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近日,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在其官微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名单。其中,“苏轼无爪蜉”成为名单上的第一个新物种。据介绍,元丰五年,苏东坡在游览长江北段的赤壁矶后写下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千古绝句。千年之后的2024年,一个蜉蝣新物种于长江北段被发现。为了纪念这场跨越千年的缘分,该物种被命名为“苏轼无爪蜉”。
没想到,千年以后还能有一个新物种以此命名。读诗,不仅可以陶冶性情,也可以如孔子所说“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其实,与苏轼、杜甫、李白有关的动植物,远比我们知道的还要多。这些诗人,不仅亲自种树,还与各种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
↑望江楼公园,锦江边的红梅盛开 摄影:王勤
截至15时全市平均气温8.3℃
何时能见到太阳?
别急,小布已经打探到
春天将至
一个草长莺飞的世界即将呈现
今天,跟着小布一起
用诗歌和诗歌里的植物
打开一个不一样的春天
👇👇👇
“奉乞桃栽一百根”
杜甫:
到处求树苗,牵挂草堂松
↑杜甫草堂与红梅相映衬 摄影:王效
说起苏轼与植物的缘分,还不得不提及曾在成都八年的杜甫,可以说,杜甫是苏轼种树的导师。
杜甫从759年末来成都,并于760年春在成都建起草堂,变成了一个爱种树的人,陆续写下《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栽》《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诣徐卿觅果栽》《从韦二明府续处觅绵竹》等诗,到处麻烦朋友,搜罗小树苗,忙得不可开交。
觅桃栽就说“奉乞桃栽一百根”,大开口;觅果栽就说“不问绿李与黄梅”,不挑拣;觅桤木栽就说“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满怀希望;觅绵竹说“幸分苍翠拂波涛”,觅松栽说“欲存老盖千年意”。
↑大雅堂前杜甫的雕塑 摄影:王勤
草堂落成之日,“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已经一派郁郁葱葱,鸟鸣嘤嘤。随后,这座浣花溪畔的草堂更是伴他度过了一段难得的江村闲静岁月。竹生笋,“笋根稚子无人见”;桑吐叶,“舍西柔桑叶可拈”。桃树也开花了,被风吹断几枝,“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杜甫草堂 摄影:王勤
这些树苗中,他格外关照四棵小松树,觅松栽诗写得颇动感情:“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老盖、霜根的措辞,充满敬意。《杜诗详注》评:“不露一松字,却句句切松,较之他章,独有蕴藉。”松树长得慢,诗人暂离草堂避乱梓州时,依然牵挂不已:“尚念四小松,蔓草易拘缠。”返途也心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终于回来,如见故友:“四松初移时,大抵三尺强。别来忽三载,离立如人长。”各种心心念念。
他在成都草堂断断续续住了四年左右,留下了240余首不朽的诗篇。如今,漫步杜甫草堂,青松亭亭如盖,令人遥想当年诗人俯身种树的身影。
“故山松柏皆手种”
苏轼:被人追着拜师学种树
↑苏轼像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苏轼,也是一位植物达人。他有很多身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美食家等。不过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荔枝的千年“第一代言人”。
“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苏轼《寄蔡子华》诗中曾提到这样一则故事,离开故里眉州前,友人手植荔枝树,并相约荔红即归。随后多年,苏轼却一直漂泊在路上。家乡的荔枝树,成为苏轼无尽的乡愁。如今的三苏祠在“苏宅丹荔”原址,重新引进一棵荔枝树栽下。每年荔枝成熟时,这棵荔枝也成了大家最“惦记”的树。
↑眉山三苏祠的荔枝树 摄影:小七
除了喜爱荔枝,苏轼还是一位种松小能手。成年后名满天下的他,曾在诗中回忆:“我昔少年日,种松满东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二年黄茅下,一一攒麦芒。三年出蓬艾,满山散牛羊。不见十余年,想作龙蛇长。”
在家乡的那些年,他应该没少参加劳动:“故山松柏皆手种”,“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松树,也从此成为故园的象征。每逢思乡,梦中家山,千里万里,总离不开松树:“家何在,因君问我,归梦绕松杉。”
“青松种不生,百株望一枚”,杜甫种成四棵,已经不易。苏轼则以万计,以至有人追他求学,要拜师:“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都梁山中见杜舆秀才,求学其法。”“如今尺五城南杜,欲问东坡学种松。”尺五城南,出自杜甫《赠韦七赞善》所引俚谚“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以离天极近喻高门贵胄,这里借称杜舆。杜舆字子师,追随苏轼甚久。《姑溪居士前集》载:“东坡谪儋耳,(舆)遂欲尽鬻其家所有,携妻以往相依,未及行,会东坡内徙,乃已。”
“惭君能卫足”
李白:诗仙爱花也羡花
↑“金樽水玉杯” 为小型全菌根异养草本植物
说起海南,也有一种植物与诗仙李白有关系。此前,科研人员在海南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发现一罕见植物确认该植物为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金樽水玉杯”,其名正是来源于李白的著名诗篇《将进酒》,因该植物花色金黄花形如杯,所以将命名融入“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意境中。
↑图据图虫创意
李白也是一个爱花草之人,他的笔下与花草相关的诗句无数,《清平调》中,“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虽然字字未提牡丹,却仍旧让人想到牡丹,以花喻人,将杨贵妃的美貌与牡丹花相媲美。
↑桃花盛开 资料图片
春天将至,桃花即将盛开,李白笔下的桃花也美得令人沉醉。在《宿巫山下》,“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在《山中问答》中,“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桂花、荷花、菊花,这些都曾在李白的笔下出现,而有一种花,却是李白都羡慕的。蜀葵,唯一以蜀为名的花。蜀葵花争相盛开时,有红、黄、紫、粉、黑等数不尽的颜色,花开成片,灿若云霞,宛如身披霓裳的仙子。蜀葵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隶属于锦葵科蜀葵属。人们普遍认为,蜀葵的原产地为四川,名字中的“蜀”字,就证明了她的基因来源。在民间,很多人对蜀葵这个名字有些陌生,但是对蜀葵这种花却非常熟悉,她有很多“土名字”,叫得最多的是“棋盘花”“一丈红”,她还被称作戎葵、吴葵、胡葵、荆葵、卫足葵……
↑蜀葵
“卫足葵”这个名字,源于一个著名的典故,《论语》记载,樊迟问于孔子曰:“鲍君事齐君,执政不挠,可谓忠矣,而君刖之。其为至暗乎?”孔子曰:“古之士者,国有道则尽忠以辅之,无道则退身以避之。今鲍庄子食于淫乱之期,不量主之明暗,以受大刑,是智之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
长于四川的李白根据这一典故还写过一首《流夜郎题葵叶》:“惭君能卫足,叹我远移根。白日如分照,还归守故园。”李白晚年被流放夜郎,以这首诗表达了对锦江边蜀葵留守故园的羡慕之情。
推荐阅读>>
策划/文案丨郑然 余小红
综合新华网、CCTV纪录、北京日报客户端
封面新闻、成都日报锦观
除署名外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片
点点♡,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