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详情
从家长1000万接手说起,当下体育教育机构的危与机|小败局
2023-03-04 21:13:17
如果你是一名置身事内的体育教育从业者,经历疫情三年的起起伏伏,经历过无比艰难的2022年,你一定会被最近的一条行业新闻震惊到。
重庆一家名为“强胜体育”的篮球培训机构发出一份《复课通知》,里面直接说出“今年资金链完全断裂”的状态,但同时提到:“在我们山穷水尽的时候,幸运的是我们学员中的一位家长因为情怀和看好健康体育的长期发展,愿意接手,让孩子们有课上。新公司将完全承接强胜体育所有校区学员的剩余课程,同时马上解决员工的所有欠薪及欠租问题”,最后还公布了恢复上课的时间为3月3日。
新公司名为“重庆兴悦强盛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3月1日,工商执照都是“热乎乎”的,法人是“任兴中”——就是《复课通知》里提到的那位有情怀又看好体育教育行业的家长。据说任兴中自掏1000万元接手机构,无偿履行之前的课程,并保留了原团队。
震惊之外,谁能不好奇。我随便抛几个问题:
1、“资金链完全断裂”——这可不是一个随便能起死回生的状态,且不说家长的信任危机已经持续多久、引起了多少退费,也不说房租及员工的工资拖了多久、还能不能聚拢回来?任总到底是看上了机构的哪一点?如果只是“希望儿子和熟悉的教练、队友一起继续打球、一起成长,也希望自己的消费权益得到保证”,那么1000万的“消费”是不是也太贵了点儿?原因肯定不止于此,究竟是为什么?
2、强胜体育在重庆曾是一家地方头部篮球培训机构——3000多个孩子的体量,每节课的单价在140元以上(基本也是偏高端的价格),疫情之下的2020年、2021年都还发展得不错,按理说一家经历了疫情各种突发情况的机构,肯定有一些应急措施,怎么就突然“资金链完全断裂”了?
3、强胜体育的“小败局”是体培行业共性的“新冠后遗症”,还仅仅是一个个案?这一次资金链断裂和“起死回生”,对于其他体培机构会有什么启发?
4、强胜体育放手,“兴悦强胜”接手——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到底是希望之春,还是失望之冬?
我决定做一件对于行业可能有意义的事情——尽量不用网上碎片化信息,而是联系到他的创始人,去探寻一下藏在冰山底下的原因,就像我欣然接受懒熊体育联合创始人黎双富同学邀请,写这篇洞察时说的:“复盘一下强胜体育的经验教训,同时给行业中其他机构以警醒和启发,也让家长对体培行业继续充满信心。”
切忌盲目自信
强胜体育的创始人廖先广,从事篮球培训已经超过十年,人生第一份工作就是在一家头部篮球培训机构起步,用他自己话来讲,几乎见证了中国青少年篮球培训的起起落落。
早年的经历里,有一段是和别人合伙开篮球培训机构,年底分钱的时候却被“坑”了一把,本该属于他的分红,却只拿到了五分之一。这次让他看到了人性“恶”的一面,成为“一生的烙印”,以至于后来的创业过程中,每当给员工承诺时,他都会叫上一个见证人,当场用文字记录下来并签字确认,决不允许“自己的悲剧”重演在他人身上,因为他忘不了自己当时被坑以后的感受。
因此,在强胜体育迅速崛起的过程中,廖先广明白了“人”是体育培训生意中最关键的要素,对人的理解和尊重是这门生意中的本质,把利益合理分配给“人”,才是生意中最重要的一环。
廖先广的底层逻辑是“对内成就员工,对外成就客户”。
在“成就员工”方面,他不断改进激励机制,目的是和员工“一起幸福地追求属于我们的美好”,“他们才是老板,我是员工”,虽然是借着微信沟通,但我还是能感受到他说这句话时的真诚:“个别情况下最多能给员工分到90%,公司只留下10%,公司只是创造了一个平台而已”,“我那几年做得好就是会发工资而已。”隔着手机屏幕,我似乎能看到他嘴角上扬的表情。
在“成就客户”方面,他把篮球定义成一个游戏,目标是让孩子喜欢、让家长喜欢。他们修改了很多篮球规则,比如在U6级别,有个比赛叫做“上阵父子兵”,爸爸也可以上场,但是不允许投篮,他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抱起孩子扣篮——这样得2分,而孩子自己投篮得3分。这样有意思的设计,显著增加了家长的“参与感”。此外,他们还有小小裁判员的培训,最小的裁判只有8岁,这些都是一些可贵的产品创新。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个“萧何”是人,另一个“萧何”是钱。
2021年的业绩不错,廖先广年底集中发了一批奖金,他现在再复盘,这些钱如果晚发出去几个月,也不会让始料未及的2022年变得那么狼狈。更要命的是,这批钱让有些员工本已雀跃的心变得更加浮躁,他们中的有几个甚至拉上家长开始创业,这些员工的“躁动”又带动了更多的员工离开。廖先广当时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因为,他相信“会分钱”一定会解决这个问题,但不巧的是,2022年实在是太史无前例了,疫情的影响让“强胜体育”人才的最大获取通道——校园招聘,随着校园的封闭也彻底停摆了。
其次,由于2021年不错的业绩,强胜体育决定新拓两片场地,这些新场地占用了现金流,在2022疫情反复的情况下,开工进度很受影响,截至今天也没有交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收入端,受了更大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2022的疫情,一方面是因为上文提到的“人”的问题。全年的收入相比2021年,差了不少。
祸不单行,三浪叠加,一面拧紧了水龙头,一面放开了排水口,最后导致了2022年末的资金流枯竭,直到“白衣骑士”任兴中出现,危机才得到化解。
疫情是一张公平的大考卷,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失败都归结为疫情。但用放大镜去看强胜体育,你又似乎看到它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既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基本盘,也有能充分激活员工动能的利益分享机制,按理说抗风险能力应该比多数机构要强,可为什么最终一下子就迎来了至暗时刻?
我2022年初在懒熊体育写了一篇《
迷雾中的体育培训行业,2022年路在哪里?
》,其中提到:“2022年实在是太不确定了,关于2022唯一可确定的,就是它充满不确定性。”不仅有表面上的疫情、双减,还有冰山底下更大一个因素——“整个经济的增速放缓,还有消费低迷,确实影响到了我们这个行业的收入增长。”家长的钱包缩水是显而易见的,一定会对非刚需的体育教育产生实质的影响。
但,将核心原因只归结为对2022年的误判行吗?恐怕不行,因为当时谁也无法精准预测2022年的情况,全国大多数体培机构都在2022年初迎来了业绩开门红,那时的从业者各个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要把失去的两年补回来。可谁曾想,这一年的不确定可能是我们很多人一生中经历的最大一次不确定,但我们还是看到了体育人坚韧的一面,无比艰难的一年过去了,多数人也扛了下来。
可我们将强胜体育“小败局”的原因只归结为“现金流和人的管理”,似乎又显得苍白,也没有直击灵魂。
此时我想到郭鹤年的一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以我个人的经验,成功同时也是失败之母。”
如果研究一下海底捞在2020年下半年的扩张,似乎也能看到类似的问题——2020年6月之后,海底捞大多数门店迎来了昔日的排队盛况,当时的疫情也控制得非常好,偶尔来一下,很快就能控制住,同时很多商场的黄金位置和铺面迎来闲置,对于手握大把现金想快速扩张的海底捞来说,无疑是一个抄底和逆势超车的机会。于是海底捞一下子新开了700多家店,这个数量接近之前20几年的总和,但海底捞在2021年才意识到,不光是疫情没有过去,老百姓的消费也受整体经济的影响而减少,海底捞当年业绩大幅亏损,市值也缩水了3000多亿,被迫关了300多家店,张勇自己坦言:“我对趋势的判断错了,去年6月我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目自信。”
不得不承认,海底捞是一家优秀的公司,近30年的磨练构筑了它非一般的韧劲,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视为一种核心竞争力。2021年的考验虽然猛烈,但及时的纠错和转向不仅让它活过来了,甚至迎来了新的发展——“啄木鸟计划”大幅优化了门店的人力成本,显著提高了人效,业绩也扭亏为盈,从2021年亏损41.6亿元到2022预计盈利13亿元,海底捞就是海底捞的“白衣骑士”。
“全力以赴”的自我救赎
回到体培行业,2023年2月18日,上海篮球培训机构“全力以赴”的创始人邵埃菲发了一篇将近6000字的《致家长的一封信》,说明机构目前“资金量处于接近断裂的状态”,同时也表明了“为所有的客户、员工负责到底”的决心。在信中,邵埃菲不仅复盘了2022年公司资金链接近断裂的原因,同时也回顾了他创业以来的初心和对篮球的热爱。
▲邵埃菲长文截图
我把这封信来回看了三遍,也和邵埃菲通了一个很长的电话。
邵埃菲把原因归结为“2022一整年对于我们的打击以及在经营过程中我们自身对于风险的预估和把控不当”,既有外部,又有内部,而且他还细致地按照时间线梳理了这一年的问题,已经复盘得非常细致了,我建议同行业的小伙伴都去看看,成功各不相同,失败总是相似的,一定能从他们的经验教训中获得启发。
有一点我是意外的。经历这么大变故,我以为他会很消沉,但其实一点儿也没有,我准备的那点加油打气的陈词滥调根本没用上。面对个人数百万的负债以及派出所、市场监管局的询问调查,我相信很多人都会崩溃。他告诉我他是不会放弃的,因为这是他无比热爱的事业,全力以赴篮球学院就是他7岁的孩子。
体育人共有一个相同的特质——抗挫折力很强,因为他们身体的黄金期都在参加各种比赛,经常面对输,受打击是常态,因此体育锤炼出的人格必然有坚毅的一面,这也是体育的魅力之一。
另外,在体育教育领域,很多时候创始人除了管理还是一位教练、一位老师,球场上告诉孩子要坚持不放弃,现实中为人师表也得言行一致:“在球场上我是邵教练,作为教练曾经是很多小朋友、年轻球员的榜样,再大的困难,我相信一定会有办法的,办法总比困难多,邵教练还要为你们当好榜样!”
这封信发出来之前,微博上很多恶语相加的误解和评论,随着这封信的传播开来,家长、场地方、协会、同行都陆续向他伸出援助之手,评论点赞最多的一条是一个叫“乐乐吧”的家长:“邵教练是我见到过的很有素质人。3年来一直想尽各种办法坚持教学,我很佩服。我孩子己经大了,不适合这个班了,我自愿退学不要退费。”
他说:“作为一个体育人,创业就像一场篮球比赛,有球队处于领先的顺风球,也有球队处于落后状态的逆风球,情绪低落,团队无法凝聚,这个时候唯有调整好自己的状态,直面挑战,才有可能重新回到有利位置!”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说过:“当你在创业时遇到特别难的事情的时候,你应该感谢、珍惜,因为这是你竞争对手之后也会遇到的事。当你克服了那些你认为克服不了的问题,就是你最大的壁垒。”
虽然无比艰难,但我希望“全力以赴”像海底捞一样,邵埃菲成为自己的“白衣骑士”,把“逆风球”打回“顺风球”,这段磨难会构筑成他们最大的堡垒。
2023年,黎明前的黑暗
突然一下,“阳”字从朋友圈消失了,但新冠消失可能是一种错觉,根据不少专家的推测,5-6月可能还会有第二波疫情,就算新冠没有任何影响了,投资和消费的信心似乎还没有完全回来,当然冰山底下更严重的是,很多家庭收入显著受到了影响,势必还会继续影响家长在体育培训方面的投入。
很多人觉得餐饮、酒店、高铁航班都在迅猛恢复,但只要再深入看一下,这些都是生意型、商旅型的场景,大家挣钱的预期恢复得很饱满,但是真正花钱的信心却恢复得很骨感,到了真正投入或者花钱消费的时候,大家都很谨慎。
再加上行业中大部分机构去年年底都囤了大量的课(很多机构还都是以大课包为主),且在场租、工资方面可能已经有了拖欠,而家长的需求只是在缓慢复苏,虽然孩子的出勤率还是很不错的,但据我了解,开年大课包售卖的现金流远不及预期,这一头一尾的夹攻会在这几个月爆发。
因此,这个阶段就像黎明前的黑暗,走过夜路的人都知道,这是夜里最黑的一段,这个阶段也像化雪的时候,北方经历过严寒人都明白,这个阶段比下雪的时候冷多了。
如何应对当下,我给大家两点建议:一个针对行业,一个针对个体机构。
1.像帝企鹅一样抱团取暖
因为透支了巨量的营养,生完宝宝的雌企鹅需要出去觅食,几百公里之外,一去两个月,雄企鹅必须有一种方式,不吃不喝完全依靠自己有限的脂肪保证孵化温度,他们用的就是这种特定的抱团取暖方式。
雄帝企鹅之间保持0.8-0.95厘米的间隙,瘦小的在中央,强壮的在外侧,队伍不断地变化,最外层迎风一侧的企鹅沿着边沿移动,从迎风测移到背风侧,逐渐交换到内侧,内侧则会逐渐移动到外侧,这样保证了每只企鹅都有均等的受热机会,最终会形成六边形。这样一来,能量损失只有之前的一半,可以将温度从零下40度升到零上20度。
体育教育行业这三年经历了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去年,很多机构都提着一口气撑着,明明都已经看到了曙光,大家谁都不想倒在黎明前,因此这个时候需要真心团结起来,互帮互助,一起形成取暖的阵型,把我们行业的温度从零下40度升到零上20度。
这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一方面,家长的信任可能不是单独给某家机构的信任,某种程度可以理解为对行业的信任,一损俱损,大家都拴在一根看不见的绳子上,帮别人其实也是帮自己。另一方面,每个机构做的都是方圆2公里内的生意,基本都没有特别强的竞争关系,理论上这个行业更多的是一种竞合而非竞争关系。
2.理性乐观地蹲着
当下,蹲着是一种很有用的姿势。
蹲着不是躺平,而是向内,练内功;蹲着不是闭目,而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向外学习,蹲着不是熬着,而是积蓄力量,反脆弱等待机会,随时起跳。
蹲着不仅是一种实用的姿势,更是一种向内、向外以及向上的力量。
我们必须认清当下可能是行业三年以来最难的一段时刻,这不是悲观,而是理性;同时看到曙光、相信未来,这是乐观,是底层的信念。
回到开头的4个问题
关于第1个问题:
虽然没有联系到兴悦强盛的任总,但我相信除了大爱无疆和父爱如山外,他也一定从他孩子学球的经历(在强胜学习训练的4个月感到非常满意)上看到了一个自己转型的新赛道,对他来说可能是个全新的机会,也可能是后疫情时代体培行业的一个新起点。
关于第2个问题:
如果是纯粹的经营不善,估计强胜体育在疫情期间就没了,但恰恰也是因为曾经成功过反倒给他带来了2022年的误判和冒进,对认知的反思可能更重要,而不是”术“层面的应对。
关于第3个问题:
强胜体育的“小败局”是体培行业共性的“新冠后遗症”,但是强胜体育的起死回生却是一个非典型的个案,行业中的机构不能都指望有这样的家长出现,但从现在开始,认清形势,从邵埃菲的复盘中认真学习,最能指望的还是自己。
关于第4个问题:
我愿意相信,对于体培来说,这依然是一个好时代。
我翻到强胜体育之前的一条公众号推送,其中这样写道:“本次‘强胜杯’冬季联赛的的举办,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反应能力、决断能力、观察能力、胆量和冒险精神、敢于面对失败、不屈不挠的毅力。”
最后,祝愿大家都不要失败,但一定要具备“敢于面对失败、不屈不挠的毅力”。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
,
了解懒熊体育更多产品及服务
。
用AI给球星卡评级,NBA跟投视觉搜索公司 | iSports
他们用20年坚持,守住中国霹雳舞的奥运希望
最新公告
CSIC早间新闻05.23(第632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1
5.21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31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0
CSIC早间新闻05.19(第630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CSIC早间新闻05.16(第629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5.14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28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3
CSIC早间新闻05.12(第627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09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