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详情
马拉松上的买脚大战
2023-06-01 21:00:55
在2022年11月举办的杭州马拉松上,有一名选手前后换了三个运动品牌的装备,最终成绩跑进了2小时50分。赛后,他将自己的抖音账号名字从“步行者”改成“杭马248号选手”。
他在抖音上承认,自己这么干就是为了薅羊毛。
在以前,这种半道换装的选手也出现过,但都没有248号选手能引起跑圈这么广泛的关注。个中原因,
不仅仅是疫情三年停摆后马拉松终于迎来井喷式复苏,更在于运动品牌正加大力度,争相在马拉松上砸钱抢精英选手,战队规模扩大、丰富的奖品和奖金,确实给了更多人薅羊毛的空间。
这种情况在今年愈演愈烈。从过去的几个月看,一个周末里大大小小加起来能有二三十场马拉松,已不是什么新鲜事。
今年3月发布的《2023中国田径协会路跑工作报告》显示,上半年已经备案的133个路跑赛事涉及26个省级行政区,主要集中在3月和4月;有68家国内赛事组委会通过中国田协向世界田联申请赛事标牌,这一数字创历史新高。
随着国产品牌整体崛起,跑步品类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国产品牌几乎毫无例外地加码重视马拉松赛事营销。但是规模大、知名度高的赛事有限,这些资源几乎已被锁死,于是,赛道上连接着各地跑团和社群的跑者,尤其精英跑者,成了品牌们最重要的追逐目标。
▲2022年北京马拉松为全国马拉松赛事恢复打响头炮。
买脚大战,从砸钱开始
一直以来,一双合适的跑鞋对马拉松比赛的成绩影响较大,所以选手尤其资深选手对跑鞋的选择格外慎重。以往,运动品牌会签约赞助顶尖选手,让他们为品牌背书,而对于第二梯队的精英选手,只提供装备来吸引他们进入自己的战队。但过去一年,部分运动品牌在提供装备的基础上增加了现金奖励,无论赞助顶级选手还是招募战队都要使用真金白银,这也就是所谓的“买脚”。
买脚大战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异常激烈,跑圈内似乎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是买脚的价格蹭蹭上涨,倒是清晰可见。
由于国产品牌聚集在福建,针对今年4月举办的厦门马拉松,品牌们提早半年就开始布局。鸿星尔克、中乔体育、361°和特步的战队庞大,虽然官方面向社会发出的招募令中没有限定招募人数,但据悦跑圈统计,四个品牌的预期招募人数都高达400人,而安踏、必迈等品牌的招募人数在30到50的区间。有些博主甚至将参赛门槛和奖金奖品等信息汇总,按“最适合大众参与的战队”、“最适合高手参与的战队”分门别类,方便跑者比较和选择。
其中,鸿星尔克为战队投入不少,关门前完赛即能获得500元奖金、安全完赛就退押金等设置,降低了大众参与的门槛,加上成绩破三的奖励奖金超过大部分品牌,都让鸿星尔克战队的热度飙升。
这种赏金加持的品牌营销行为,是让成绩单焕然一新的重要原因,最终,鸿星尔克跑鞋的上脚率突飞猛进。
悦跑圈的数据显示,破三跑者中25.7%穿鸿星尔克,仅次于主赞助商特步,而2022年的厦马,只有2.8%的破三跑者穿鸿星尔克。
如今的跑者无疑是幸福的,有跑者告诉懒熊体育,在个别赛事中,破四就有机会获得品牌的奖励或者与之寻求更多的合作,但一般来说,机会主要集中在破三的精英选手中。
在疫情前,中国田协每年会更新一份中国马拉松大数据报告,根据2019年的数据,全国马拉松完赛跑者中破三的男性为9703人次,女性1806人次,也就是说,在700多万人次的参赛者中,破三选手占比不到千分之二。
随着近两年跑者的配速越来越快,马拉松赛事的数量回升,“马拉松单场赛事破三选手能破千吗”的疑问有了答案——今年的无锡马拉松的破三跑者就达到了1262人。不难推测,破三人次还会继续攀升,在品牌招募规模不断扩大的大环境里,能从中受益的人越来越多。不过因为破三人群依然小众,对于马拉松生态来说,还不至于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物以稀为贵,在一场马拉松里,破三跑者还不是运动品牌砸重金签约捆绑的对象,国家队级别的马拉松选手如董国建、李芷萱等,几乎都已名花有主,他们以年为单位的合作报价,也必将水涨船高。
其中,特步手握一众顶级精英运动员,且与中国田协绑定颇深,在跑步上的投入可谓巨大。2019年,特步和中国田协共同发布“国人竞速”计划,在无锡马拉松打破国家纪录的何杰和杨绍辉,光是国人竞速激励奖金就分别进账155万和126万,加上比赛、签约品牌、俱乐部等多项奖金,一场比赛能入账两三百万。
中乔体育2022年也发布了自己的赛中赛激励计划,登台领奖的选手奖金上万元,而鸿星尔克在去年上海马拉松发布的百万召集令,营销属性十分强烈。
运动品牌砸钱买脚,反映了跑步运动在疫情期间的蓬勃发展,也是运动品牌在跑步品类极度内卷的缩影,某种意义上,也为跑步带来了更多商业化的机会。
悦跑圈前创意总监程旸告诉懒熊体育,在今年的首尔马拉松上,有一件事让他印象深刻:三名国家队男子运动员参赛,耐克作为中国田径队赞助商,他们本应穿着耐克全套装备,但董国建却穿了特步,原因是特步向田协买了脚,“以前我们会在CBA赛场上看到运动品牌买脚,如今在马拉松赛道上也能看到了。这也说明,跑鞋的竞争和商业化终于进入台前,成为实至名归的重要品类。”
内卷的资本和推手
随着国产品牌集体崛起,无论跑步资深爱好者还是圈外的大众消费者,都越来越能感知到国产跑鞋正在产品、性能上不断追赶国际品牌。
“大家都说国产品牌卷,那是因为现在我们有了卷的资本,以前是一点资本都没有。”程旸感慨。
2019年,国产品牌开始研发和推出厚底碳板跑鞋,当时的技术能力还未成熟,部分顶级运动员在参加国际大赛时对于是否穿国产跑鞋参赛,还要慎重考虑一番。但如今,每个国产品牌几乎都有一个主打的竞速跑鞋系列,与国际品牌的产品体验和技术壁垒,很大程度上已经被抹平。
户外运动媒体人晏懿这样向懒熊体育描述:
“世界上至少有二三十个运动品牌,将他们的竞速跑鞋一字排开,只要能让顶级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充分磨合,穿哪一双去参赛都差不多。”
技术差距的缩小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件好事,而这导致了顶级选手在与品牌签约,或者精英选手在马拉松比赛选择战队时,奖金的多少就成了十分重要的考虑因素。
当然,如果品牌提供的款式不适合竞赛场景,或者品牌是刚刚进入竞速碳板跑鞋领域,那需要另谈。2022年的北马中,安踏在赛前推广的C100定位为训练慢跑鞋,和需要竞速的马拉松场景不相符,不少KOL在比赛时“反水”选择其他品牌的跑鞋。程旸观察,在鸿星尔克签约李芷萱的早期,李芷萱还会穿贴标的耐克比赛,但如今已经带着朋友和师弟师妹一起上脚芷境1.0,显然还是因为产品力达标了。
除了国产跑鞋产品力提升,悦跑圈、跑野大爆炸等跑步媒体通过在各大马拉松赛事“数鞋”来形成数据报告,成为了这场买脚大战的催化剂。
▲每到重大赛事,数鞋都会如约而至。
至少在2017年,数鞋这项业务就已存在,但在疫情之后,跑步品类竞争加剧,运动品牌越发看重这些第三方机构的统计结果。
站在向消费者宣传的角度,比起费尽心思解释产品性能的提升,“有多少精英选手穿了我们的鞋、谁穿着我们的鞋夺冠”要来得更加直观。而对于运动品牌的跑步负责人而言,这是向上展示KPI完成度的一个量化体现。
不过,数鞋也引起不少争议,除了数据的真实性,上脚率和产品认可度是否有必然关系,也是一个争论点。
晏懿表示,当所有品牌都在买脚的时候,上脚率高更多说明的是某个品牌花得钱多,跟鞋本身关系不大,“国产品牌一股脑涌入马拉松赛道,普遍认为曝光度等于做品牌,我认为这种思路粗暴且雷同,和做品牌不是一回事儿。至少品牌怎样利用运动员做长期的运营、细致的规划,还非常缺失。”
相比之下,国际品牌在国内马拉松的动作依然谨慎,不仅甚少签约运动员,战队招募也不常见。理论上来说,耐克即便不签约选手,因为多年的品牌形象和专业深耕,也不乏“自来水粉丝”为他买单,而阿迪达斯、亚瑟士等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下降,在国产品牌的你追我赶中显得相对比较被动。
有精英跑者告诉懒熊体育,去年的北京马拉松,为了和主赞助商阿迪达斯抢曝光,耐克通过有合作关系的跑团向精英跑者提供了全套顶级装备(价值3000元以上),而阿迪达斯给出的“邀约”只是一双跑鞋,这从侧面说明,国际品牌也有竞争的紧迫感。
在国外,买脚和数脚等现象基本不存在,马拉松参赛者上衣、裤子和跑鞋分别是三个品牌的情况比比皆是。所以,买脚可以理解为当下极具中国特色的马拉松营销方式。行业里对这种营销方式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调研的跑者里,有的认为这是运动品牌竞争方式雷同的结果,有人认为这是国产品牌比国际品牌更灵活的体现,当然也有人质疑,买脚已经让马拉松生态变了味,将来不排除会出现引导更多跑者一心奔着利益而去的状况。
“如果把之前的马拉松营销看作常态,那现在确实是非常态,但非常态也可能会导致市场的进步,所以说,一切其实都是必然。”程旸说。
不过,运动品牌到底要从这场买脚大战中得到什么?是纯粹为了提高品牌的名誉度,还是经过大量精英跑者穿着反馈后更利于提高跑鞋的性能,抑或是推动销售情况,在砸钱之前,品牌还需要先理清其中的前因后果。
黑人选手正在回归
疫情将黑人运动员挡在国门之外,是中国选手频繁站上领奖台、享受高额奖金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在疫情期间,国内选手的报价比黑人选手还要高,毕竟国内顶尖选手就那几个人,价格早就超出市场应有的范围了。”
经纪公司从业者彭聪告诉懒熊体育。
放开后,经纪公司重新将黑人选手引入国内,彭聪表示,如今至少已经恢复到60-70%,在合作的品牌中,每场马拉松至少需要5、6个黑人选手填补空缺。于是,中国选手面临的竞争骤然增加,2022年厦马,男子前三名都为中国人,而今年前十名只有第9、第10名为中国选手。
对于国产品牌而言,黑人选手为马拉松营销增加了一个选项,可以发现,安踏、李宁、中乔体育等品牌赞助的黑人团队都在壮大。
既然可以让黑人选手入华比赛,也就能让黑人选手穿着自家装备参加国际赛事。李宁在破三的精英选手买脚大战中的存在感相对不强,不仅较少对外招募,也不提供现金奖励。但在2022年的柏林马拉松赛上,李宁签约运动员德迈·塔杜·阿巴特(Deme Tadu ABATE)摘铜,之后品牌借势做了一系列宣传。
国产品牌都想用“国际选手穿着某品牌跑鞋跑进世界大满贯赛事/锦标赛前几名”来讲世界跑者认可中国品牌、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故事,但不是所有故事,都讲得这么顺利。
▲柏林马拉松上,李宁不止赞助了一名选手。
今年3月,中乔体育签约年轻的肯尼亚跑步大咖基普图姆,并用“专为破2而来”作为宣传语,结果一个月后,基普图姆在伦敦马拉松上穿着全套耐克完赛,双方就违约一事闹得沸沸扬扬,至今还没有看到确切的处理方式。
在黑人选手的领域,耐克和阿迪达斯深耕已久,加上经纪人会将优秀、自律的运动员优先输送到欧美赛场,他们对竞技水平有着更高的目标,不单单为了赚钱。这就导致输送到国内的黑人选手不仅在国际上知名度并不高,还容易发生不讲信用、临时毁约等情况。
程旸更是表示,
跑步世界和篮球不同,明星篮球运动员能为运动品牌增加光环,但跑步的人更注重体验,比起顶级运动员,和自己配速相近的某个陌生人可能才是跑者更关注的,所以赛场上的一个选手往往能扩散式影响一连串的人。“而且我认为,除了基普乔格,其他黑人跑步大神,国内除了部分核心跑步爱好者之外,大多数跑者都叫不上名字来。”
彭聪有着完全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国内马拉松需要更多黑人选手,他们的到来会促进国内运动员的成绩提升,而且国产品牌虽然产品力已经和国际品牌拉平,但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信服力还不高。
“要找到一个头部跑步代言人为国产品牌做背书,是运动品牌真正走向世界的关键,我们也还在为此努力。”
(应受访者要求,彭聪为化名)
声明:本文由懒熊体育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
,
了解懒熊体育更多产品及服务
。
德乙俱乐部的免费主场计划,应给国安上港们一些启示 | 颜强专栏
20年后,陈冠希的潮牌怎么样了?丨TRASHGUN
最新公告
CSIC早间新闻05.26(第633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5
CSIC早间新闻05.23(第632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1
5.21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31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0
CSIC早间新闻05.19(第630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CSIC早间新闻05.16(第629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5.14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28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3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