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马特·达蒙与大本的全新联合之作,《Air》可以说是 2023 最受期待的体育电影。电影从 Nike 的视角,讲述了品牌签下乔丹的始末。然而,7.5分的开局不高不低,很多人认为它太平淡,并没有达到自己的期待。
《Air》被普遍翻译为《气垫传奇》,但其实这部叙事平直的电影并没有太多「传奇」,相比之下,另一个译名《耐克营销天才》反而更加贴切。也千万别把它设想成一个热血的封神故事,电影仅仅刻画了 Nike 签下乔丹的过程,并未在后续的故事上着墨。但是,这又是一部完全值得一看的电影。色彩丰富又低饱和度的复古色调,以大量台词推动剧情层层递进,它完美地向我们展示了运动品牌与签约球员背后的商业运作故事。有趣的是,虽然这是一部讲述 AJ 诞生的电影,但为了避免观众出戏,饰演乔丹的演员一直以半身或后背示人,带来了一丝尴尬的神秘感。但还好影片中的其他角色刻画足够细腻。马特·达蒙饰演 桑尼·瓦卡罗,为 Nike 决策篮球代言人
桑尼在谈判桌上对乔丹说的那一段话,也足以在电影之后再回味三四五六遍。在 2023 年回看,这段话完整地概括了乔丹的整个篮球生涯。虽然马特·达蒙曾经表示:「《气垫传奇》不是传记电影。」但是这部商业片又十分细心地遵循了现实中的人物和事件,我们也得以通过这一宗签约一窥当时的美国体育环境。电影中,乔丹的经纪人大卫·福尔克(David Falk)在得知桑尼未经允许,勇闯乔丹父母家时与他激情互喷。品牌方跳过经纪人,直接对接球员家属,确实是行业上的禁忌。桑尼自知理亏,平静应对,电话那一头的福尔克脾气却是相当火爆。而在现实中,福尔克不仅是八九十年代的传奇经纪人,性格也确实如影片刻画一样尖锐精明。他总计代理过 100 多名 NBA 球员,在 90 年代业务巅峰时期,他甚至是仅排在总裁大卫·斯特恩之后的 NBA 第二号人物。在为乔丹代理并与 Nike 签约时,福尔克已经成为了经验丰富的金牌经纪人。他曾在 1982 年为 James Worthy 与 New Balance 签署了一项为期 8 年、价值 120 万美元的代言合同,在当时已是天价。不过,在「谁最终促成了 Nike 和乔丹的合作」这个问题上,电影剧情和福尔克曾经的口述存在一些出入。在电影中,是桑尼的主动出击让这桩伟大的商业合作落听,而据福尔克的回忆,是乔丹本人选择了Nike:「在与 Nike 的商务谈判中,MJ 面无表情。」福尔克以为事情会告吹。会谈之后他试探着乔丹的想法,乔丹却注视着福尔克说:「就这家了,不用再去别的地方了。」即便是久经商战沙场的福尔克,当时也震惊于年仅 21 岁的乔丹的沉稳、老练:「他在牌桌上玩着一场大型舞台扑克游戏,没有透露他的底牌。」在电影的最后,福尔克卖掉了经纪公司,终于当上了一个他梦想中的「无忧无虑、可以独自享用晚餐的富翁」。在现实中,代理乔丹时福尔克供职于 ProServ,但他始终认为自己的薪水过低且未被充分赏识。后来他创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 Falk Associates Management Enterprises (FAME),并在 1998 年将已经做大做强的 FAME 以一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SFX 娱乐。在《气垫传奇》中,有一个魅力大到完全无法忽视的女性角色——Deloris Jordan(德洛丽斯·乔丹)。与其说是乔丹的母亲,不如说是乔丹的经纪人、商业决策者、精神支柱。是她在桑尼唐突地来到家中拜访时与桑尼有来有回又体面地交锋;是她说服乔丹去听听Nike的合作方案;是她在最后的签约关头与品牌进行收入分成的谈判,并且拿下了主动权。德洛丽丝的选角由乔丹本人指定。在拍摄前大本曾经问乔丹:「你希望谁来演你妈妈?」乔丹说:「那肯定是 Viola Davis(维奥拉·戴维斯)。」于是维奥拉拿下了这个角色,并且一直到拍摄结束她才知道自己是由乔丹「钦点」出演。大本表示,自己注意到乔丹在谈论到妈妈德洛丽丝时的神情:「那是一种崇敬、敬畏、爱、感激和纯真的表情,」乔丹说:「如果没有我妈妈,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影片中这个集美丽、沉稳、强大与智慧的女性,正是现实中乔丹母亲德洛丽丝形象的投射。乔丹曾在大学时没能入选校队,德洛丽丝没有与学校争辩,而是告诉乔丹:「去健身房吧,加倍努力地训练。」她的严厉和温柔成就了后来的乔丹。
当所有人都无法说服乔丹的时候,德洛丽丝可以。福尔克想让乔丹去听听 Nike 的方案,但是倾心阿迪达斯和匡威的乔丹没有同意,于是福尔克去求助德洛丽丝,德洛丽丝对乔丹说:「你要去听。你可能不喜欢它,但你会去听。」这背后是乔丹对母亲的信任,更有德洛丽丝出色的商业嗅觉。她明白 Nike 会给儿子最好的回报和影响力,才决定要推动乔丹和 Nike 的签约。
除了为乔丹打理日常和商务,德洛丽丝还建立了多个慈善机构,并担任基金会的总裁和创始人近二十年。她还在肯尼亚内罗毕建立了肯尼亚妇女和儿童健康中心,活跃在慈善界。
前几年,乔丹在大学时写信问妈妈要生活费的视频火过一阵。二人言语之间的对话和眼神,闪烁着温柔和爱意。在《气垫传奇》中,大本通过对话交待了关于 Nike 品牌的三件事:
-Nike 是公司更名时的第二备选,灵感来自一场梦,第一备选是菲尔·奈特力推的「六度空间」;
-响当当的「Just Do it」来自于一个死刑犯最后的遗言;
-Nike 的 logo 来自设计系实习生的毕业作品,奈特花 35 美元买了下来;
虽然可能有点离谱……但这三件事,确实全部基于现实。

菲尔·奈特正如大本演绎的那样,他开一辆紫色跑车、西装配运动鞋、不拘小节、离经叛道、想法天马行空。在 Nike 前身「蓝带体育」想要更名时,奈特想了个新名字「Dimension Six」(六度空间),并自我感觉良好,然而几乎所有员工都表示拒绝,甚至觉得这个新名「烂的不能再烂」。但时间紧迫,奈特给所有人定下了一个 deadline,如果在这个时间之前还没有更好的名字出现,那么就更名为「六度空间」。就在 deadline 的前一晚,杰夫·约翰逊在睡梦中梦到了胜利女神 Nike。在希腊神话中,Nike 女神长有翅膀,拥有惊人的速度,象征战争的胜利或竞技体育领域中的成功。菲尔也认可「Nike」这个名字比自己的「六度空间」更好。于是 1971 年,Nike 诞生。1988 年,Nike 希望打下年轻市场,于是找来广告公司 Wieden+Kennedy 合作进行品牌营销。负责此项目的 Dan Wieden(丹·维登)是当时广告界的营销大师。在 70 年代,美国有一件轰动全国的案件:Gary Gilmore 犯下两宗谋杀案后被判处死刑,成为了美国在恢复死刑后第一个被执行的案犯。Gary 出于抢劫目的行凶,两名被害人都十分配合,未表现出反抗态度,但他依然冷血地将两人枪杀。在死刑执行前,警察问 Gary 还有什么话要说,他只说了一句:「Let's do it.」当丹在思考该用什么样的 slogan 概括 Nike 的理念和产品时,他想到了这句话,并改为了「Just Do It」,去表达不要犹疑,坚定迈出脚步的精神。Gary Gilmore 的故事是一个悲剧,可悲的不仅是结果,还有原因。Gary 的父亲长期酗酒并对妻儿施暴,没人管教的 Gary 自 14 岁起便在看守所和监狱几进几出,直到犯下谋杀大案。Gary 继承了父亲的酗酒和暴戾,至行刑时期已经如同行尸走肉,不知悔改也没有任何留恋。奇妙的是,从如此阴暗的人口中吐出的三个字,却成就了一个鼓舞人心的 slogan,扫光了附着在这三个字上的阴霾,鼓励了无数人前行。但「Just Do It」正式启用于 1988 年,1984 年签约乔丹之时桑尼是不可能与怀特讨论这句 slogan 的,电影中这一桥段为了丰富剧情而设计,毕竟大本说过,《气垫传奇》并不是纪录片。至于电影中交代的关于 Nike 的另一件事——logo 的诞生,也确如台词所说:菲尔在 1971 年花 35 美元买下了 swoosh logo 的设计。在创立蓝带体育公司的同时期,菲尔也在波特兰州立大学做会计学助理教授,Carolyn Davidson(卡洛琳·戴维森 )则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学生。卡洛琳想要为学业赚些外快,菲尔便以时薪 2 美元的价格,雇用卡洛琳帮他完成一些图表、海报、广告和传单。1971 年,菲尔想为新款足球鞋添加一个有记忆度的 logo,他把卡洛琳叫来办公室,请她需要设计一个商标。「我想要的是可以激起人们的动感的商标」,菲尔要求。他把新款足球鞋拿给卡洛琳看,告诉她需要设计一个可以印在鞋侧的 logo。卡洛琳两周后带着一推设计稿再次走进了办公室,但菲尔一个也没看上,卡洛琳继续修改,在第二版草图中,菲尔和其他高管选中了这个「钩子」。「这个像翅膀」、「像‘嗖’的一声在空气中留下的痕迹」、「像飞速奔跑的踪影」,这是他们对这个 logo 的初印象。
菲尔没有很满意,也没有不满意,只是表示自己「会喜欢上这个 logo 的」。卡洛琳收了约 17 小时、35 美元的报酬,把这个 logo 授权给了菲尔。卡洛琳把 logo 买了 35 美元,但这可并不意味着她只得到了 35 美元。1983 年公司上市之后,菲尔和 Nike 员工们为她准备了惊喜派对,并送给她一枚镶嵌了钻石的 Nike logo 的金戒指和内有 500 股耐克股票的信封,这些股票如今价值 300 余万美元。在影片结尾处,仅用约 5 秒的时间草草带过了一件大事,美国体育界的肖像权之争——奥巴农案。奥巴农曾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棕熊队的大前锋,他先后在 NCAA 和 NBA 打球,人到中年成为了一名汽车销售。一天,早已退役的奥巴农发现朋友的儿子在打一款游戏,当年在 NCAA 打球的自己竟然也出现在了游戏之中。奥巴农和 EA 体育旗下的 NCAA 篮球游戏中的角色虽然这个角色没有使用奥巴农的名字,但他们有一样的长相、球衣号码,同样是左撇子。看着这个和自己几乎一模一样的角色出现在屏幕中,奥巴农觉得「挺有趣的」。但是当他了解到这是一款付费游戏的时候,一个疑问涌上心头:「为什么 NCAA 赚了钱,但我们这些运动员一分钱都没拿到?」于是,奥巴农联合其他运动员共 20 人将 NCAA 告上了法庭。NCAA 认为,向运动员支付费用会违背非营利性组织的初衷。但经过漫长的审判,法院最终判定 NCAA 违反反垄断法,奥巴农胜诉。在诉讼的过程中,站在奥巴农背后的人就是桑尼。2009 年,桑尼已经 70 岁了,他说服奥巴农提起诉讼,并且担任他的无偿顾问。在《气垫传奇》中,电影的第一幕就是桑尼观看 NCAA 的比赛,他当时在 Nike 也是从事球探相关的工作,这份工作需要充分了解新秀,桑尼自然与 NCAA 的运动员私交甚好,他甚至还被称为「草根篮球之父」。但长期以来,他一直在质疑 NCAA 利用球员盈利的模式。NCAA 的球员不会因为自己的肖像出现在游戏或者电视上而获得额外的收入,桑尼认为这并不公平。2021 年 7 月,奥巴农案落幕 6 年后,NCAA 正式宣布大学运动员将可以使用他们的姓名、形象和肖像权(NIL)来获益。这意味着未来 NCAA 运动员可以接受企业赞助,参与到市场商业活动中,大学运动员也可以借助自己的身份来宣传产品、拍广告或者参加其他代言活动。美国大学运动员终于赢下了与 NCAA 旷日持久的一场关键战役。桑尼在奥巴农胜诉之后曾说:「他们(大学球员)现在有了自由和过上好日子的权利,不管你多大,他们都有挣钱的权利。」
平淡的《气垫传奇》很难咂摸出传统体育电影那种激昂振奋的力量。它更多地讲述了一个球员与品牌互相选择的故事:那些新人和开创性的决定可以改变一个球员、一个品牌,乃至改写一段时间的体育历史。谁能否认 Nike 与乔丹的签约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蝴蝶效应?如果当初没有桑尼的坚持,Nike 也许真的会铲掉篮球线,并在 40 年后的今天勉强跻身一个二线品牌——这还算好的。菲尔虽然让桑尼完成签约,答应下乔丹母亲提出的分成要求,他如此坚定以至于好像是穿透时间看到了这是个无比正确的决定,但现实世界没有人能开金手指,菲尔回到没开灯的办公室,还是会为开创了这个先河而困愁。他虽然做了决定,却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最后只能宽慰自己:「算了,一个小球员能卖多少鞋,拿多少分成?」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AJ 第一年就卖了 1.62 亿美元,这是千万个失败中的那个巨大成功。
在自传《鞋狗》中,菲尔写道:「所有忙碌的日子和无眠的夜晚,所有伟大的成功和绝望的挣扎,好像无法用这个平淡无奇的词语‘生意’来概括。我们实际做的要远远超出这个范畴。每当新一天到来时,都会有 50 个新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50 个艰难的决定需要我们立即做出。我们都十分清楚,一次轻率的举动一个错误的决定都会让我们走到尽头。」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永远都做正确的决定,但我们都在赌下一个决定可以改变现状。这可能才是《气垫传奇》真正想说的:选择认定的事,然后 Just Do It!—





点击阅读原文跳转官网