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目前的全国百强县中,西部地区县域的数量和排名都还比较靠后。西部县域还有哪些差距和发展机会?
宋向清: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在全国百强县中数量和排名靠后,在经济总量、产业结构、基础设施、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差距。经济总量上,西部县域GDP规模较小;产业结构偏重传统农业和资源型产业,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发展不足;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通信等条件制约经济发展;人才外流严重,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有限,在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方面也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推进,西部县域迎来开放发展新机遇,可通过加强经贸合作,发展外向型经济。国家对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可利用财政转移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利好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方面加大追赶力度。另外,西部县域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可发展特色文旅产业、生态农业等,实现差异化发展。同时,加强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对口协作,承接产业转移,提升自身发展能力也是可供选择的方案。
问:今年的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县城高质量发展行动,制定“共性+个性”支持政策,支持全国百强县增量进位,还首次提出支持简阳、彭州、邛崃打造市域副中心。您如何看待市域副中心的定位和布局?对于成都县域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期待?
盛毅:县域经济是成都国民经济的底部支撑,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主战场,探索城乡高质量融合,必须紧紧抓住县域经济这个重点。2023年,成都八县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平均水平为55%,地区生产总值平均约513亿元,是成都市区县平均水平的一半。可以说县域经济是成都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所在。

▲简阳市
支持简阳、彭州、邛崃打造市域副中心,意味着成都发展县域经济开始重点发力,用“多极支撑”的模式来培育次级增长极,激发区域发展活力。成都抓住了“分类推进”的重点,不是所有县城都遍地开花,而是根据主体功能区和生产力发展要求来布局。相信这几个市域副中心将是各具特色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既有人口规模,又有产业功能,还有城市配套服务。有条件打造成区域性的科技、交通和生活中心,形成一定的带动性。当然,其他的县市不是不发展了,而是任务不一样。

▲彭州市
县市新城要做好自己定位,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强化城市配套功能,加强同中心城区和城市新城的对接,不仅是交通的对接,还要有科技创新的、产业的、开放的对接,这就是融入都市圈了。目前,成都推进“区域结对联动发展”,是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的创新之举。政策有了,怎么去做好、怎么把新型城镇化的引领性任务注入进去,需要县市新城的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