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信息
Policy Information
2024年4月12日,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上,一支来自乡村的小学女子足球队创造了历史。成都市新津区第三小学(以下简称"新津三小")以8胜3负的战绩,夺得全省小学女子组亚军。这支由乡村女孩组成的球队,用汗水和坚持书写了一个关于梦想与蜕变的故事。
新津区第三小学
在四川中小学体育圈,"贡嘎杯"是最高水平的青少年校园体育联赛。本届比赛规模空前,参赛队伍较上届增加123支,比赛场次增加近1000场。就是在这样的激烈竞争中,新津三小女子足球队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成绩单:
小组赛阶段,她们五战全胜:20:0胜巴中、3:0胜内江、7:0胜自贡、19:0胜宜宾、15:0胜攀枝花,以64个净胜球、零失球的完美战绩挺进决赛。在随后的"希望之星"2024年成都市青少年运动会上,她们又夺得小学女子足球冠军,成为代表成都市参加省级比赛的唯一队伍。
新津三小获得四川省第五届“贡嘎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小学组)亚军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所位于岷江之畔的乡村小学仅有580名学生,组建足球队不到10年。学校没有专业足球场地,没有专职足球教练,大多数队员在上小学前甚至没接触过足球。然而,就是在这片看似贫瘠的土壤上,却培育出了入选国家少年队的王彤彤、入选成都市足协女足梯队的李梦婷、董幸、彭诗雨等优秀球员。走进新津三小,教学楼前30多个闪闪发光的奖杯格外醒目。从2018年市级一等奖到2024年省亚军,这些奖杯不仅记录了球队的成长,更承载着这所乡村学校的教育理念。"这些荣誉属于集体。"校长陈波说,"我们想告诉孩子们,成功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敢于拼搏,每个人都能创造奇迹。"
2015年,新津三小决定组建女子足球队时,面临的困难超乎想象。
学校位于金马河东岸,生源主要来自周边四五个村庄。留守儿童和特殊家庭儿童占比很高。"很多孩子敏感、内向,尤其是女孩。"陈波校长回忆道,"她们的童年太过沉默。"学校曾考虑开设乐团、美术等社团,但高昂的成本让这些想法难以实现。最终,他们选择了门槛相对较低的足球运动。
然而,起步之路充满坎坷。首先是观念阻力,许多家长认为"女孩踢球不像样""耽误学习"。经过反复动员,才勉强凑齐了第一批十几名队员。其次是场地问题,学校只有一个老旧操场,通过争取教育局支持和"化缘"兄弟学校的闲置设备,才勉强满足训练需求。最大的困难是师资,最初只能由两名非专业的体育老师带队,靠着他们对足球的热爱坚持训练。
"当家庭教育缺失时,学校必须补位。"陈波校长说。这个理念支撑着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放弃。随着球队水平提升,学校联系新津区足协,获得了专业教练的指导。一点一滴的积累,让这支乡村女足逐渐崭露头角。
足球改变的不仅是比赛成绩,更是这群乡村女孩的人生。
11岁的丹丹(化名)曾是班里最沉默的孩子。班主任张老师回忆:"因为家庭变故,她几乎不和任何人交流。"体育老师王淳蔚发现了她的运动天赋,将她招入球队。2024年的一场市级比赛中,新津三小一度大比分落后,正是丹丹在下半场连进3球,帮助球队逆转夺冠。赛后,看着又跳又笑的丹丹,王淳蔚欣慰地说:"足球找回了她的自信。"
12岁的队长李梓瑄大方地展示着踢球留下的"勋章":结实的胳膊、晒黑的皮肤和脚上的茧子。"有人问我女孩子为什么这么黑,"她笑着说,"但我觉得这是健康美。"足球不仅让她的身体更强壮,更赋予了她超越年龄的成熟与担当。
家长们也见证了孩子的变化。队员李伟的父亲说,女儿通过比赛走遍了省内各地,有一天突然对他说:"爸爸,我看到的世界比你们的更大。"这句话让这位朴实的农民既惊讶又感动。
2025年3月23日,中国足球乙级联赛迎来历史性一刻——16岁的帅惟浩成为首位登场的"09后"职业球员。这位从新津三小走出的球员,印证了乡村教育的可能性。
"我们用十年证明,只要搭建好基层体系,乡村孩子的人生同样精彩。"校长陈波说。在他看来,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为孩子们打开看世界的窗户。为此,他经常自嘲是个"脸皮厚"的校长:向兄弟学校"化缘"训练设备,联系附近的民航飞行学院争取模拟飞行体验机会。
"我知道不是每个孩子都会成为职业球员或飞行员,"陈波说,"但只要多一个孩子因此找到人生方向,一切努力就都值得。"这所乡村小学正在用足球诠释教育的真谛:让每个孩子都相信,未来有无限可能。
来源:成都商报教育发布
编辑:李川
给运动君点个赞吧~
你的分享、点赞、在看
我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