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27日,一架满载生鲜水果、消费电子产品的通航飞机从成都淮州机场起飞,降落在重庆两江新区龙兴通用机场。这一次飞行,标志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首条低空物流航线开通。
近日,重庆与成都双双迎来了机场进展的好消息:重庆第二国际机场的选址敲定,成都天府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即将在今年启动。2024年1-11月,两地3机场旅客量近1.3亿人次、货邮量达135万吨,均居全国前列。
在铁路运输方面,已建成成渝、成遂渝2条干线铁路,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成渝高速扩容等项目加快建设。2021年中欧班列(成渝)统一品牌以来累计开行超2万列,综合运行指标持续保持全国前列。
2021年1月1日,成都、重庆两地同时发出首列中欧班列(成渝)号列车 图据成都国际铁路港
聚焦“交通圈”,成都和重庆两地发挥枢纽协同优势,深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共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产业圈”
向世界级迈进
去年12月,一则产业的好消息传来——成渝地区生物医药集群正式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在川渝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上,两地共同引领产业集群迈向世界级: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中国大陆首条TFT基Micro-LED量产线正式点亮……成渝电子信息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全国首个跨省域先进制造业集群,建成全球最大的OLED生产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柔性显示产业集聚地。
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两地的合作持续深化。重庆西南铝业是“成都造”C919机头最大铝材供应商,成都中车长客为重庆地铁9、10号线生产地铁车体222辆。
成都中车长客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聚焦“产业圈”,成都和重庆发挥产业集群优势,深入推进现代产业互联互通,加快共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科创圈”
成都科创生态岛与重庆明月湖
实现资源共享
成都科创生态岛自2023年10月底开始试运营,与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进行联动,实现了科创资源共享。
据了解,目前,11个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国家产业技术创新中心、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在川渝落地建设,西部科学城建设开启“一城多园”模式。同时,成渝地区现已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项目161项,共享大型仪器设备1.3万余台(套)。
成都智算中心成为成渝地区首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为重庆赛力斯汽车、重庆大学、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等50家企业、高校、院所用户提供算力服务。
聚焦“科创圈”,成都与重庆发挥创新转化优势,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要素互联互通,加快共建西部科学城。
“金融圈”
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互联互通
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目前,成都农交平台系统开通成渝专区板块,已实现双方信息系统(官网)、微信公众号交易项目互推互挂、资源共享、平台推介,进一步加速成渝城乡要素流通,促进城乡市场共同繁荣发展。
合力推动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落地子基金6支、总规模近百亿,子基金对外投资项目已达30余个;合力推动设立西南地区首支种业振兴基金、一期已到位资金1.5亿元。
重庆银行、成都银行等67家金融机构成立陆海新通道金融服务联合体。推动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互联,两地已支持跨域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公共交通、纳税、缴纳社保和购买商业保险。
聚焦“金融圈”,成都与重庆发挥金融市场优势,深入推进城市功能互联互通,加快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民生圈”
210项单事项和62项“一件事”
纳入“虚拟综窗”办理
过去,医保咨询或者企业营业执照办理,企业和群众不得不在成渝两地之间来回奔波。如今,通过“虚拟综窗”,这些跨城业务可以“一站式”解决。两地高新区试点“虚拟综窗”,210项单事项和62项“一件事”纳入“虚拟综窗”办理,实现“一事跑多地”向“一地办多事”的转变。
目前,两地实现全国首个城镇职工医保缴费年限跨省互认,在全国率先实现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互认互贷,截至2024年11月底,两地累计开户49.2万人,开户人数占全国13个试点城市总量的37%。
两地联合发布成渝双城核心商圈指数,两地首张“旅游一卡通”成功发行,联合打造“宽洪大量”等特色文旅IP,开行巴蜀文化旅游专列互送旅客超百万人次。
聚焦“民生圈”,成都与重庆发挥人文相通优势,深入推进社会公共政策互联互通,加快共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相向而行、同向发力
这是成渝“双子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