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首页
商会概况
商会章程
商会领导
组织架构
服务中心
新闻中心
商会动态
行业动态
会员动态
通知公告
党建活动
政策信息
政策法规
法律政策
社会公益
会员中心
入会指南
会员权益
会员企业
联系我们
新闻中心
活动预告
News Center
协会动态
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详情
被忽视的奥运会无形遗产 | 奥运里外
2023-06-18 21:01:18
奥运会的有形资产大家都不陌生,北京为2008年奥运会建设的国家体育场(“鸟巢”)、外观屋顶与墙体具有独特设计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引领潮流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至今都广受赞誉;因为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而新建的,如外观宛如缓缓飘动的丝带的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连通北京与河北的京张高铁、北京首钢园区等,都使城区乃至其周边的社区或乡村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
这些建筑构成了奥运的有形遗产,也是未来其他奥运举办城市打造奥运遗产的典范——不仅成了城市或自然山体中的地标,也成了后冬奥时期直接可用的基础设施,它们可以使当地居民和京津冀区域的体育发展长期受益。
我这篇专栏将聚焦时常被忽视的上述遗产之外的其他奥运遗产,主要包括无形遗产和赛前遗产。
无形遗产
北京2008年奥运会留下了一些无形遗产,这些无形遗产在当时对北京而言是具有开创性的,甚至有很多人认为,这些无形遗产对整个中国也具有开创性。那届奥运会充分表明,中国登上了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国际社会的舞台,在成功展示悠久历史和传承独特传统文化的同时,达到了国际化的最高水平,标志着中国发展进入了一个文化自信的新阶段,而且也体现了中国在超出体育领域的许多方面的国际影响力,获得了极大的提升。
1、增强民族自豪感
毋庸置疑,北京2008年奥运会是中国现代史上唤起民族自豪感的重大事件之一,同时也彰显了当时的国际局势。在那之后的两届奥运会(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和2012年伦敦夏奥会)中,奥运会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无形遗产在这两个举办国也都得到了传承。
从诸多积极影响而言,这两届奥运会凸显的是为加拿大和英国增强其公民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其公民弘扬爱国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从这个意义而言,北京2008年夏奥会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这一无形遗产在之后的奥运会中可以说也得到了传承,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尤其在英国,因为受到奥运会强有力的促动,举办了两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活动:“英国运动” 和“伦敦2012城市运动”。这两个活动最终成为伦敦奥运会的无形遗产,并且成为奥运会对英国产生影响达到巅峰的社会活动,而且时至今日仍在英国产生着积极影响。
北京虽然没有如同英国一样有类似的针对性活动,但是该届奥运会后留下的无形遗产通过政治、外交以及经济得以成功传承。
北京2022年冬奥会就传承了2008年夏奥会这些特殊的无形遗产。在2008年之后,我有幸亲眼目睹并经历了北京以惊人的速度转变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过程。显而易见,2008年的北京和2022年的北京已迥然不同。2008年,北京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盛况空前,时至今日也无任何其他举办城市可以媲美;而到了2022年,北京则以一种极其深远的方式增强了北京乃至中国已经具有的、与日俱增的国际影响力。
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不但有所体现,而且与日俱增。有人认为,2019年底出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消损了北京乃至中国彰显综合实力的绝佳机遇。还有很多人则认为,伴随冬奥会的筹办而暴发的疫情,成为北京体现城市治理综合能力的独特机会。在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时,一些新闻媒体将报道和叙事重点都转向了体现北京乃至中国以超凡效率、严格纪律、齐心协力地防控风险的能力。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中国在许多方面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体现了中国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
2、志愿服务
直接影响北京以及在许多方面影响中国社会生产的内容有诸多方面,志愿服务就是其中之一。
在2008年之前,志愿服务并不是中国民众主要的社会生活方式,在2008年以后,志愿者团体在北京各种社会服务事业和中国社会服务事业中持续发挥着作用。北京2008年的奥运志愿者不仅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嘉奖,而且还成功地激励了新一代志愿者的加入。
冬奥会就是最好的例证,志愿者部收到的志愿服务申请就超过100万——尽管这些热情的志愿服务申请者中有许多人都被拒绝了。
3、培养高技能劳动者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遗产,北京冬奥会为北京乃至中国培养了大量的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劳动者。这些劳动者在经历了服务于汇聚多元文化的北京冬奥会之后,其中年龄大约在20~40岁的多数人将会在其日后的工作和职业发展中体现出在这次国际体育赛事中培养的国际化和现代化的素养。
北京冬奥会为这些劳动者创造了直接接待近百个国家(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条件,这会使这些劳动者为未来的工作积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发现,金融业、酒店业、商业的用人单位在冬奥会之后在大量吸纳这些劳动者。
4、包容性发展
建立在北京2008年夏奥会基础上、并对北京居民乃至中国居民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另一个无形遗产,是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体现的对残疾人的包容性。在该届冬残奥会上,中国在认同和妥善解决残疾人包容性问题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中国的相关法律与法规在最广泛意义上使残疾人的无障碍出行有了保障。然而,对许多人来说,对残疾人的包容性形成的最突出的无形遗产是迅速变化的社会接受度。到目前为止,因举办北京奥运会而建设的包容性设施已经成为残疾人日常出行的组成部分。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筹办过程中,中国政府已经并在持续推动社会对残疾人形成正确的接受度和正确的对待态度。
赛前遗产
某一届奥运会的举办权是国际奥委会提前7年授予某一申办城市的,因此,毋庸置疑的是,在奥运会申办成功后,举办城市与奥运会相关的各项基础设施会快速建设,由此形成的奥运遗产数不胜数。而奥运遗产通常是在赛后才进行评估,所以在奥运遗产评估时,这关键的7年中产生的基础设施之外的其他方面的遗产常常会被忽视。
当前大多数举办城市的奥运会的组织者认为,奥运会产生效益的关键时期实际是奥运会开幕的前几年,而不是奥运会举办后。从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信息、媒体报道中也会发现:公众、投资者、媒体对奥运会的积极参与,通常是在奥运会开幕之前的7年。这7年的重大意义不仅体现在建设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以及宣传奥运会的活动对举办奥运会的舆情氛围营造上,更体现在这7年中还会产生筹办过程中的非基础设施遗产,即赛前遗产。
1、赛前遗产评估与投资
当前,对赛事遗产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体育赛事和奥运会。大型体育赛事到底能对主办城市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和具体评估。通常对奥运会的赛前遗产的评估是依据体育赛事对主办城市产生的长期影响,其中至少包括降低举办体育赛事的成本。赛事遗产的长期影响体现为非常显著的弱化特征,即积极影响时限评估似乎太渺茫。
这方面不仅受到一些公众的质疑,还受到某些体育媒体的抨击。传统意义上的赛前遗产似乎正在失去其作为申办和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关键评价指标的价值。
近些年,在一些潜在申办城市的公民投票中,举办奥运会的民意支持率显著下降(见下表),这不能完全归咎于赛前遗产因素,但是对赛前遗产的误解无疑是上述申办城市民意支持率下降的部分原因。显然,举办奥运会能创造赛事遗产(甚至是持久的遗产)是投资的依据之一这一基本理念,似乎与当前公共经济管理部门或私营经济管理部门投资的利益驱动的基本观点不一致。
申办和举办奥运会是建立在长期和(或)短期的以及有形和(或)无形的成本和收益平衡基础之上的。这些成本和收益构成了投资评估的基础。从这个意义而言,奥运遗产似乎太抽象、太遥不可及。在各个举办国的后奥运时期,赛前遗产的局限性不仅体现为遥不可及,而且体现为巨大的不确定性,但是这些在当前无法识别的不确定性,很有可能成为后奥运时期赛前遗产评估与投资的决定性因素。
一些奥运会申办城市的民意调查结果。
2、北京“双奥会”的赛前遗产
从北京2008年夏奥会来看,这场“无与伦比”的体育盛会对中国诸多领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推动作用,例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变革加速(如上所述的志愿服务和包容性发展)等。
从北京2022年冬奥会来看,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加速。从中国国内来看,冬奥会的遗产早在申办阶段就已经产生,比开幕时间早了大约9年。有些遗产在开幕前就已经形成,并为后冬奥遗产治理作了充分的准备。
尽管从2019年底起就受疫情的影响,但是冬奥会在7年的筹备过程中举办的一系列具有可持续性的活动、取得的里程碑式的成就,都是赛前遗产构成要素,并且能移用到后冬奥时期。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奥运会的赛前遗产评估树立了新的典范。奥组委所在地——首钢园区,就被公认为是奥运会高质量运营的遗产。此外,首钢园区还建设了多功能比赛场馆,为其周边社区和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除体育场馆外,一部分新建的公路、铁路在开幕前就已经通车使用。
而冬奥开幕前7年期间的社会投资状况和商业发展状况,还有待进一步的具体呈现,以便冬奥会在商业投资和人力资源方面的动态遗产、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无形遗产更加清晰地体现出来。
结束语
奥运遗产可以分为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也可以分为赛前遗产和赛后遗产。北京作为“双奥之城”,既举办了夏奥会又举办了冬奥会,才拥有了上述所有遗产。
增强民族自豪感、志愿服务、培养高技能劳动者和包容性发展,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为北京和张家口及其周边地区留下的宝贵无形遗产。位于北京赛区
的国家速滑馆和雄伟壮观的首钢滑雪大跳台,位于张家口崇礼区的“雪如意”、令人叹为观止的北京延庆冬奥村,均是冬奥会留下的非凡有形遗产。这些遗产的价值在于传承与持续使用。
当前,法国已经被确定为2024年夏奥会的东道国,意大利已经被确定为2026年冬奥会的东道国,国际体坛正在逐渐将关注点聚焦于法国巴黎和意大利的米兰与科尔蒂纳丹佩佐。这两个国家的奥运会举办城市在开启各自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各项社会活动时,既取决于各自对奥运会的愿景、创造力和能力,也取决于对北京2008和2022两个奥运会留下的遗产资源的借鉴。
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还有可能再次成为奥运会的东道主国,那么中国将如何进一步使用奥运会的有益遗产,国内外一些专业人士和支持者都拭目以待。
(本文首发于《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因表述需要编辑有删减,感谢茹秀英教授翻译)
声明: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懒熊体育
。
点击左下角【
阅读原文
】
,
了解懒熊体育更多产品及服务
。
抖音伊利官宣亚运合作,懂球帝赞助曲波的中冠球队 | DEAL
曲波的热刺往事丨颜强专栏·一面之缘
最新公告
5.28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34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6
CSIC早间新闻05.26(第633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5
CSIC早间新闻05.23(第632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1
5.21体育产业政策早报(第631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20
CSIC早间新闻05.19(第630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CSIC早间新闻05.16(第629期)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05-15
成都体育产业协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我们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产业商会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