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详情
自行车三大赛落户中国,能否催热公路自行车运动?
2023-04-10 20:43:21
《共同体》是中国之声决胜时刻联合体育大生意推出的体育商业主题对话节目,以“求同存异,聊聊大家共同关心的体育热点话题”为口号,每周一期,逢周五晚上10:00于中国之声《决胜时刻》栏目期间播出。
4月初,环西班牙自行车赛宣布将于北京昌平举办“环西自行车中国挑战赛•北京昌平”。这是环西品牌首次在中国落地,同时标志着环法、环意、环西全球三大公路自行车赛事已经悉数进入中国市场。4月7日,第115期节目讨论三大环赛来华后中国职业公路自行车的发展。参与的“闲话者”是中国之声张闻,知名自行车媒体人陈子昊,体育大生意大湾区总监谭力文。
本文为本期节目文字精华摘录。
三大环赛魅力大
张闻:
4月3日,著名的环西班牙自行车赛宣布,今年6月17-18日在北京昌平举行在中国的首项赛事。这意味着环法、环意、环西全球三大公路自行车赛都在中国落地了。我个人对职业自行车的启蒙就是总台体育频道对环法的转播,从中了解到黄色领骑衫等等概念。可不可以先请陈老师进一步科普一下三大环赛的影响力在哪里?
陈子昊:
自行车的国际性管理组织是国际自行车联盟UCI。UCI比赛体系中,最高的层级叫世界巡回赛,当中包括三大环赛,还有其他地区的高水平赛事,例如在我国举行的环广西自行车赛,这些都是多日赛事。还有一些是单日赛事。多日赛意味着规模更大,而三大环赛相比其他多日赛,赛程更长、整体挑战性更大,所以影响力显著。目前三大环赛都设置21个赛段,期间至少包含两个休息日。换句话说,三大环赛至少覆盖23天的比赛周期。
2022环法,温格高获得总冠军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同时也是欧洲自行车运动的核心国家。从20世纪80-90年代开始,三大环赛开始有不同程度的国际化发展,现在形成了5月环意、7月环法、8-9月环西的赛历排期。而有能力挑战三大环赛最高荣誉的选手,我们称之为总成绩选手,目标就是冲着三大环赛的冠军头衔。
张闻:
三大环赛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是什么?
陈子昊:
正如我们通过电视转播画面尤其是航拍机位,会看到环法赛道美丽的风景。风光是三大环赛的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些最终成为公路自行车爱好者的人士,他们内心一定是非常奔放,对接触大自然、了解整个世界有很大热情。所以三大环赛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很自然地吸引到他们。
环法赛道风景绝美
张闻:
电视转播画面上还常看到观众沿着赛道欢呼打气。这是自行车赛传统吗?
陈子昊:
无论在欧洲还是亚洲,尤其是环法,在关键赛段、风景好的山顶终点等位置,常常有超过十万车迷在现场。如果一个赛段下午四五点结束于某个爬坡,天一大早甚至提前一两天就会有车迷集中在这个坡段。很多车迷会采用欧洲流行的房车旅行方式观赛,提前找好位置扎营,等车手集团过来。如果自驾跟踪比赛,常常会被车迷堵在路上,或者找不到停车位。在阿尔普迪埃山顶这种标志性终点,比赛结束后下山大概要花三四个小时,因为都狂热车迷把山路堵得像大城市晚高峰一样。
国内骑行热带旺自行车运动市场
张闻:
三大环赛的魅力这么大,现在它们都进入中国了。力文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过程?
谭力文:
从时间顺序来说,环法落地中国最早,2017年举行了环法中国赛。环法此前已经有在亚洲举办赛事的先例,主要目的在于在更多市场展示环法优秀选手的风采。而当时的环法中国赛设置了职业组别环法中国赛巅峰赛和业余组别环法中国赛挑战赛,海外高手和本地骑友都有机会体验环法魅力。
环西加入后,三大环赛均已来华
2019年,环意也落地中国,引入环意RIDE LIKE A PRO品牌,举行长三角公开赛。赛事距离更长,同样有职业选手和广大车友共同参与,近期也宣布了2023年赛事的筹备信息。环西是今年终于进入中国,完成了三大环赛在中国办赛的最后一块拼图。
张闻:
看出来自行车赛事对开拓中国市场的期望,但似乎自行车运动尤其是公路自行车,在国内相对小众。而自行车曾是国内最流行的交通工具、中国曾有“自行车大国”之称。这种错位怎么理解?
陈子昊:
从自行车通行大国到自行车运动大国,应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在欧美市场有同样趋势,即自行车的工业基础和群众基础可以支持自行车运动的发展。我国最早的公路自行车运动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90年代,当时的参与者包括国家队、专业队,还有一些海归、港澳地区的运动自行车经销商。后者把一些自行车运动产品和文化逐渐带入国内。
到2023年为止,国内自行车运动发展经历了两三次高潮期。十年前有一次,而最近三年是最新一波热潮。大家都知道疫情爆发后大众的户外运动热情以及健康意识大幅上升,去年各大媒体都关注到骑行的走热。现在骑行在国内大众运动的占比越来越高,可以说进入前五级别了。
环广西为世巡赛级别赛事
张闻:
骑行热又怎样进一步推动国内自行车运动呢?
谭力文:
从通行方式到运动方式,国人对自行车的印象将逐渐改变。国内公路自行车界一直为此努力。2019年,国内有10支UCI认证的车队,2023年增加到14支。根据UCI的车队等级体系,国内的车队目前还是洲际车队级别,往上还有洲际职业车队和世界职业车队。继续向上走就成为中国职业公路自行车发展的目标。而假如骑行风能持续,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市场人群大了。这些骑友成为各种厂家的潜在客户,自然有赞助商会支持职业自行车。这样车队、车手就有更好的生存条件,争取更好的发展。
中国自行车期待“走出洲际”
张闻:
刚才力文提到,三大环赛落地中国,是希望展示一些明星选手,继而助力赛事的整体品牌输出。国内的自行车选手是不是名气相对只局限于圈内?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前几年有《破风》这样的电影讲述公路自行车手的故事,有没有引起一些火花?
陈子昊:
车迷群体对《破风》整体还是比较认可,电影也有促进骑行运动的作用。正是《破风》为现在这波骑行热做了一定的铺垫。圈内人觉得,用影视文艺媒介宣传自行车运动是不错的手法。
环青海湖是国内经典公路自行车赛
至于整个中国职业自行车圈子,跟世界顶尖水平自然是有差距的。赛事方面,只有环广西属于世巡赛。其他环青海湖、环海南岛、环太湖等赛事,有的属于2.Pro,有的属于2.1,级别稍低一点。上述赛事都属于国内优质职业赛事,有的运营了十几二十年,对于促进国内职业自行车运动贡献很大。
车队方面,力文已经提到我国只有第三级别的洲际车队。洲际车队的挑战在于很难申请到世巡赛赛事的参赛名额,所以中国车队在国内只能参加环青海湖,要参加环广西就只能以国家队形式参赛了。
至于为什么组建不了更高级别的车队,原因就是刚才大家都说过的,中国还处于从自行车通行大国到运动大国的转化,参与到自行车运动消费的群体还不够大。欧洲有的自行车强国如荷兰、比利时,虽然只有几千万人口,但自行车运动的渗透率是中国的上百倍甚至几百倍,意味着自行车在当地是大众项目,更容易获得商业资源。国内的自行车运动渗透率会随着骑行热而增加,相信会有更多品牌尤其是自行车行业外的品牌关注国内自行车。
张闻:
在自行车运动领域,国家队队员、职业运动员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
陈子昊:
不同国家体制不同。欧洲国家主要通过本土职业联赛培养人才,需要参加国家队赛事时再召回顶级俱乐部的队员组队参赛。而南非的国家队员要“自带干粮”,根据赞助商支持程度、自己的收入情况来参加国家队赛事。意大利比较有意思,有顶级环赛,但没有最高级别的世界职业车队。而意大利的二级车队进入门槛相对较高,有带资进组等规定,更低的三级车队则定位于青训。所以在意大利国内,从青训到职业略有断层,尽管有不少顶尖意大利车手分散在顶尖职业队。
环意全球知名,但意大利没有最高级别车队
中国的情况是各省体育局都设置专业队,不断为国家队和其他商业车队提供人才。还有非专业体制内的自行车运动员,有不少也水平出色,全年全职参与自行车运动,目前我国国家队也有向他们开放参与国际赛事的机会。
张闻:
这些非专业体制运动员能单靠参赛养活自己吗?
陈子昊:
自行车同样存在马太效应,顶尖运动员收入不错,入门级别者就属于“为爱发电”类别。国内的非专业圈子里,有十来三十名运动员的收入达到白领或高级白领水平。但一些年轻运动员,如果他们一年下来能实现收支平衡、生活压力不大,他们也愿意留在圈子里。就我个人代入进去来想,假如我非常喜欢旅行,梦想游遍全国全世界,自行车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很多比赛在风景名胜举办,让你不但是去参加一场比赛,而且体会到当地风情。即使我作为一名车手没有赚钱,但我相当于免费去旅游,这就能激励很多年轻人参与自行车运动。
张闻:
整体而言,国内的自行车使用群体还是比较巨大,即使公路自行车未来不能成为主流大众项目,但它依然能在发展过程中积累忠实用户。相信会有越来越多人,爱上这种自由破风的运动方式。感谢两位参加本期节目,我们下期见。
注:
本文
所用图片来自Osports全体育
点击标题·阅读更多体育产业干货
飞盘“降温”
丨
江西体育产业
比音勒芬
丨
“魔鬼主场”经济学
春日徒步
丨
体育营销TOP10
-商务联系-
大生意君|微信号:tiyudashengyi
中超揭幕在即,财政公平法案能否治愈欠薪顽症?| 法律专栏
学生体质健康纳入政府考核,这一赛道再迎利好
最新公告
CSIC早间新闻05.23(第632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1
5.21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31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0
CSIC早间新闻05.19(第630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CSIC早间新闻05.16(第629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5.14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28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3
CSIC早间新闻05.12(第627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09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