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李雁军专栏|体育消费要争当扩大内需战略中的突出部和增长点
2022-12-16 18:49:29

文|体育BANK特约专栏作者 李雁军

李雁军

中国法学会体育法学研究会理事

民进北京市委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特许经营评审专家

12月14日深夜,《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的主要内容在中国政府网上线发布。《中国基金报》等财经媒体纷纷以“零点新闻”形式转发、评论。对此,有如下几方面值得关注和思考。
一、《纲要》的发布规格突显了其性质和作用的重要
在我国,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联合印发的政策类文件,是规格、层级最高的,也是指导意义暨约束力、引领性最强的。《纲要》的出台,是对中共二十大报告“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既定方针的着力落实,也是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重要举措。
二、《纲要》的发布时机值得高度关注
很多评论已经提到,《纲要》是国家新冠疫情防控“二十条”、“新十条”措施出台后,首个官宣的中央重磅政策。不论这一说法是否准确,其传递的信号都相当明显——目前已公开的《纲要》主要内容的要求部分中,新冠疫情防控只在“积极发展服务消费”之下的“医疗健康服务”和“社区公共服务”两节中各被提及一次,而且都是作为服务消费的具体任务和目标。此前相关文件、讲话中常见乃至必提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之类的限定性表述在《纲要》的公开版本中已全部消失。对此,虽不宜做出过于极端化的解读,但其示范意义还是相当清晰的,那就是《纲要》开篇所述“必须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准确把握国内市场发展规律,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不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内需拉动作用,建设更加强大的国内市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三、要从更高更大的格局上看待体育消费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的定位和意义
涉及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政策文件一般分为专门政策和通用政策,《纲要》属于后者。对于通用政策,不宜用“关键词检索”的简单方式,也就是用“体育”或“体育+健身”等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来评价政策对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所谓含金量。笔者此前在体育BANK发表的文章中多次强调,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必须走创新融合发展之路,哪怕有些领域不是体育部门的传统业务范围。因此,看《纲要》对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影响,不能只看其中几次提到体育,更要看政策各部分的内容、结构与体育的关联。
《纲要》的出台再次提醒我们,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要争当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中的突出部和增长点,而且要从更高更大的格局上看:
1.更注重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全局影响力。这一点上,绝不能只看统计数据的高低和比例大小。打个比方说——历届奥运会特许经营的收入很少超过市场开发总收入的10%,但一旦出现“冰墩墩”这样的顶流效应,其影响力就不能仅以收入数额和占比来计算了,看待体育消费也应如此。2021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使奥运会被称为“黑暗隧道尽头的光亮”。当前,我们也确实处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点上,看重体育消费对扩大内需的全局影响力尤为重要,这也是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中可能成为突出部的意义所在。就像近来很多人所说,与其囤药囤菜囤抗原囤黄桃罐头,不如多囤些体能和抵抗力。因此,当下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体育消费的内需潜力无疑不可限量。
2.扩大内需中,体育消费要在抓好重点和主业的同时,更加积极主动作为,与更多的相关消费领域实现资源、机遇的共通共享,与其他行业携手打造新的增长点。《纲要》在用词上直接涉及体育的篇幅虽不多,其中促进群众体育消费的表述要点,在此前多个政策文件中也曾提及。但从《纲要》的总体任务和目标,特别结合是中共二十大报告“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求的高度,我们可以认识到:《纲要》中有很多值得体育消费发力和助力的热点领域暨潜在增长点。
比如,体育消费对于落实《纲要》中改善社区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宜居功能的重要意义。这些方面已经成为人民群众心目中美好生活的重要目标和内容。甚至,对于《纲要》提及的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方面,通过体育消费也能见到和创建更好的成功案例——以前我们常看到这样的新闻:一条臭水河治理好后,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以示诚意和成就。其实,如果在治理好的河道、水域里,搞一场划船或浆板的比赛,比官员下河游泳要更有意义。同样,一个地方的天蓝了,与其用政府媒体成天发些蓝天白云的美照,不如搞个风筝比赛、热气球表演更能引人点赞。
总之,体育消费在扩大内需中可能实现的增长点,是一个巨大的富矿,而且绝不仅在体育领域自己传统的一亩三分地里,真可谓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当然,体育产业从业者自己也要在人才、资源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在赛事、场馆运营管理等方面继续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更要注重经济、法律、金融等方面的通才培养和引进,在资源、信息等方面进一步在大消费、大内需的平台上共享资源、展示实力。
四、要为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争取更有利的营商环境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发布已8年有余。尽管其后出台了不少配套落实措施,但不论从政策性文件的通常“寿命”而言,还是考虑46号文件出台后疫情防控、二十大、体育法修订等重大事件的影响,都需要完善新的应对思路。在后疫情时代,当务之急可能莫过于营商环境的优化。
常听到很多体育产业从业者诉苦说,为什么别的类似行业有的政策我们没有,而别人没有的限制我们却总有。比如:说到停工停产,我们总是第一批,而复工复产我们总要等到最后,即便等到最后或许还要被加上个诸如“规模以上企业”先放开之类的前提。这些问题成因复杂,但诸多制约因素最终基本都体现在营商环境上。如果一方面强调本行业、本企业的重要,另一方面在营商环境建设中却没有实现突围的抓手和“放管服”环节上的对接点,则很难取得实际意义。
或许大家已注意到,就在《纲要》主要内容公布的前一天即12月13日,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在海口揭牌成立,其职能包括统筹推进营商环境、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社会信用“一体四面”建设,强化构建全方位的企业服务体系,强化建立营商环境问题处理跟踪督办机制等方面工作。形势的变化提醒我们,不能只是关起门来组织学习和培训,不能只强调自己的特殊性,不能单纯抱怨雨露均沾式的政策工具难于解决自己的急难愁盼,而是要抓紧分析形势、汇总需求,积极参与和推进营商环境的设计和完善。
当然,好的营商环境并非简单等同于减免税费、反腐倡廉等优惠、保障政策,更包括体现公平原则、释放市场潜能的监管、扶持措施。其实,监管者和经营者从来不是对立关系,彼此增进沟通、理解至关重要。正如《纲要》提出的,要持续释放服务消费潜力,实施宽进严管,对可以依靠市场充分竞争提升供给质量的服务消费领域取消准入限制。要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的要求,持续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事业单位改革。
显然,《纲要》中上述要求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这对于目前仍以独占性国有资产作为重要经营资源乃至收入来源的部分体育事业单位,以及通过与体育主管部门及其事业单位合作获取商机的体育企业来说,也都是一个重要提示和机遇。
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完全有可能在扩大内需中大有作为,并由此在后疫情时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作者文章推荐】

最新公告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