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
已告一段落
但此次赛事带来的深远影响
还在持续……
赛事期间
多支来自海外的参赛队
走进成都校园
展示世运项目,传授运动技巧
成都学子也被邀请到赛场
与世界级赛事“零距离”接触
感受火热世运氛围
种下青春体育梦想
在体教融合、世运进校等一系列
应时应景的青少年体育活动开展助力下
映射出更美好的成都体育未来
赛场变课堂,校园变赛场
和世运会巡回赛选手“约场球”
在成都东部新区举办的2025年世界运动会巡回赛(成都站),吸引了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22名运动员参赛,他们在潜水(蹼泳、自由潜水)、救生(泳池)、地掷球(小金属地掷球)等多个项目中展开激烈角逐。赛场内,各国运动员全力拼搏,刷新世界纪录;赛场外,成都东部新区的学生们通过沉浸式观赛和互动体验,与世界级赛事“零距离”接触。

地掷球比赛现场
成都体育学院(三岔湖校区)地掷球赛场,成都东部新区回龙学校的李汶峰和同学们目不转睛地观看比赛。对他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堂生动的“课堂”。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精妙配合、沉着应战,充分展现了地掷球这项运动的策略性和团队协作精神。李汶峰感慨道:“我发现体育不仅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智慧与团队合作的结合。”
赛事期间,德国地掷球运动员、蹼泳运动员,缅甸地掷球运动员,柬埔寨运动员代表团,还分别走进成都市实验小学东部新区校区、成都石室东部新区实验学校、成都七中东部学校、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小学校,与成都师生展开体育文化交流和世运项目技能教学。
柬埔寨运动员走进成都东部新区三岔湖小学校
在成都市实验小学东部新区校区,德国地掷球运动员带领学生们进行了一场趣味挑战赛,点燃了孩子们的运动激情;在成都七中东部学校,缅甸运动员通过专业示范,生动展示了地掷球运动的技巧要领与战术策略,并分享了东南亚地区独特的体育文化;与此同时,学校也组织学生通过舞狮表演、童声合唱等特色节目和柔力球、花样跳绳等特色体育项目,向来宾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以世运为媒,互鉴文明,共叙友谊,孩子们也在体育运动和文化交流中收获启发,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青少年。“世运项目我来送”“世运项目我来赛”“世运项目我来教”“世运项目我有队”“世运项目我来展”……随着成都世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通过“五维并举”策略,世运项目校园推广活动正在全市范围广泛开展。包括将飞盘、软式棒垒球等10余个体育项目引入全市100多所学校,并为学校提供专业教练指导。德国蹼泳运动员走进成都石室东部新区实验学校
今年,成都还将34所乡村学校纳入国际赛事观摩体系。龙泉驿区就通过“世运+旅游”模式,将射箭、拔河等传统项目送入乡村,既激活了乡村文体活力,又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市体育局、市教育局已通过“送体到校”计划,培训了千余名体育教师,并新增60支世运校园队伍,涵盖棒垒球、飞盘等多个项目。成都东部新区回龙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就表示,以前学生们主要接触传统体育运动,而如今,他们不仅能掌握飞盘、射箭等新兴项目,还能自主设计战术方案,运动中的参与感和创造力得到了极大提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除了资源输送,成都更构建起城乡协同的长效机制。以东部新区为例,该区通过推进体教融合,邀请退役运动员、外籍教练走进校园,与成都体育学院合作开发23个跨学科课程案例;聘请成都体育学院10位硕士生导师为“体育校长”,共建青少年体质监测与身心智协同评价体系等。世运会期间,成都还将陆续开展“冠军课堂”“乡村学校世运文化周”等系列活动,借世运东风,进一步丰富校园体育生活,涵养青少年体育精神。
通过体育赛事与教育场景的有机融合
世运会不仅是一场国际盛会
更成为青少年厚植家国情怀、
开阔全球视野、锤炼拼搏意志的
成长契机

给运动君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