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每个季节都有它的季语,春天总是和繁花一起醒来。
成都已官宣入春,而油菜花、梅花、樱花、桃花……早已按捺不住,开了个繁花满城。2月25日,龙泉山的第一朵桃花已绽放;预计今年龙泉驿区传统桃花初花期正常在3月中旬,坝区桃花初花期普遍在3月上旬末,山区在3月中旬末。桃花即将盛放,最浓艳的春日氛围感,即将拉满。
花香,从古至今萦绕着成都人的生活。千年岁月,换了人间,唯有春光依旧。“成都二月花市,各地花农辟圃卖花,陈列百卉,蔚为香国”,“逛花市”自古以来是春日蓉城的一大盛事。此前,成都二月花市也在成都文化公园焕新开启。
花,早已成为成都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文化符号,承载着三千年的繁花记忆。秦汉时期,成都花市已有雏形;梅花、莲花、菊花、桃花、海棠、芙蓉、牡丹……每一种花,在成都都有着自己的不同韵味,而在文人墨客笔下,它们又有何种魅力?今天,跟着小布一起,去赏属于成都不一样的花。
梅花
汉代成都
“被以樱、梅,树以木兰”
↑文化公园的梅花绽放
梅是春天最早的花,是寄托了文人风骨的花。它原产于中国西南,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成书于春秋时期的《山海经》中就记录岷山地区“其木多梅”。汉代,成都和长安两座大都会,都开始陆续种植梅花。
西汉文学家扬雄在《蜀都赋》中记录下了梅花在成都盛放的景况:“被以樱、梅,树以木兰。”当时已“列备五都”的成都,每逢春日,片片梅花如霞,想必当垆卖酒的相如和文君,堂前屋后也有梅花相伴。
↑杜甫草堂与红梅相互映衬
到了隋唐五代时期,人们对梅的喜爱更进一步。唐代名臣宋璟《梅花赋》认为梅花“贵不移于本性,方有俪于君子之节” 。梅,越来越多地带有文人对君子人格的寄托。据《成都市志·园林志》记载:“梅花是成都的传统花卉之一,自唐、宋时即盛行栽培。”
菊花
不仅陶渊明
文翁或许也“独爱菊”
↑人民公园的菊花展 资料图片
另一种人格化的花,就是陶渊明的菊。虽非五柳先生故地,菊花也与成都缘分匪浅。作为我国主要的种菊城市之一,成都培植菊花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时期。在蜀郡守文翁建的石室书院内,就曾发掘出菊花浮雕。到了宋代,景焕所创作的《牧竖闲谈》中曾记载:“蜀人多种菊,以苗可采,花可入药,因旧悉植郊野。”
↑人民公园菊花展的各式菊花
到了明代,历代蜀王更是菊花的“狂热粉丝”。相传蜀王府花园中有一眼井,名为桔井。有“蜀秀才”之称的朱椿喜好君子之花,所以在井旁命人遍植菊花。每到金秋十月,菊花盛开,争奇斗艳,香气四溢。因着这美景,有幸来到蜀王府赏花的人们又将桔井称为“菊井”。
桃花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或许说的就是它
↑往年龙泉山桃花绽放时,游客在打卡拍照
桃花,是春天绕不开的花。灼灼满山,如云如霞,先秦人用它起兴,寄以女子出嫁的美好寓意。“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每年春天,龙泉山漫山桃花如约盛开,在成都繁花争艳的春天里,成为最旖旎的一抹春色。
成都龙泉驿种植桃树已有2000多年历史。成都龙泉驿区曾在修建北干道时,发现了秦人的墓葬群,并在墓穴中发现了桃核,证明成都在先秦时就已经开启了桃树种植的历史。
而在唐代,桃花在成都开得更繁盛。诗圣杜甫在《春夜喜雨》中留下了“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千古名句。有专家推断,杜甫诗中的“花”,正是成都的桃花。
海棠
薛涛首先吟咏
陆游爱它成“颠”
↑棠湖公园里,盛开的海棠花
唐朝,时任西川节度使李德裕将浙江平泉山庄得来的海棠赠于薛涛,薛涛植于碧鸡坊。经检索发现,中国古代第一首咏海棠的诗歌就是薛涛的《海棠溪》:“春教风景驻仙霞,水面鱼身总带花。人世不思灵卉异,竞将红缬染轻纱。”
直至宋代,海棠诗词的创作才进入繁荣期。范成大和陆游都特别喜好观赏海棠,他们几乎走遍了成都附近的花园,赏遍了成都的海棠名花,留下了许多诗词佳作。陆游被称为“海棠颠”,他在《成都行》中留下千古名句:“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
范成大见识了成都海棠的繁盛之后,曾在《醉落魄·海棠》中写下:“止为海棠,也合来西蜀”。这个“西蜀”,指的就是成都。
追溯海棠在巴蜀出现的时间,其实很早。《山海经》说:“岷山,江水出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这里的“棠”就是海棠。左思《三都赋·蜀都赋》说:“朱樱春熟,素柰夏成。”柰也就是海棠。可知海棠在蜀地古已有之,只是在唐宋以前,海棠并没有成片种植,它的美还“养在深闺人未识”。
芙蓉
唐代成都大量种植
薛涛笺离不开它
↑明蜀王陵博物馆的芙蓉花
与薛涛有关的花,还有芙蓉花。芙蓉与成都有着千年情缘。相传成都城初建时,有神龟指引建城,路线如同一朵芙蓉花,“蓉城”由此得名。早在唐代,成都就大量种植芙蓉了,薛涛就有诗句“芙蓉新落蜀山秋”。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四川薛涛笺以芙蓉皮(木芙蓉)为料,煮糜,入芙蓉花末汁,或当时薛涛所指,随留名至今,其色在美……”
↑文化公园的芙蓉花
据宋代赵抃《成都古今集记》记载,“孟后主成都城上遍植芙蓉,每到秋,四十里如锦绣,高下相照”。孟昶喜赏名花,为讨花蕊夫人欢心,曾下令在都城成都周围的城墙上广植芙蓉树,并派专人管理。每当秋季芙蓉花盛开时,一日花色三变,高下相照,成都宛如一片锦绣。
桂花
成都不仅有桂市
杨慎还种出个桂湖
↑桂湖公园的桂花开放时,香气扑鼻 图据新都融媒体中心
初春的桃,正如初秋的桂,一开就是满城。中国种植桂花的历史长达2500多年,并早有记载。成都自古广植桂树,桂花颇受民众喜爱。宋代,成都形成独特的“十二月市”,八月便是“桂市”,人们会在这一天举办桂花会,卖桂花、买桂花、赏桂花、吟桂花,成为一时盛景。
↑桂湖公园的荷花
成都人喜植桂树,在新都区西南角,一片面积约60亩的秀美水域波光粼粼,风景宜人,被称为桂湖,其所在便是被誉为全国八大荷花观赏胜地和五大桂花观赏胜地的桂湖公园。盛夏时节,桂湖中的荷花碧叶田田,婀娜多姿;而金秋时节,公园中桂花竞放,芳香数里。曾有诗句“红莲一朵千秋艳,金桂满城万里香”,淋漓描绘了桂湖公园优美风光。
明代,杨慎在这里“沿湖遍栽桂树,间尝游憩其中”,与朋友泛舟唱和,好不快活。明正德年间,杨慎的好友胡孝思经新都至成都,沿江东下,赴南京上任。时年27岁的杨慎赋诗《桂湖曲送胡孝思》:“君来桂湖上,湖水生清风”,“桂湖”之名也由此而得。
从古至今,成都与花
都有着不一样的情谊
每一种花与城市
都是不一样的故事
选个周末
去赴一场与春花的浪漫之约吧
推荐阅读>>
策划/文案丨郑然 余小红
综合方志四川、成都方志
新华日报、龙泉驿发布等
除署名外摄影:王勤 王效 陶轲
点点♡,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