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日前
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召开
吹响新时期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号角
作为西部地区体育产业新高地
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
成都近期表现亮眼
不仅成为全国30个
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之一
两家成都本土企业还成功晋升体育领域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此外成都还锚定目标
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从国家政策指引到地方创新实践
“体育产业助推城市发展”的成都路径
正逐渐显现
试点城市何以成都?
体育消费市场描绘活力蓝图
今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扩大文体旅游消费,深化线上线下、商旅文体健多业态消费融合,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支持各地增加优质运动项目和特色体育赛事供给。
近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公布“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名单”,确定在30个城市开展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工作,成都入选试点名单。
试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积极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跟着赛事去旅行”“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等系列活动,丰富消费场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消费需求。为全国体育促消费工作开展提供有益借鉴。
成都,何以成为促进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试点城市?答案就藏在一组组数据里。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成都将大力提振有潜能的消费,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以来,大运会、汤尤杯、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中超等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扎堆在蓉举行,源源不断的赛事流量转化为澎湃的消费增量,体育消费在城市消费占比中持续攀升。以2023年“成都大运年”为例,成都体育消费总规模达685.8亿元,较2022年增长18.5%,较2019年体育消费试点工作开展前增长51.7%。
2024年,围绕“三城两都一市”城市体育品牌打造,成都赛事经济推动体育消费再上新台阶,“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流行语。
去年“五一”前后同期举行的汤尤杯、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门票收入均超5000万元,前者直接经济效益达5.4亿元,后者带动直接消费超1.5亿元;年底压轴上演的成都国际乒联混合团体世界杯,票房收入达到4500万元,外地观众占比高达76.6%,带动服务业消费3.8亿元;几乎贯穿全年的中超联赛,成都主场场均观赛市民达4万人,上座率稳居中超第一,仅票房收入就高达7800万元。
迈入2025年,“运动过节·观赛度假”体育消费促进行动打响头炮,新春健身、冰雪运动等一系列活动充分释放了体育消费潜力。在刚刚过去的3月,成都世遗马拉松、世运会巡回赛成都站、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车迷赛(新津站)等赛事接踵上演,体育总局、商务部主办的“乐享精彩赛事 寻味中华美食”暨第五届“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活动也在东安湖公园启动……这些赛事活动的兴盛开展,全面呈现了“赛事+美食”“体育+文旅”等多元业态融合发展态势。
可以预见,随着成都世运会、2025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冠亚军决赛等顶级赛事的到来,体育消费和赛事经济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激活市场活力,为城市带来更多收益。接下来,市体育局也将通过“持续优化市场环境强化消费保障”“做强市场主体做优品牌赛事”“丰富体育消费选择”等一系列政策举措,做好体育促消费工作落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放大试点效应。
从“独角兽”到“小巨人”
服务创新让体育企业更有信心
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领域企业也在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
日前,体育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向社会公布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2024年)。来自全国的146家企业成为新晋小巨人企业,业务涵盖体育场馆设施制造、健身器材研发、运动鞋服面料生产、自行车配件制造、智能穿戴设备生产、运动康复设备研发、体育用品材料生产、VR竞技体育产品生产销售以及运动相机、无人机、运动飞机生产等多个领域。
通知要求,各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大对本区域体育企业的培育力度,打造更多专精特新体育企业,不断提升体育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促进体育产业补链延链优链强链,为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振和促进体育消费贡献力量。
在这批名单中,有两家成都企业上榜,分别是成都金发科技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四川腾盾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金发科技位于双流区西航港经开区,主要是高性能新材料方面的研发及应用,在体育领域的产品应用主要为滑雪靴;腾盾科技则坐落在金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以无人机研发及应用为主。两家企业的“主攻”方向,均聚焦在体育“新赛道”上。
立足园区,聚焦企业。从去年开始,成都体育紧跟“立园满园”“进解优促”专项行动推进步伐,常态化开展体育企业服务工作,举办了一系列“政企面对面”交流活动。截至目前,市体育局已累计走访重点企业145家,协调推进解决问题191个。今年2月,市体育局再出新举,将每周三定为“企业服务接待日”,以座谈、沙龙、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等不同形式长期开展主题活动,面对面听取企业急难愁盼问题和当前发展诉求并现场作出回应。此外,全新创办了首届成都体育产业创新创业大赛,在体育装备制造及“体育+”新产业两大领域,面向全球揽才引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正是在这样多措并举、保驾护航下,市场主体更有信心,创新创业更有热情。主打智能健身魔镜的FITURE登上2024全球独角兽榜,倍益康成为筋膜枪细分赛道隐形冠军,成都AG超玩会入围“GEI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榜单2024”,咕咚上榜2024胡润全球猎豹企业榜……再加上两家新晋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独角兽”到“猎豹”再到“小巨人”,越来越多的本土体育企业“潜力股”,获得市场和业界认可。
展示公园城市自然禀赋
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
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工作会议上,提出体育产业要与构建新发展格局紧密相连,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深度融合,与“两山”理念实践有机结合。
体育产业与“两山”理念如何有机结合?户外运动是破题关键。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住房城乡建设部、自然资源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做好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确保如期实现“到2030年,建设100个左右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的目标要求。
何为“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就是设施完善、服务优质、赛事丰富、国际知名的户外运动目的地。作为“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拥有丰富自然禀赋的成都,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打造西部户外运动第一城,以户外休闲运动为切入口,助力体育产业创新发展。
图源成都世遗马拉松
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成都有这个底气。作为全国唯一能眺望雪山的超大城市,成都具备“两山相望、两水相依、两林相映、两田相异”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壮美山峰-绵延丘陵-千里沃野-现代城镇”的公园城市自然地理格局。
图源成都马拉松
2023年,成都发布了全国首个超大城市户外休闲运动专项规划——《成都市户外休闲运动总体规划》,全面展示了天府之国的户外运动资源。就在本月,《成都市体育发展条例》出台,鼓励户外运动、都市极限运动等领域新兴体育产业发展,推动山地、水域、空域等资源依法向新兴运动项目开放。
如今,潜水、桨板、登山徒步、滑翔伞、攀岩、漂流、滑雪等时尚户外运动,已在成都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爬青城山、鹤鸣山,近两年更是在年轻群体中爆火。与此同时,成都·金堂铁人三项世界杯、中国·成都天府绿道国际自行车赛、中国·天府龙泉山China100山地越野赛、中国城市户外多项赛、全国青少年登山户外运动发展大会等一批特点鲜明的户外运动品牌赛会活动,也在成都火热举行,全市户外运动氛围持续高涨。
事实上 ,早在2021年首届城市户外多项在桂溪生态公园举行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就给出高度评价,称这是户外运动都市化的“成都样本”。未来,在探索户外运动开展及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上,成都还将酝酿更多动作。
“今年成都将结合户外资源实际包装一批户外运动产业项目,引进培育户外运动装备产业。制定成都市高质量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实施方案,重点打造水上、山地、冰雪、骑行等户外运动特色场景、线路,品牌化打造户外运动赛事。”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蒲囝
编辑:李川
给运动君点个赞吧~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