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春天,宜重读红楼。窗外是春和景明的景色,案头是缠绵凄婉的故事,可以遣幽兴,可以寄闲愁。而今,《红楼梦》不止可以读——近日,锦官入梦・蜀韵红楼——《红楼梦》数字艺术展在成都东郊记忆正式开启。此次展览借助AI技术进行九大升级改造,构建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域,让经典文学突破纸本限制,在数字维度焕发新生机,将持续到2026年1月27日。此次展览,将《红楼梦》丰富的美学特色与成都蓬勃的城市生命力结合,透过中华传统文化的艺术审美,通过静态展陈、数字互动展项沉浸式光影空间等展示方式,为观众带来观赏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观展体验。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金陵、京城,而你也许不知道,成都也与《红楼梦》渊源匪浅。《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87版《红楼梦》更是经典中的经典。87版《红楼梦》剧组曾到全国多地进行选景。成都的青山秀水与人文雅韵,成为了这场绮梦的缔造之源,新都桂湖、崇州罨画池、都江堰二王庙、青城山等都曾入镜87版《红楼梦》。
今天,跟着小布一起去打开
独属于成都人的
《红楼梦》世界
↓↓↓
新都桂湖
场景:大观园中秋夜宴
《红楼梦》与《三国演义》
竟在此相遇?
新都桂湖,曾是87版《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秋夜宴”的取景地。黛玉和湘云也是在此联诗解闷吟出了那句著名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山水花木与剧本描绘如出一辙,漫步其间,仿佛穿越进了红楼世界。
↑图据新都融媒体中心
“红莲一朵千秋艳,金桂满城万里香”,新都桂湖因桂花独具特色而闻名全国,是我国五大赏桂胜地之一。而这个地方,不仅成为《红楼梦》取景地,更与《三国演义》有缘。两大名著,上演了一场“梦幻联动”。
↑往年桂花开放时节 图据新都融媒体中心
桂湖的历史可上溯到隋代。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新都县城筑城墙取土,沿城墙内侧形成凹地,遂建湖池园林,并设接待来往官员的驿馆亭于此,因地处县城之南,故命名南亭。初唐时期,在新都县尉、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等人的经营之下,南亭逐渐发展成为一处衙署园林。宋代,南亭改名为“新都驿”。每年桂花盛开时,新都桂湖畔的绿枝间便层层叠叠地挂着沉甸甸的金桂,散发出的香气“数里醉人心”。
↑往年桂湖公园荷花绽放美景 摄影:王勤
说起桂湖的桂花,就不得不说明代三才子之一、明代四川唯一的状元、写下了为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所用《临江仙》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杨慎(杨升庵)。据《成都市志·园林志》记载,新都驿距离杨升庵的家宅很近,他不仅“沿湖遍栽桂树,间尝游憩其中”,还与诗友于此唱和。明正德十年(1515年),27岁的杨升庵写下诗歌《桂湖曲送胡孝思》:“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从此,这里有了一个诗意的雅号——桂湖。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知县张奉书重修桂湖胜迹,并在湖上建升庵祠,奠定了今天桂湖的基础。
清朝道光年间,在新都任职的姚骞也有诗写《桂湖》:“秋色艳湖滨,桂花香满城。香风吹不断,冷露听无声。扑面心先醉,当头月更明”。这里的水色,这里的桂花,这里的绿荫,一代代为诗家传唱。
都江堰二王庙
场景:清虚观
不仅《红楼梦》《西游记》
《史记》也与它有缘
都江堰二王庙也作为87版《红楼梦》剧中重要场景出现。“享福人福深还祷福”这一篇章中的清虚观,便拍摄于此。
二王庙在都江堰城西一公里。这座古庙依山而建,背有群峰高耸,前有古堰横陈,上有白沙邮,下有玉垒关和离堆峡口。二王庙原为纪念蜀王杜宇的庙宇,名望帝祠。南齐建武年间(494~497),判史刘季连将望帝祠迁建于郫县(今郫都区),将原庙改祀李冰,易名崇德庙。
↑图据视觉中国
传说,二郎神又称灌口二郎,他的老家就在都江堰。都江堰的二王庙,是祭祀李冰和二郎神的庙宇,这里供奉着二郎神像。传说中,岷江有恶龙作怪,洪水滔天,二郎神与恶龙搏斗,降伏了它,还这片土地以水旱从人、安居乐业。这个传说,与李冰治水的故事相呼应,映照出先民们与恶劣环境斗争,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
86版《西游记》,同样取景于此。第二十一集《错坠盘丝洞》,主要拍摄场地是都江堰二王庙。师徒一行来到黄花观大门的镜头,取景于二王庙西侧门。进入黄花观后,接待师徒四人、孙悟空大战多目怪等镜头,也都取景于二王庙各殿。没有想到,两部经典之作,居然都选中了同一个地方取景。而孙悟空请毗蓝婆菩萨收服蜘蛛精的场景,则取景于离堆公园石林。
↑都江堰南桥 摄影:王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冷”知识,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作者,这是他被我们所熟知的身份。不止如此,司马迁还是中国历史上考察、旅游和记录都江堰的第一人。在《史记·河渠书》中,司马迁翔实地记载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于蜀,蜀守冰凿离碓(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均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飧其利。至于所过,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畴以万亿计,然莫足数也”。
崇州罨画池
场景:宝玉策马等
《红楼梦》的大观园
跃然眼前
崇州闹市中的千年园林——罨画池与《红楼梦》有着奇妙而深厚的缘分。87版《红楼梦》拍摄之初,剧组为展现大观园盛况,在全国挑选美景。最终,剧组被罨画池古朴清幽、玲珑精致、移步换景的特色所吸引,决定选择在此取景。宝玉策马、司棋带人大闹大观园厨房等经典场景都在此诞生。
罨画池的唐风宋韵、碧波荡漾,为《红楼梦》增添了别样的风情和意境,仿佛让那个繁华而又哀愁的大观园跃然眼前。
罨画池,始建于唐而兴于宋,曾是州衙后花园,是文人墨客迎来送往、宴请宾客、游湖赏景、吟诗作画的胜地。园林布局既有川西古典园林的典型特征,又融入了江南园林的雅致风格,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罨画池 摄影:王效
唐代上元年间,杜甫几度来蜀州盘桓,对罨画池情有独钟,在与裴迪相互酬唱的诗篇中,“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已然可见罨画池亭阁翼然,梅蕊竞绽的美好画面,“东阁官梅”由此闻名天下,诗中的梅花,在园中年年盛开,暗香浮动千载。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现在可见的资料,最早称其为“罨画池”的是宋朝江源县令赵抃,他有诗:“占胜芳菲地,标名罨画池”。
↑雨中的陆游祠 摄影:陶轲
到南宋,陆游住在罨画池东隅的怡斋,在漱玉南窗下稽古读书。登放怀亭对月高歌,于是便有了今天的问梅山馆、望月亭等散发着浓郁诗情的建筑。他还留下了40余首,称赞罨画池风光的诗词。还有在现在的罨画池东隅,国内除绍兴外唯一纪念陆游的专祠——陆游祠内陈列布置的文物、书画展品,反映了这位南宋时期伟大爱国诗人的一生和他的思想精华,甬道诗碑上的诗句生动再现了这位宋代官员的蜀中雅致生活。
这些打卡点位,你都去过吗?
安排一场《红楼梦》数字艺术展
沉浸《红楼梦》世界
再去取景地打卡
仿佛来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行走在这座城市
总能与惊喜不期而遇
推荐阅读>>
策划/文案丨郑然 余小红
综合红星新闻、新都发布
今日崇州、又见都江堰等
除署名外部分图据成都发布资料图片
点点♡,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