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在外界看来,当被问起为什么想要成为体育老师时,被大家提起的无外乎是「铁饭碗」、「有保障」、「寒暑假」等一系列关键词。
过去3年由于疫情的冲击,大家更加趋向于追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怕薪资一般,只要还有编制,好像一切都不成问题。再加上教师的发展道路简洁清晰,面对的未知相对较少。只要上了这艘船,貌似不再需要担心偏航。
有些段子就曾调侃:「体育老师生病了,这节课我们上语文。」仿佛体育老师的课从来都不需要亲自上,更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批改作业、编写教案,看似体育老师的压力远小于主科老师。
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作为体育老师,工作远远没有大众想象中的那么轻松。
对于一些体育老师来说,不仅要参与体育教学,还要兼任其他工作,如团委老师,乃至放学后监督晚自习。对于学生数量庞大,而体育老师配备不足的学校,一些体育老师甚至会出现一周满课的情况,全天在外风吹日晒。
据统计,2021年全国中小学生体育教师人数为77.05万人,相比2016年增加了18.51万人。截至目前,据测算,义务教育阶段按照体育老师每周15节课的工作量,缺口约为12万。教育部也表示,将着力破解体育教师紧缺的难题。
诚然,人才的缺口是存在的。但实际上,在经济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和各大优质高校,体育教师岗位可能早已趋近饱和。招聘需求逐渐下降,外加延迟退休,甚至返聘,新增岗位少之又少。
近日官方发文,鼓励退役运动员在学校教练员岗位继续发挥专长。各地可拿出一定名额面向「取得一级及以上运动员技术等级的退役运动员」公开招聘,与学校体育教师形成良性互补。在实际操作中,学校体育老师与学校教练员是否会出现一种微妙的关系,可能也值得我们去思考。
大城市的机会寥寥,这些缺口主要出现在乡村小学、初中和教学点,但又有多少人愿意做那个「下沉」的人?在某些城市,在编老师一个月工资到手3000元,确实也是一种稳定,但是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种稳定的穷。」
即使在北京,也不乏在校多年的体育老师,萌生从学校离职去市场就业的想法。只是因为疫情的出现,这种想法逐渐被压制下去。
同时,在北京、宁波等地印发「教师退出机制」,对于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未通过年度教师考核的教师,将对其实行撤职。
此「教师退出机制」体现了国家整顿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决心。也意味着教师岗位,即使稳定也绝不能「躺平」。「铁饭碗」是否能拿稳,还得看个人能力。
在未来,我们想要成为体育老师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甚至面临诸多风险。选择成为此岗位只是为了图轻松、求安逸,恐怕不能捱过这个时代的变幻莫测。
因此,对于有志向成为体育老师的学生,以及已经成功上岸编制的体育老师来说。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潜心教学。提前打好预防针,做好风险管理的准备,并且留好退路。我们才能成为那个不被时代「卷走」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