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当敲下这个问题式标题时,实际上我已经有了答案。原因是,在今年这个大环境之下,最近仍然有不少准备创业找我咨询或沟通的。
我向来比较直接:“正常人不会创业,更何况这个时候,那么你为了什么?”
疫情三年,很多人都被教训得规规整整,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改变世界的梦想。其中一个运动员筹备创业这样回答我:“从几岁开始就进入这个圈子,热爱肯定是有的,做一些自己熟悉而擅长的事情。”
所以,现在创业跟过去最大的不同是,过去的路径是:有了一个好想法,就可以找到钱(融资或者朋友入股),有钱就会有人,有人就有团队,有了团队自然就有了产品与规模化的可能。但现在的路径基本是反过来的:得先有钱(自己掏钱或者其他办法),才能有人,然后再有团队以及产品化——而且现在的创业得从一开始就得想清楚商业化,不然很难持续下去。
最近见的一个项目创始人背景是跨界的,因为喜欢体育而进入这个行业,从一开始他就提出来商业化最为核心。我觉得挺直接的,直接没有什么不好,反倒是绕来绕去的商业化与商业模式都比较分裂,最后连商业化的门都没有摸到公司就关门了。
当然,现在这个环境下还能坚持自己要去创业的,绝对都不是头脑发烧,而是经过深思熟悉之后的慎重决定。我在去年的一篇专栏《经济不好的时候为什么还要创业?》,就提到对创业的一个理解——创业跟大环境关系不大,而跟创业者素质息息相关。2008年的经济危机肆虐全球,但诞生了Uber、Square以及Slack等很多明星独角兽,他们的市值都达到上百亿甚至千亿以上的市值。
如今也一样,对于创业来说,愈是看似山穷水尽的时候,但可能会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阶段,因为这个时候不管招聘团队、产品搭建、竞争环境、资金使用效率等都是最好的时候。
正如,我问最近跟我交流准备创业的三位朋友,为什么会选择体育赛道一样,他们的回答几乎如出一辙。
过去资本疯狂的时候,体育是一道可以既好看、又好吃的大菜,但这道菜价格特别昂贵。现在,体育变成了一道小菜,但味道还不错,没有它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如果从商业的角度来说,过去的体育商业化非常难,很难赚钱。现在也一样,赚钱很难,必须得具备各种综合素质。可问题是,现在不是体育赚钱难,所有行业赚钱都难。我们经历过几十年的房地产时代,大家习惯了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经过疫情三年的调整,现在慢慢被教训得接受赚钱辛苦的状态。
既然每个行业赚钱都难,那么,体育至少在难的基础上还能给人带来快乐,形象正面,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而全力投入的行业。
在探索体育商业化的道路上,可以尝试的产品与项目会很多很多,这个过程可能也是无比艰辛又幸福的,这种幸福丝毫不亚于跑步或踢足球带来的快乐。
于是,在我看来,当下的此时,仍然是选择体育这个赛道创业的好时机,如果你决心创业的话。
那么,需要清醒的是,体育创业的门槛向来高于其他行业。互联网、金融、娱乐、房地产等等只需要对一个行业深入了解就行,但体育产业不仅要了解赛事与产业运营,还得懂一些体育常规知识,也就是得既熟悉商业化,又得知道体育运转的规律。很多深耕体育产业的公司之所以迟迟无法做大规模,多数时候都受制于人才的成长,这种同时兼具两个行业都很精通的人少之又少。
这是一个现实,所以体育产业需要慢一些的原因正是在此处。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了解懒熊体育更多产品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