动了怎么办,我们用AI智能体替代这个掉线的玩家来控制游戏角色,与自己的4个队友继续配合进行比赛。


这就是我们多智能体技术诞生的最初目的。


但没想到的是,用来发展这项技术的“开悟”平台,受到了国内几乎所有知名院校的关注,大家就一起加入了进来,在各个可以用到多智能体技术的领域进行开发。


现在这项技术的应用领域就很广了。理论上看,只要是需要多智能体配合协同的场景,都可以用它来完成。目前已经在交通、电力,甚至是卫星群控制的领域,都有应用。


记者:能不能举一些具体的案例?


蔡光忠:在成都天府三街,我们就和西南交大的团队合作,通过多智能体技术,提升交通通行效率。


这么看这个问题——每一辆车、每一个行人都是一个智能体。一套强大的交通管理系统,应该根据这些智能体的实时状态、动作、预期目的来进行实时调整。每一侧路口,有多少人和车,他们想干什么?交通系统根据这些状态实时作出反应。是不是很像在玩游戏?


交通管理系统“玩”得好了,就不会出现你在等一个红灯,但横向车道上根本没车也没人通行,完全是在“干等”的情况。


现在许多交通路口仍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就是当下的“经验模型”还不够优化的结果。开发这项多智能体应用,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再比如,我们正在做的一套群体卫星控制系统。以前我们需要人为地控制每一颗卫星,去完成从规定的各个角度拍摄某一对象的工作。现在每个卫星都成了智能体,它们之间知道应该如何相互配合完成拍摄,人都不用管了,效率和质量都更高。


记者:发展多智能技术当下有什么困难或者瓶颈?


蔡光忠:最大的瓶颈还是在算力上。多智能体的训练主要依靠强化训练来完成。


这里解释一下强化训练的概念:它不像传统的学习训练方式——有一套系统的教学模式,告诉训练对象具体每个场景下,每一步应该怎么做。而是通过神经网络技术,让智能体直接去做。做出来的成果好就告诉它做对了,成果不好就告诉它做错了。


其实,它具体是怎么学会做的,是一个“黑匣子”,我们研发人员也不知道。但事实看,这种方式训练出来结果是最好的,所以多智能体当下都依靠强化学习来完成训练。


但强化学习的核心,就是得让它做的次数达到海量。这需要很大的算力资源进行支持。我们现在也正通过各种途径解决这个问题。


记者: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召开这次会议?


蔡光忠:其实多智能体技术发展的瓶颈除开算力之外,另一个就是人才。这也是我们选择在成都落地这场会议的原因。这里有优质的高校资源。此前我们举行的一场面向全球的多智能体博弈比赛中,电子科大团队的最终评分就遥遥领先获得第一。另外成都的软件产业发展在全国独树一帜,上下游配套更顺畅。


把目光放到全省看,四川产业门类非常齐全,且企业对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也较高,我们研发的各类应用场景更容易落地,这对研发侧来说十分重要。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丨郭晶晶

综合 四川日报 川观新闻

成都发布编辑丨王映丹

点点在看,点点赞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