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有一溪清澈的水,绿树丛中百鸟汇集,是市民周末出游的好去处,而从唐代起,浣花溪就已经成为踏青游玩之地。而为了让大家能够在同一时间游览浣花溪,古代成都人还自创了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节日——“浣花日”。每年农历四月十九日这天,人们在浣花溪进行“大游江”,或溪中泛舟,或溪旁观景,或到浣花祠凭吊冀国夫人。

冀国夫人是何人呢?史载,冀国夫人姓任,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后嫁给唐代成都守将崔宁为妻,因为保卫成都有功,被封为“冀国夫人”。由于任氏出生在浣花溪畔,所以人们一般称她为“浣花夫人”,并在浣花溪畔建起了“浣花祠”纪念她。
曾经出任过成都太守的南宋诗人田况在《成都遨乐诗二十一首•四月十九日泛浣花溪》中对“浣花日”盛况有如下记载:“浣花溪上春风后,节物正宜行乐时。十里绮罗青盖密,万家歌吹绿杨垂。画船疊鼓临芳漵,彩阁凌波汎羽卮。霞景渐曛归櫂促,满城欢醉待旌旗。”而陆游也在《老学庵笔记 卷八》上说:“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

南宋词人刘辰翁这首《八声甘州•问海棠花下》也记录了“浣花日”的场景:“问海棠花下,又何如、玄都观中游。叹佺巢蜀锦,常时不数,前度何稠。谁见宣华故事,歌舞簇遨头。共是西江水,不解西流。在处繁华如梦,梦占人年少,生死堪羞。任倾城倾国,风雨一春休。醉逢君、何须有约,醉留君、系不住扁舟。空又失,花前一笑,绿尽芳洲。”
时间来到元代,“浣花日”依然热闹非凡。据元代费著《岁华纪丽谱》中记载:“四月十九日,浣花佑圣夫人诞日也。太守出笮桥门,至梵安寺谒夫人祠,就宴于寺之设厅。既宴,登舟观诸军骑射,倡乐导前,泝流至百花潭,观水嬉竞渡。官舫民船,乘流上下。或幕帟水滨,以事游赏,最为出郊之胜。”可以看出“浣花日”热闹非凡的盛况。到了明代,官府将“浣花日”的时间进行了调整,由农历四月十九变为农历三月初三,从此以后的五百多年间,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浣花日”与寒食、清明的时间基本等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