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详情
一兆韦德破产流言中融资1.15亿,重新审视健身房生意 | 观点有效
2023-05-25 21:01:46
健身房赛道最近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根据三体云动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线下健身场馆2023年Q1的主要运营数据正在快速复苏;另一方面,老牌连锁健身房品牌一兆韦德,在一众破产流言声中宣布完成1.15亿融资。
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生意,在后疫情时代正迎来让人捉摸不透的时刻。我们不妨结合过去几年的行业发展,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个赛道。
大约2015年开始,健身房突然成为一门很性感的生意,备受投资方追捧。这可能要追溯到国务院2014年10月发布的“46号文”,它为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开帷幕。46号文带来的主要改变,是取消群体赛事的审批制度,释放了大众赛事和群体赛事发展的活力,不过它并没有给健身房的市场提供任何直接利好,可为什么产业最先火起来的赛道之一就是健身房?健身房到底是哪种体育生意?增长点在哪里?增长的瓶颈在哪里?为什么在疫情后体育消费快速恢复的今天,曾有18-20亿年营业额的一兆韦德需要紧急融资?
▲
延展阅读:
崩盘三部曲,浩沙健身如何一步步走向终局
解答上述疑惑,我们先要思考三个问题:
1. 健身房到底是什么生意?
2. 健身房的收入模式和盈亏逻辑如何?
3. 健身房当年是如何获得资本市场青睐的?
首先我们要理解健身房是门什么生意。大家平时见到的健身房多在小区会所和街边,还有商场的不同楼层。健身房对消费者而言是个事关个人身体健康的事,但对经营者而言,是简单的商业租赁,是商业地产上的业务。
街边的健身房是商业地产的街边店,商场里的健身房一般是商场的主力店。主力店是指在商场里租赁面积较大,能为商场的其他门店和业态带来客流,商场愿意给予较低的租金商户,典型的主力店包括超市、影院、书店、KTV和健身房。
不同建筑面积的商业体对主力店的面积要求不同。对于建筑面达10万平方米的商场,主力店的面积一般在3000平方米以上。我们身边的万达广场,基本上在10万平方米以上,其中的健身房很多超过1000平方米,而500平方米以下的健身房在万达广场只能称做健身工作室。广东江门万达广场的健身房就达到4500平方米。对于建筑面积3万到5万的社区型商业,主力店的面积一般在500平方米以上,健身房的面积多在300-500平方米,而健身工作室的面积就多在100平方米左右。
健身房是商业项目,需要租用商业面积,支付租金、物业费和能耗费,在这方面和零售店、餐饮店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的是,较大面积的健身房一旦成为商场的主力店,就能享受较低的租金和物业服务费,不过能耗费基本没有减免。
对于健身房的用户而言,健身房是自己投资健康、挑战自己、塑造美好身体和愉悦精神的神圣所在,但对于健身房的经营者而言,其就是一个典型的体验型商业地产租赁业务,顾客需要亲自到店才能享受服务,和开书店、超市、电影院没有不同。
优衣库的创始人柳井正曾说:“发现一个好的铺位,可能是零售业成功的第一步。”健身房作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很多人简单地认为,找个人多的小区或者客流较大的商场开不就可以了?但
商业项目的选址,需要考虑的不仅是自然客流和周边的住户数量,还需要考虑项目的通达性、周围的业态分布、竞品距离以及自然客流的人群构成、年龄、职业、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
自然客流多的地铁和公交站附近的店铺,租金也都比较贵。优衣库最早从折扣店开始,前几家的店面选在相对偏僻有充足停车位、但租金极低的位置,而极低的租金也让他们的产品低价策略得以实施,结果很多顾客一家人慕名开车而来,反而实现了充足的客流。
而茑屋书店的创始人在早期经营DVD音像店时对选址也极其苛刻。即使后来茑屋书店如日中天,他对选址也从不放松,总是亲力亲为。在《解密茑屋》一书中,增田宗昭曾说:“在拿下代官山地块后考虑做一个什么项目时,我首先做的是,以顾客的心态,在地块周围一圈一圈地跑步。每周都去跑步,而且是在一周不同的日期、不同的时间跑。人在散步、慢跑时,由于多巴胺作用,更容易产生创意和想法。比起坐在会议室里思考,一边观察项目一边思考,更容易开拓想象空间,尤其是走在街上,看到竞争对手的店铺,想法和创意会源源不断地涌出。”
在清醒认识到健身房的业务类别是体验型商业地产项目后,选址成为健身房经营者的第一关。在选择了一个理想的经营位置开门店后,就需要仔细研究健身房的收入模型和盈亏逻辑了。
首先看健身房的成本。以一个400平方米的小型主力店为例,在社区型商场的二层或者三层,100平方米的零售店面租金在3元/平方米/天,物业和能耗2元/平方米/天。对于万达广场而言,租金在5-6元/平方米/天,物业费加能耗2.5元/平方米/天。作为社区型商业(3-5万平方米的小型商场)的主力店,健身房可以拿到1元/平方米/天的租金和2元/平方米/天的物业加能耗费,这比在同等项目的零售店和餐饮店已经有了很好的成本优势。
仔细计算健身房的硬成本,我们假定,400平方米的健身房每个月的租金和物业费就需要36000元,一次性的装修成本40万,健身器材成本预计100万的初期投入,总成本达到140万(不含租金和物业费押金,不含人员工资)。以装修折旧5年、设备折旧8年计算,每个月的租金物业费加上折旧费大约5.4万元。以健身房年卡5000元/张计算,需要130位健身消费者才能实现每个月的收支平衡。如果算上健身房的人员工资和相关费用,就需要吸引更多消费者办卡。
在一个零售品牌,或者主力店创立的早期,选址和租金是其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考量。和健身房同属主力店的书店,早就走出了一条控制租金成本的新径。茑屋书店自2020年进入中国,经过三年发展已经开出15家茑屋书店和快闪店。2022年上海前滩太古里开业的茑屋书店占地近2900平方米,以体量而言算不上主力店,但按照书店的品类和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自然享受了太古里的主力店待遇(不计算装补),但作为书店,茑屋却打出了不一样的商业概念——Feel, Think, Health, Beauty(感受、思考、健康和美丽)。在2900平方米的书店里,茑屋只有1/3的经营面积和书相关,1/3是咖啡和轻餐区,杭州天目里的茑屋书店更是推出咖啡点心和西餐的组合,另外1/3则经营玻璃制品、办公用品甚至资生堂系列化妆品和开美发店。
在任何商场,零售和餐饮的租金都远高于主力店,化妆品/美妆往往在商场一层,租金更高。但茑屋书店凭借其书店主力店的业态,享受主力店的各种优惠,同时经营着利润更高的餐饮,零售甚至美妆。
如果茑屋书店在中国的选品和日本一样定位清晰且目标明确,这样的多业态组合,获取较高的销售额和毛利,支付极低的租金和物业费,不赚钱就怪了。
反观健身房,除了健身和少量的饮品,其他经营业态可以说凤毛麟角。买书和健身都是一种自我投资或少部分人的自我愉悦,实际上它们在当下这个时代已经变得有点类似,要是试图只依靠市场上对这种“高端消费”的需求和意识,要赚钱是很难的。
店面租金和物业费之外的费用,就是人力成本和办公成本了。一类健身房提供健身器材,雇佣少量教练带操课和有氧项目,收费低人力成本也低;另一类健身房大量雇佣私教,力推一对一的高收费的私教课程,收入高但相关成本也水涨船高;还有的健身房借助科技硬件,提供大屏幕、照明和音响,让健身者参加网上的直播健身课程。不过,大部分健身房采用传统的私教模式来提高营业额,一节私教课200-600元不等,私教和健身房分成。对于大量使用私教的健身房,如何管理人力成本并激励教练提高私教课收入,就是盈利的关键。
目前很受欢迎的超级猩猩,经过八年发展,达到250家门店和2000名员工规模,相比其他健身房努力推销年卡甚至多年卡(2020年以前),超级猩猩从50元一次的“次卡”开始,不收年费,而是按次付费,大大改变了健身行业的传统收费模式。它们逐步推出了单课时69元、89元、129元的产品,希望打造出一套靠互动、体验和科技感为核心卖点的业务模式。
超级猩猩在收入模式创新的同时,也需要一套人力成本管理体系匹配。从目前来看,能力出众的教练称作酋长,管理其他的教练,教练的收入为底薪加收入抽成,而教练按照能力和创收表现分为几个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抽成比例,使人力成本成为收入的一定比例,以谋求各健身房的盈利。而且,为了应对当下这种市场现状,在严控人员成本的同时,超级猩猩开始大量使用直播视频课,其开发的META产品结合屏幕、灯光和音效,提升人屏互动效果,让一对一的私教场景成为一对多的大课体验,一旦运作顺利,可以系统提升盈利能力。
再回头看日本的茑屋书店,多年前就推出T-Card会员卡,一种凭消费获得积分的积分卡,就像航空公司的金银卡,可以享受不同的折扣以及免费停车等服务。在茑屋书店获得众多会员后, T-Card和FamilyMart、BookOFF的会员体系合作,就如同铂涛酒店和希尔顿酒店合作会员积分。从顾客角度看待会员体系,一张卡能够享受众多平台(实际微乎其微)的优惠,积少成多,顾客的心理优势明显。没人愿意带10张积分卡出门,但每人都期望享受所有的优惠。这无形中给合作会员卡的零售商家都提供了竞争优势,而目前国内的健身房还鲜有类似的积分卡服务。
能够获得大客流的优质店面,扩大经营品类增加收入和毛利,同时控制租赁和人员成本,健身房的盈利才能得以保障。
正因为资本的狂热介入,众多健身房2016年开始了蒙眼狂奔模式,有许多靠着融资等迅速扩店,一时间风头无两。以2016年红极一时的青鸟健身为例,他们一度号称自己有15万会员,并计划2021年上市。青鸟健身2002年的年卡8000元,和中体倍力10000元差不多,经过多年的缓慢发展,从2015年后开始进入“事业上升期”,2016年青鸟健身开始推出6折的2年卡和3年卡,直到后来和光猪圈健身合作推出299元、399元的月卡,其基本逻辑是把2年卡和3年卡的卖卡收入计入当年的业务收入,造成业务逐年增长的假象,再通过不断融资,寅吃卯粮,击鼓传花,最终资金链断裂。这也是这几年许多连锁健身房折戟的主要原因之一。
(延展阅读:
被困健身围城:青鸟20年浮沉始末
)
在售卖年卡方面,健身房和美发店、美容店的业务极其相似,但美容美发的赛道上没有政策红利。2014年颁布的国务院46号文件放开了赛事审批,但赛事的发展和成长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新浪体育从2015年开始响应号召创办新浪黄金联赛,历经5年发展到2019年才达到6000万年营收。而2015年营收过亿的健身房比比皆是——浩沙、青鸟、一兆韦德、威尔士……
有志在健身领域发展的产业人,和愿意投资健身房生意的投资人,都需要对有商业地产基因的健身房业务有本质的认知。经营者需要用零售业务的理念和耐心,从选址、工程条件、租金谈判、业态组合、成本控制、收入模型等多角度,按照商业地产的逻辑,脚踏实地寻求发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健身房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多元化建立护城河后再寻求规模化。希望一兆韦德这次融资后可以进入良性增长车道, 健身房行业也需要一套成功经验。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
,
了解懒熊体育更多产品及服务
。
这个ToB健身App,有一条让人坚持全年健身的公式 | 创业熊
泳池清洁的未来,机器正在取代人工
最新公告
CSIC早间新闻05.26(第633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5
CSIC早间新闻05.23(第632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1
5.21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31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0
CSIC早间新闻05.19(第630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CSIC早间新闻05.16(第629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5.14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28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3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