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伴随着各地体育赛事、培训活动全面复苏,体育消费市场加速回暖,各地迎来体育消费节热。同时,各省市也加速稳经济促发展方案制定与落地,3-4月,多省市都出台扩大消费行动举措/行动方案,方案中,体育消费成为提促消费稳经济促发展的重要组成。体育Bank特别汇总部分省/市促消费体育看点和相关省市体育消费相关数据看点——
北京:激发潮流体育消费新活力
人均体育消费3310.3元
4月18日,北京市商务局发布《加快恢复和扩大消费 持续发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2023年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将激发潮流体育消费新活力。合理利用城市公园、郊野公园、公共绿地等空间资源,增设户外潮流体育运动项目设施。吸引培育骑行、水上运动、飞盘、露营等时尚潮流体育项目赛事活动。此外,北京还将继续擦亮冰雪消费名片,包括推进奥运场馆四季运营,大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等。《方案》同时提出,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夜京城”特色消费地标、融合消费打卡地、品质消费生活圈。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八届SportIN体育潮流产业大会暨体育bank年度颁奖盛典现场,北京市体育局体育产业发展处处长祝伟民也表示,近年来,丰富的线上运动体验和潮流运动形式,丰富了体育产业的赛道,也让全社会更加认同体育的价值和功能,体育消费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内容。北京2021年人均体育消费3310.3元,这两年体育消费保持了难得可贵的增长,经济活力得到释放,体育热度和力量,让全社会感受到了经济的恢复热情,北京作为双奥城市,也欢迎更多体育产业经营者,一起将体育做大做强!
据悉,4月10日,北京市体育局还印发了《2023年北京促进体育消费工作方案》(京体产业字〔2023〕11号)。方案推出17项举措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扎实推进体育消费领域改革创新,促进消费,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方案》提出持续加强场地设施建设,丰富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创建10个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和体育特色乡镇,改扩建10个体育公园,新建70处足球、篮球等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建或更新3000件室外健身器材,为市民提供形式多样、举步可就的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丰富和提升“15分钟健身圈”的服务内容和品质。《方案》同时特别提出注重时尚新兴体育项目发展,拉动休闲体育消费。依托市、区级单项体育运动协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组织群众性户外潮流体育运动赛事活动。不断深化与滑板、攀岩、飞盘等新兴户外潮流运动国家级主管项目协会的良好合作关系,努力与相关国际体育组织建立长效联络机制,积极谋划重大赛事筹办。继续打造帆船、卡丁车、攀岩、滑板、飞盘、露营、桨板等户外潮流项目赛事活动。围绕“夜京城”地标和“夜京城”商圈,开展篮球、足球、空竹、荧光跑等夜间赛事活动,丰富夜间体育赛事活动内容,助力夜间消费。
培育高附加值运动消费市场,提升体育消费能级。结合潮流时尚运动消费趋势,支持马术、击剑、冰雪等高附加值运动项目市场开发,引导体育健身休闲服务企业提质,带动消费升级。鼓励打造房车营地、赛车赛马、冰雪马拉松、旱地滑轮比赛等时尚场景和业态。依托生态涵养区自然资源,组织开展丰富的京郊户外运动活动。利用“鸟巢”“水立方”“冰丝带”“奥林匹克塔”等奥运标志性建筑,打造奥林匹克文化集中展示区域。
方案同时对加强体商文旅融合,打造体育消费城市地标;办好“8·8”北京体育消费节,创建体育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数字体育服务,拓展智慧体育消费;支持发展体育会展,增强体育资源聚集能力;筹办服贸会体育服务专题展、文化旅游区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等具体举措都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
3月海南省也发布多项政策引导消费增长,拉动海南经济快速发展,3月3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26条措施推动民营企业提振信心、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深度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3月18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海南文体会展活动恢复振兴的若干措施》(琼府办〔2023〕11号),进一步促进海南文体展演、体育赛事和会展活动快速复苏,加快推进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若干措施》专门针对文体会展市场,涵盖海南文体会展市场的产品供给、消费新业态、激励政策、营商环境等10项具体措施。包括继续支持举办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海南高尔夫球公开赛、海南国际马拉松、国际旅游岛帆板大奖赛、海南省全民健身运动会,进一步提升品牌赛事影响力。
全年举办各类会议和展览不低于600场。办好海南省全民健身系列赛事活动、青少年锦标赛和U系列赛事、竞技职业赛事、万宁冲浪系列赛事、文体研学等体育赛事活动。全年举办各项体育赛事活动不低于500项。
措施中还特别提出设立文体专项奖补资金,总规模1.1亿元。其中对传统品牌赛事予以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支持。6000万元用于支持市县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举办文化展演和体育赛事活动。体育赛事活动根据层级、规模、影响力等因素给予实际支出最多不超过30%的事后奖补,国际级体育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全国级体育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省级体育赛事活动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对重大影响力体育赛事通过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文艺展演奖补根据观演人数对企业进行补贴,观众人数达3万人(含)以上补贴150万元;观众人数达3万人至2万人(含)补贴100万元,观众人数达2万人至1万人(含)补贴50万。已获得市县支持资金的,省级按照实际支持资金一定比例予以补贴,其中海口市、三亚市、儋州市按20%补贴,其他市县按30%补贴。鼓励市县参照本措施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刺激社会力量投资办展办赛。
根据最新发布的《海南统计月报》显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方面,2023年1-3月,海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2072亿元,其中海南体育、娱乐用品类约为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39.9%。
更多省/市体育消费数据看点
江苏: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626元 部分城市超3000元
3月,2023江苏体育产业大会上公布,2021年,江苏省体育产业总规模达5652.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535.7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1915.14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12年的0.99%提高至2021年的1.65%,全省城乡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从2017年的2028元提高到2021年的2626元。
2021年,江苏省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可支配收入的5.5%,体育消费支出中健身休闲、体育培训、体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支出占比达63.2%。南京、常州、苏州3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1年体育消费总规模总和达到841.5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均超过3000元。
福建:2022年体育产业总产出达6008.78亿元 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123.5
福建省体育工作会议上获悉,2022年福建全省体育产业总产出达6008.78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4%,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拉动地区国民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
2022年,全省体育消费总规模达889.1亿元,人均体育消费支出2123.5元,占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持续提高。此外,全省去年共举办规模以上品牌赛事110余项,间接带动各类消费40亿元以上。2022年全省体彩销售成效明显,全年销售103.51亿元,同比增长11.58%,筹集公益金28.19亿元,同比增长7.78%。
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的持续丰富也让体育产业水涨船高。去年,我省连续21年把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工程列入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20个智慧体育公园和30个游泳池。同时,推进体育助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建设13个乡村口袋体育公园和乡村运动角、10个笼式篮球场、30套健身路径。全省首批630所学校体育场地实现面向市民群众开放的目标。
此外,2022年全省共举办线上线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3200多场,参与人数超过160万人次。全省共举办省级青少年体育赛事32场,参赛人数超3万人,举办“奔跑吧·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参与人数超53万人次。
重庆:人均体育消费1023.22元
近年来,重庆体育产业也得到加快发展。2017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362.59亿元,增加值为162.66亿元,GDP占比0.83%,人均体育消费655.30元。而到了2021年,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659.09亿元,增加值为265.18亿元,GDP占比达到1.0%,人均体育消费1023.22元。
天津:人均体育户外用品消费支出较2013年增长3.6倍
天津去年发布的相关专项调研结果显示,天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据统计,截至2021年,天津市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3728.9万平方米,总数量达到28016个;建成区级公共体育场馆60个、城乡社区(村)健身园8000多处,新建和提升改造体育公园90个、街镇社区全民健身中心77个,更多的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全市“15分钟健身圈”初步形成,实现群众出了家门就能健身的目标。
与此同时,群众用于健康健身的投入也实现跨越式增长。2021年,天津市居民人均用于医疗保健的消费支出达到3747元,比2013年增加2302元,增长了59.4%;人均保健器具消费支出额由10.0元增加至31.9元,增长2.2倍。2021年天津人均用于体育健身活动的消费支出比2013年增长2.38倍,人均体育户外用品消费支出增长3.6倍。
今年2月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运动之都”建设行动方案(2022—2030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天津市竞技体育国际国内竞争力明显提升,高水平体育赛事体系更加健全,拥有国际一流运动训练基地和场地设施,职业体育发展更具魅力,公共体育服务更有品质,运动健身科学化、智慧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全域运动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体育产业发展更具活力,城市运动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国际化“运动之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天津市竞技体育、全民健身和体育产业发展实力全面增强,城市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全面建成天津风格、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独具魅力的国际化“运动之都”。实施体育消费升级行动,到2025年和2030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分别达到450亿元和700亿元。
深圳:人均体育消费3492.21元 全国领先
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去年发布的《2021年度深圳市居民体育消费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市体育消费总规模为617.48亿元,人均体育消费为3492.21元,同比增长9.9%,全国领先。《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市体育人均体育消费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7.5%。人均消费支出较上一年增长316.86元。
《报告》显示,2021年,深圳体育培训与教育服务消费支出为341.12元,较上一年增长175.48元,同比增长105.9%,占体育消费比重为9.8%。2021年,深圳市民体育旅游的人均消费为116.56元,较上一年增长了4.27元,在体育消费中的占比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