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成都演出市场有多“火”?记者了解到,今年1-12月,成都市开展各类演出超2万场,同比增长67.1%,观众达1000万,同比增长52.53%,票房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9.48%。其中,音乐演出5810余场,音乐演出票房收入约16.93亿元,同比增长27.71%,带动消费约63.5亿元。演出频频掀起热潮,吸引着大量全国歌迷奔赴蓉城。12月14日,张靓颖、张楚、王铮亮、窦靖童、GAI周延、彭佳慧六位极具实力的歌手,分别在成都6个场馆举办演唱会,这在成都已经不是新鲜事。
亮眼数据之下,“演艺经济”如何持续发力?据成都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动演艺市场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机构、社会等多方共同推动。此次出台的《措施》围绕成都关于擦亮“三城三都”品牌、推进世界文化名城建设部署,认真对比借鉴了全国多个省市发布的演艺政策,召集行业专家、演艺企业及相关部门研讨,多轮征求了省市相关部门和各区(市)县意见,结合成都发展实际,从五个方向提出了16条具体措施。
比如,在激发演艺市场主体活力方面,主要以票务、场次及人才(团队)国内外影响力为标准,扶持奖励演出经纪机构、演艺企业、票务公司、音乐人才工作室。如,对于演出举办单位,年度举办演出票房达2000万,最高给予20万元奖励,同时还设置了5000万、1亿、2亿等共4个区间不同梯次的奖励标准,最高给予200万元奖励。为了充分发挥演艺助力成都建设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对于票房达2亿元的企业,设置了“境外观众比例超过5%”再给予100万元的奖励机制。
在推动演艺载体提质增效方面,主要以演出场次为标准,鼓励演艺场馆提升运营水平。同时,支持场馆设备更新,发展多元演艺空间,巩固演艺载体发展基础。对营业性演出场所、演出场所经营单位进行支持,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房、空闲楼宇、商业综合体、体育馆、街区和景区等资源改建演艺场馆。
据了解,《措施》在打造特色演艺品牌、支持演艺与旅游联动、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三个方面均有对应鼓励条款,共计16条条款,具有实质性资金扶持的条款为7条,具体可前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官方网站查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